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娟分享,當時他們一行24名科學家分成四隊,每天12小時協助冠病檢測的工作,對象包括有緊急原因需要出入境的旅客,之後也協助內政團隊人員進行檢測。
談到生化監控的重要性,中心首席科學家胡慧娟博士說,生物戰劑並不常見,一般人也不會接觸到,但它一旦被釋放,就有可能造成難以想象的破壞。
本地其中一個陸路關卡試行全自動化的環境微生物監測器“微物X偵探”,以更迅速探測到空氣中出現的有害物質,加強邊境的生化監控,讓原本需要至少三小時的探測過程,縮短至半小時。
目前還不清楚上述試驗會持續多久。王美鈴指出,現階段的重點是確保新儀器的准確性,當局也會在試驗階段完成後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要爲其他關卡添置新儀器。
內政科技局化學、生物、輻射、核與爆炸(生化輻核爆)專業研究中心署長王美鈴日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目前當局在各個關卡使用空氣過濾片(filter)收集空氣樣本,再由科研人員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單是分析過程就得用上兩個小時,加上來回路程,化驗結果最快也得等上三個小時。
在疫情之後,中心也繼續在原有的基因測序器(sequencer)上作出改良,最新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器能在六到八小時內將病毒的基因排列出來,讓科研人員未來面對新型及未知病毒時,能在不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儀的情況下得知病毒的基因排序,讓科研人員有更多時間做出應對措施。
爲了加快整個過程,讓團隊接近實時取得化驗結果,更團隊自2019年起便開始構思,並在去年底完成環境微生物監測器微物X偵探的研發和實驗室測試後,今年開始在其中一個陸路關卡進行試驗。基于運作考量,當局未透露是哪個關卡。
疫情的暴發,也讓內政科技局了解到將檢測過程自動化的重要性,例如在生物檢測方面,如果已知某區域有病毒存在,自動化及遠程檢測的功能就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科研人員也會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和分析,施行應對措施。
在疫情期間,由于旅遊限制導致旅客人數下降,內政科技團隊也暫停了在關卡進行生物檢測,轉而投入協助檢測冠病的工作中。
王美鈴也說:“因此,我們須要密切觀察和留意,防止這些有害物質進入我國。爲了公衆安全,我們希望第一時間探測到這些威脅。”
王美鈴指出,微物X偵探將化驗過程自動化,工作人員只須將儀器放置在關卡,儀器就能自動進行探測。“整個檢驗過程縮短至半小時左右,儀器也能一次過探測10種生物戰劑如炭疽(Anthrax),比現有模式的五種多出一倍。”
除了進行檢測,胡慧娟的工作還包括複習和更新團隊的標准作業程序,確保作業方式與時並進。
原本隸屬內政部的科研人員自2009年起在關卡進行生化監控,2016年決定加強和改進現有的探測方式,讓整個過程更爲自動化,並縮短檢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