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法案通過後,商店提升計劃和組屋家居改進計劃所需的支持率變得一致。目前組屋獲選加入家居改進計劃後,須得到至少75%居民支持才能展開翻新。
不過,政府理解商家希望減少費用,國家發展部正研究收費結構。投票一旦通過,沒投票或投反對票的店主,也須共同承擔費用。
門檻調低後仍無法取得75%支持的鄰裏中心,還有其他選項。由建屋局提供資金給市鎮會進行的鄰裏更新計劃(Neighbourhood Renewal Programme),可提升公共區域設施,造福附近居民。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爲法案辯論總結時,回應幾名議員有關提升工程費用和店家參與率的提問。她指出,建屋局雖會負責大部分費用,但爲了共同願景及長期振興鄰裏商圈,商家須共同承擔部分費用,即支付最高20%的翻新費,頂限爲5000元。
一些商聯會反映,部分業主將商店出租後,每月有固定租金收入,因此對提升工程興致缺缺。沈穎指出,如果不提升,商店周圍環境會日漸老舊,或無法再吸引消費者。
國會星期二(1月10日)三讀通過建屋與發展(修正)法案,允許建屋發展局取得四分之三商家投票同意後,在市鎮或鄰裏中心公共區域展開設施提升工程。
政府降低商店提升計劃門檻,未來只要取得75%鄰裏商家同意即可進行。但許多商家希望減少須共同承擔的翻新費用,國家發展部正研究這些反饋,預計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2023財年部門開支時,公布最新收費詳情。
沈穎透露,以往有因一小部分店主反對,導致可協助鄰裏商店提高競爭力的商店提升計劃無法落實的案例,因此政府修改法令降低門檻。她舉馬林台鄰裏中心爲例,馬林百列商聯會當年爭取到77%業主的支持,但由于小部分業者不贊成,最終未能成事。
目前,要落實建屋局的商店提升計劃(Revitalisation of Shops),須得到所有店主同意,要求嚴格。提升計劃的工程包括重新鋪走廊瓷磚、改善照明、美化景觀、安裝卷簾和垂直百葉窗、指示牌等,費用較高的工程,如電梯提升工程不涵蓋在內。
許多商家希望減少須共同承擔的費用,國家發展部正研究收費結構,預計在今年較遲時候公布最新收費詳情。
針對有商家認爲提升工程無法讓他們直接受益,沈穎說,特定鄰裏商圈加入商店提升計劃後,會成立由商聯會、建屋局、市鎮理事會派員參與的工作小組,在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後,工程範圍可調整至最符合當地的需求。
另一方面,修正法案也新增建屋局傳遞通知給組屋屋主的方式,包括允許通過電郵方式發送通知。不過,涉及法律的文件如強制收回單位等,照舊以書面通知。建屋局也簡化程序,日後因屋主逝世要收回組屋單位時,所發出的通知不再列明確實回收日期,但有關組屋單位的利益相關者若有異議,仍會有足夠的時間提出上訴。
國會已經休會。
“煥然一新的環境,對店家和居民而言是雙贏的,居民可以享受更好的購物體驗,隨著時間推移,店家可迎來更多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