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根據中國疾控1月4日最新消息,目前我國境內主流毒株仍爲BA.5.2和BF.7,但10月至12月,通過基因組測序已發現輸入XBB病例199例,其中4例爲XBB.1.5輸入病例;並且,共報告發現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爲XBB.1進化分支。
截至1月4日12時,上海、杭州分別在入境人員中檢測 出XBB毒株,其中,上海已發現XBB.1.5毒株,但尚未在社會面上造成本土傳播。
那麽,XBB是否會造成新一波的感染呢?這個病毒是否真像網友所言“主攻腸道”呢?
上升趨勢明顯
XBB是奧密克戎的新的變異分支,于2022年8月首先在印度被發現,爲新冠病毒奧密克戎BA.2衍生的2個變異株BJ.1和BM.1.1.1的重組毒株。隨著XBB系列子代亞分支在美國等國家流行比例的逐漸增加,XBB衍生的子分支XBB.1.5相比XBB其他亞分支,其傳播優勢進一步增強。
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數據,截至2022年12月20日,XBB已擴散至全球74個國家與地區,且目前處于上升趨勢。在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1日這周,XBB系毒株在全球新增占比爲17.5%。其中,XBB.1的占比較多,占該譜系的49.13%。
在上海被監測到的XBB.1.5,目前在全球新增病例中的占比僅有5.4%(2022年12月20日至12月26日),截至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個國家與地區被監測到。
並且,其增長趨勢較爲明顯,根據GISAID上的預測,在2023年1月中旬,XBB.1.5的全球占比預測將接近50%,或將成爲全球又一主流毒株。
在美國,XBB.1.5已迅速成爲頭號流行毒株。CDC數據顯示,在12月25日至31日,XBB.1.5預計占美國新冠病例的40.5%,比前一周(21.7%)幾乎翻一番。
免疫逃逸能力加強
爲什麽在疫苗接種率、已感染人數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XBB依舊能夠造成感染病例的增長呢?
免疫逃逸能力是關鍵。
免疫逃逸是指病毒可以逃過人體中已形成的抗體,即通過疫苗接種或感染史所獲得的免疫能力。
根據北海道大學醫學院學者2022年12月發表的論文,XBB的免疫逃逸能力遠超過BA.2與BA.5。
據研究,在已接種完全接種疫苗的背景下,且已感染過奧密克戎BA.2,XBB的免疫逃逸能力是BA.2的30倍;而若是已感染過BA.5,XBB的免疫逃逸能力也提高了13倍之多。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聯合北京大學昌平實驗室10月初發布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結論。
在已接種三針疫苗的情況下,XBB的免疫逃逸能力是BA.4/BA.5的3.6倍;在“接種三針疫苗+已感染過奧密克戎BA.1”,XBB的免疫逃逸能力是BA.4/BA.5的20倍;而在接種三針疫苗,在感染BA.2與BA.5的背景下,XBB的免疫逃逸能力則分別是BA.4/BA.5的23倍與28倍。
而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比XBB相似。
根據中國科學院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今年1月3日發表的文章,在四種情況下,相對原始毒株,感染者體內的免疫能力在面對XBB.1.5時皆出現下降,其中對于已接種3針疫苗且感染過奧密克戎BA.1的感染者而言,免疫能力下降最多,約63倍。而XBB與XBB.1.5兩者的免疫逃逸能力差距不大。
由于免疫逃逸能力較強,XBB容易引起二次感染。
以新加坡爲例。
受XBB影響,新加坡去年9月迎來2022年的第三波疫情。截至1月2日,這波疫情累計感染36萬人,單日感染峰值爲8477例(7天平均值)。
盡管第三輪疫情感染數低于此前兩輪疫情,但新加坡衛生部部長曾在去年10月中旬表示,當時新加坡已有75%的人口被感染過,因此二次感染的占比有所提高。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的數據,在10月中旬(新增感染數峰值期間),二次感染的占比接近18%。而在兩個月前(2022年8月),這一占比僅爲5%。
但專家表示,由于感染誘發的免疫反應依舊有效,且二次感染存在一定“間隔周期”,一般在3到4個月,因此對于二次感染,民衆們不必過分擔憂。
新加坡數據顯示XBB重症和致死率有所下降
從新加坡的數據來看,XBB的毒性並未增強,反而有所下降。
從重症情況來看,XBB導致的重症人數少于此前毒株。根據新加坡衛生院2022年10月26日發布的報告,在第三輪疫情中,需要氧氣供應的病人數峰值爲69人,住進ICU病房的病人數峰值爲16人。相比德爾塔與奧密克戎BA.2,重症人數都有所減少。
從病死率來看,9月以來,新加坡病死率的峰值爲0.07%,低于上半年峰值(5月11日,0.16%)
而在症狀表現上,根據美國CDC的消息,XBB的症狀與新冠其余病毒的一般症狀相似。
根據哈爾濱醫科大學今年10月發表的論文,其整理、對比了300多名新冠住院患者的臨床表現,無論是感染奧密克戎,還是德爾塔,最頻繁出現的症狀都是發熱、咳嗽與咽喉痛。
同時,感染者也曾出現腹瀉的症狀,但占比較少。在感染奧密克戎的患者中,這一占比只有3.23%;而在感染德爾塔的患者中,占比有14.58%。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消息,盡管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腸道黏膜細胞,是否出現腸道臨床症狀和個體差異有關,但目前並沒有證據提示它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導致嚴重的腹瀉或胃腸道其他臨床表現。
整體而言,目前我國依舊以BA.5.2和BF.7毒株爲主,XBB短期內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市民們既不用恐慌,也不要輕視,繼續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