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學校傳統固然重要,但學校如果過度招收與它們有直接聯系的孩童,可能會成爲封閉圈子。教育部長陳振聲強調,學校須對不同背景的學生保持開放,而享有優勢的群體也應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網絡及人脈。
教育部和英華學校上個月宣布,位于武吉知馬巴克路的英華學校(小學)2030年搬遷至西部的登加新校舍,並轉爲男女混合學校。
他指出,學校要避免成爲封閉和排外的社交圈子,否則會引發社會分裂和分層化的風險。這意味著有附屬學校或有校友等聯系的學校,須對不同背景的學生保持開放。
針對部分學生憑父母是校友或來自附屬小學等聯系而能進入心儀的學校,陳振聲說,這類聯系能讓學校延續自身傳統與文化,建立更強大的學校精神,但如果過分強調這類聯系,則有一定風險。
陳振聲說,教育部需要各校校友和家長的支持,才能繼續在考慮各方期望以及確保學校維持開放之間,保持“動態平衡”,而這個平衡會隨社會需求轉變而調整。
“我希望所有成功學校的校友能明白我的意思。”
多數校友和家長支持這項決定,認爲這將引進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但也有人發動網絡請願抗議,認爲學校搬遷並從純男校轉爲男女混合學校,會導致校史與傳統流失和變質。
延伸閱讀 展開更多更深入合作 教育部將推動主流和特殊學校學生交流
陳振聲指出,教育部會繼續根據情況和社會需求,調整小一報名制度。但家長也須改變心態,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而不是一味追逐名校。
陳振聲星期三(3月1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教育部開支預算時,就議員林謀泉(蒙巴登區)和蔡慶威(盛港集選區)呼籲進一步檢討小一報名制度,讓住靠近學校的公民孩童有更大優先權等建議做出回應。
他說,許多家長希望孩子進入住家附近的學校;有的要孩子進入自己的母校;也有人注重學校的學習項目。小一報名框架須謹慎平衡不同考量。
“享有優勢的群體要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網絡和人脈。他們也須明白,取得成功後,也要履行責任,而不是無意中形成封閉的社交圈子。”
陳振聲引述好萊塢電影中蜘蛛俠的一句經典台詞:“能力越強,責任越重”(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教育部去年起將小一報名2C階段的預留學額增加一倍至40個,讓更多跟學校無直接關系的孩童有機會在住家附近就讀。目前,每年約98%公民孩童進入他們選擇的小學,或位于住家兩公裏內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