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個群體,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一共有7萬4154人。
這是新加坡的獻血大軍,我就是其中一個。
我每個季度都定期獻血,目前已獻血16次,在獻血大軍中,我資曆很淺。
我第一次獻血應該是在大學畢業不久,在民防學院接受尉官訓練課程時,參加獻血。
之後,在消防局工作時還有一兩次。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次獻血,一次在中國,一次在新加坡。
在上海獻血失敗
2002年冬天,我34歲,在上海工作,是新加坡派駐上海的商務領事。
有一天,我在人民公園附近有個晚飯邀約,去得早了,便到南京路步行街走走。
(今日的流動采血車。圖源:中國政府網)
路過一個流動采血車,我想起自己在民防學院時獻血,不疼,自己也不害怕獻血,反正現在有時間,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便登上采血車,交上領事官證,說自己要獻血。
護士照常記錄我的個人信息,然後量血壓。
不料,量了血壓之後,他說了一句我想都沒想到的。
他說:“領事先生,不好意思,您的血壓不適合獻血。十分感謝您的熱心。我們建議,您適當運動,把血壓降下來,我們隨時歡迎您再來。”
這句話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爲給我的震撼不小。
當時盡管比現在年輕20歲,但經常吃喝,根本不運動,胖。
獻血失敗,因爲健康不合格。我離開采血車時,護士還說了一句“感謝領事先生的厚意。”
心有余而力不足,實在慚愧。
這是十多年之後,我2015年的樣子,因爲胖,所以血壓不合格,健康不合格,想獻血都不夠格。
言歸正傳。
“南京路步行街采血車事件”給我的震撼,其實也就持續了半小時。半小時之後,聚餐開始,又是胡吃海喝,把“您血壓得降下來”的忠告抛到九霄雲外。
此事之後,我一直記得自己血壓不行,沒有資格獻血。而且,這二十年以來,越吃越胖,所以,根本沒想過獻血這回事。
一直到2020年,出現了個契機。
封城期間獻血
從2018年底開始,在波哥、李越治等人的影響下,我開始跑步。跑了差不多一年之後,血壓比之前好很多。
這時,剛好是新加坡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原始病毒入侵,客工宿舍疫情大爆發,政府執行名爲“斷路器”的半封城措施,除了看醫生、買日常必需品,不得出門。
雖然獻血屬于醫療活動,不受封城限制,但是,由于害怕病毒傳播,許多人盡可能少出門,間接影響血庫存量。
碰巧在那時,我在臉書(Facebook)見到一位老戰友,現任民防第三區司令林漢志上校獻血。在封城期間,他剛好完成了100次獻血。
頓時成了我的新偶像!
看到漢志的榜樣,我忽然想,自己血壓現在不是正常了嗎,是不是可以獻血了?
不久後,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辦了一次流動采血,我看到了宣傳單,于是便去了。
雖然仍在封城期間,但這次獻血倒是很順利,很快就完成了。
有了這次順利的經驗,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是正常人了,有獻血資格了。于是,我後來就每季度定期獻血。
其實,我身邊朋友參加獻血的不少,而且有相當多是在疫情期間照樣獻血的。
(圖源:李越治)
(以上圖源:張露)
還有我朋友的女兒,是個大學生,便在學校裏參加獻血。
(圖源:小石頭)
去年獻血量是過去五年最高的
但是年輕獻血者人數下降了
新加坡紅十字會透露,2021年,新加坡獻血人數有6萬9032人,去年增至7萬4154人,換句話說,在570萬人口當中,每100人有1.3人是獻血人。
而且,去年所獻出的血液是過去五年最多的。
雖然新加坡2022年總體獻血人數比前一年增多,但是,青少年獻血者人數反而降了,從2021年的1萬3967人降至去年的1萬2527人,降幅爲10.3%。
2011年,年輕人占新加坡獻血人數的三分之一,到了2021年,降至20%。
紅十字會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流動采血活動都停辦了,包括在大專學府和社區,而這些往往是年輕人首次獻血的渠道。
意外和事故傷者只用6%的血液
很多人誤以爲血庫只供意外或事故的傷員輸血使用,其實不然。一些患有血液疾病或其他疾病的,也需要定期輸血。
每年,新加坡血液供應的54%是給手術病患使用,30%給一般疾病患者,意外或事故輸血使用的只占6%。
新加坡每年有大約3萬4000名病患,需要定期輸血,才能穩定病情。這些病患包括白血病病人。
進行肝髒移植的病患,平均需要輸血10袋,而車禍傷者則需要8袋。
目前,新加坡每小時需要用15個單位血液輸血,每天需要采血400個單位才能應付需求。
每獻出一袋全血,可以分離爲紅細胞、血小板和血漿,供不同需要的病患使用,因此,每獻出一袋血,有可能救到三個人。
5.5%獻血不合格而被銷毀
衛生科學局對獻血做傳染波抽查檢測,包括艾滋、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也會進行細菌檢測。《聯合早報》報道,2022年,衛生科學局進行的血樣檢測超過141萬次。
過去五年,新加坡共采血大約58萬2200袋,其中3萬2000多袋因不合格而被銷毀,占總數之5.5%,平均每年6400袋左右。當局會通知有關的獻血者。
這些不合格的血液,一部分是檢測出傳染病陽性,一部分是獻血者後來通知血庫不要使用他們的血液。
按新加坡獻血流程,獻血者在獻血的兩周之內,若發現有何不妥,例如出現發熱、咽疼、咳嗽等症狀,或是認爲自己的血液不合使用,須立即通知血庫,無需提供理由,當局亦不會追問。
個人獻血最高記錄是334次
目前,新加坡個人獻血最高記錄是334次,獻血至少200次的有20人,至少100次的有84人,包括林漢志。
紅十字會發言人說,新加坡人口逐漸老齡化,對血液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有必要鼓勵年輕人獻血,同時,也有必要鼓勵人們定期獻血。
當然,獻血者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包括:
年齡介于16歲至60歲之間,60歲以上的如果符合條件亦可獻血,16、17歲的必須有家長或監護人的書面同意體重至少45公斤健康狀況良好過去一周內沒有出現咽疼、咳嗽、流鼻涕、腹瀉等感染症狀過去四周內沒有出現發熱症狀
男性血紅蛋白含量至少13.0g/dL,女性至少12.5g/dL
我是新加坡獻血群體7萬大軍當中的一個,是七萬分之一。
你呢?你也是這七萬分之一嗎?
希望有朝一日,你我能變成十萬分之一,甚至二十萬分之一、三十萬分之一。
對于許多患者來說,獻血者是他們的生命線。一個單位的血可以救三個人的命!
新加坡受疫情影晌,捐血人數大大減少,血庫是非常缺血的狀態,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去年(2022年)7月發文呼籲大家去獻血。
新加坡紅十字會表示,在新加坡,每個小時都會使用 15 個單位的血液。我們每天需要采集約400個單位的血液,以滿足新加坡患者的血液需求。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獻血的,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規定獻血者至少 1 周內沒有任何感染症狀,例如喉嚨痛、咳嗽、流鼻涕或腹瀉;一個月內沒有發燒;至少 3 天未服用藥物、草藥補充劑或傳統草藥;如果服用了抗生素,至少等待 1 周;重量至少爲 45 公斤;男性的血紅蛋白水平至少爲 13.0 g/dl,女性的血紅蛋白水平至少爲 12.5 g/dl、不可以爲了獻血而停服服用醫生開具的或者推薦的藥物。
還要注意的是,自2月14日起,低血紅蛋白水平獻血者(包括臨界低病例)在下次獻血前的等待期標准化爲28天,這是爲了讓獻血者的身體有足夠的時間,補充鐵儲備並增加血紅蛋白水平。
目前新加坡有四個地方可以獻血哦,分別是Bloodbank@HSA (總部),Bloodbank@Dhoby Ghaut(靠近歐南園地鐵站),Bloodbank@ Woodlands(多美歌地鐵站旁),Bloodbank@WestgateTower(兀蘭地鐵站附近)。
新加坡獻血步驟1、在https://www.hsa.gov.sg網站線上填寫健康問卷和預約時間,健康問卷主要是調查傳染病史,還有近期是否去過一些有特定傳染病的國家。這份問卷具有法律效力,一定要如實填寫。然後可以預約時間和地點。
2、到預約地點之後,把1C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就會把預約的表格打印出來。先采取血樣檢查血紅蛋白含量,再去醫生的房間測血壓,同時醫生也會詢問健康狀況這些。
3、檢查合格後就可以安排抽血了,新加坡獻血不能自己選要獻多少,是以體重爲標准,體重50kg以上是450ml。抽血的時間大概5-8分鍾。
4、抽完血後需要在床位繼續待5分鍾觀察身體是否不適。然後去休息區可以拿飲料餅幹補充一下能量,第一次獻血的話找工作人員也會叮囑一定要休息一下補充點能量再離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