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團隊行爲科學中心罪案、調查和法醫心理學部門高級助理總監兼首席心理學家郭文祥鼓勵公衆接觸新科技前,了解網安措施,提高防詐意識。“我們考駕照前,會先了解汽車不同零件的功能及基本的交通規則,避免意外發生,這跟接觸科技、防詐騙的概念是相同的。”
針對大量防詐信息的推送,或使人們麻木,無法消化防詐騙信息,郭文祥說:“詐騙手法不斷改變,及時和持續的推送防詐信息是必要的,但推出的方式可以與時並進,如根據各年齡層習慣的社交平台,制作目標更明確的宣導內容。”
騙子扣緊時事設計新騙局
內政團隊行爲科學中心罪案、調查和法醫心理學部門高級助理總監兼首席心理學家郭文祥(43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每個人都可能被騙。騙子根據各人生階段的不同追求,“量身定做”設計騙局,如以賺快錢爲誘餌,引還在求學且缺乏消費能力的青少年上鈎;以低價租房的騙局,瞄准還沒申請到預購組屋的人士。
郭文祥也說,詐騙案過去幾年呈上升趨勢,但全球反詐騙組織2022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各國的已報詐騙案是當地整體詐騙案的3%至17%。
郭文祥說,騙子也扣緊時事新聞推出新騙局,如冠病疫情暴發後,騙子發出接種疫苗的釣魚短信,或當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沖突,騙子自稱是戰爭難民,以人道主義之名利用人們的同情心騙財。
新加坡警察部隊2022年全年詐騙和網絡犯罪數據顯示,去年的詐騙案比前年激增約32%。有別于年長者更容易成爲詐騙受害者的刻板印象,去年超過一半的受害者介于20歲至39歲,60歲及以上者占少過一成。
他也鼓勵公衆接觸新科技前,了解網安措施,提高防詐意識。“我們考駕照前,會先了解汽車不同零件的功能及基本的交通規則,避免意外發生,這跟接觸科技、防詐騙的概念是相同的。”
內政團隊行爲科學中心在2020年針對4043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進行一項全國詐騙案普遍性調查(National Prevalence Survey of Scam)顯示,每10名受訪者中,約六人遇到騙子;其中每100人有七人最終會掉入騙局。另有134名受訪者(約整體受訪人數的3%)被騙超過一次。
當年的調查顯示,任何人都可能被騙,48%的受害者年齡介于20歲和39歲,令人關注。
雖然本地超過一半的詐騙案受害者,是年齡介于20歲至39歲的年輕人,但專家指出,詐騙團夥很會掌握人們在各人生階段的心理狀態,再以這些人所追求的事物爲誘餌設下圈套,任何背景和年齡的公衆都有可能陷入騙局必須警惕。
詐騙手段也越發缜密,例如先贏取受害者的信任,再邀請受害者投資項目。或先轉“利息”給受害者,讓對方嘗到甜頭掏出更多錢。
“一些受害者可能認爲損失不多,沒有舉報。已知的詐騙案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應該更嚴重。”
“受害者在過程中還可能透露個人資料,這些資料或賣給其他騙子,導致受害者又再上當。”
另外,騙子利用科技,以一個電郵或短信,短時間內騙走受害者的大筆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