今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15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各國政府有望就保護自然的突破性目標達成一致。
近年來,技術取得新進展,人類有望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本。
企業和投資者也必須發揮更大作用,讓世界走上可持續增長的道路。
但光有政策還不夠。投資者也必須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保護大自然,讓世界走上可持續增長的道路。
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先掀起一場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本革命。
一旦這些目標成爲國家政策,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就能以淨零排放爲模板,迅速建立起一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披露框架。企業和投資者不應忽視這一轉變。
簡單來說,它指出人類的繁榮是以犧牲自然爲代價。
“環境保護主義的悖論”概括了爲推動增長而肆意開采自然資源所産生的一系列問題。
投資者應發揮作用 助建立與自然和諧經濟
然而,在享受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人類蓬勃發展,自然界卻滿目瘡痍。
人類在過去30年裏的發展速度,超過前幾個世紀的總和。道路星羅棋布,建築鱗次栉比,技術日新月異。
此類基金的資産管理規模從兩年前的5億2500萬美元增至13億美元,增加了一倍多。
提高效率固然更好,但遠不足以解決問題。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濟,需要政府、監管機構、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
人類活動導致動植物加速滅絕,我們破壞它們的棲息地來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聯合國的報告警告,多達100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隨著自然資本市場繁榮,原本流向破壞自然環境的企業和項目的資本,將用于再生和循環舉措。
近年來,資産管理行業推出了許多備受矚目的基金,投資于專門從事恢複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的公司。
自2020年以來,共有11只此類基金,其中九只爲新基金。
這類戰略投資主要流向開發産品和服務的公司,目標是利用長期資本增長的潛力,盡量避免喪失生物多樣性,恢複自然。
加大政治和監管力度是正確的方向,但決策者們無法憑一己之力扭轉局面。
根據經合組織估計,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投資每年不到1000億美元,遠低于用于遏制氣候變化的6320億美元,或每年投資于化石燃料開采和農業補貼等破壞性活動的5000億美元。
人們更加健康,更加長壽,受教育的機會也更多。
決策者認爲,保護生物多樣性與阻止全球暖化一樣,是緊迫的優先事項。
更重要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爲發展中國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約2億3000萬美元支持,這些國家有著大量瀕危物種和退化棲息地。
但光有政策還不夠。投資者也必須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作爲資本的管理者,他們在幫助建立與自然合作、而非對抗的經濟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數據顯示,在1992年到2014年期間,道路、機器、建築、工廠和港口等人均生産的資本貨物增加一倍。但同一時期,水、土壤和礦物等世界自然資本的人均儲量卻銳減近40%。
恢複生物多樣性投資 規模較兩年前翻倍
(作者是瑞士百達集團管理合夥人)
19世紀20年代以來,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15倍。95%以上的新生兒能活到15歲,在19世紀,這個比例只有三分之一。
在蒙特利爾會議之前,各國政府于昆明舉行的高級別會議上承諾,將會就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采取緊急行動。
過去,絕大多數的生物多樣性融資是用于保育活動。然而,最近,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本方面的投資有穩步增長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界正通過投資開發先進環境技術和服務的公司,協助提高能源使用、農業、貿易和運輸等各個領域的效率。例如,由于農業技術的發展,同一片土地生産的谷物幾乎是1961年的三倍。
根據協議草案,《蒙特利爾協議》的締約國承諾恢複至少20%的退化生態系統,保護至少30%的世界海洋和陸地,控制入侵物種,減少至少三分之二的殺蟲劑用量並消除塑料垃圾造成的汙染。
首先,他們必須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多樣性退化給淨利潤和投資組合帶來的風險,進而正確衡量這些風險的成本,識別當前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框架中的差距,探索投資自然資本的新方法。
糧食和土地利用聯盟(Food and Land Use Coalition)發現,通過改變目前的食品和土地利用,我們有望在2030年之前,創造一個價值4.5萬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市場。
人類活動導致動植物加速滅絕,決策者認爲,保護生物多樣性與阻止全球暖化一樣,刻不容緩。
這種投資的另一個作用是,在整個價值鏈中推動更可持續的商業實踐,涉及的行業包括農業、林業、信息技術、漁業、材料、房地産、非必需消費品和必需品、公共事業和制藥。
科學家估計,人類將自然資本轉化爲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效率,正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而要阻止自然資本的流失,該效率必須提高到10%。
大自然一直是經濟中最重要的資産,投資者必須認清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