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位于裕廊西52街毗鄰校舍的孺廊小學與恩園學校,自2011年開始合作爲學生安排共同活動。恩園學校主要錄取7歲至18歲輕微智障和自閉的學生。疫情前,兩校定期安排二年級生互訪,在休息時間一起玩樂。
提升社區網絡去年已在12個市鎮推行,援助89所學校約900名學生。今年再有12個市鎮即將推行提升社區網絡,包括宏茂橋、武吉巴督、武吉班讓、金文泰和後港。
“孺廊的價值觀包括同理心和尊重。這類合作項目有助學生培養同理心,學會體諒與包容他人,了解來自不同學校背景的學生有不同特點與強項,必須以尊重的方式,相互理解和溝通。”
如今兩校重啓實體交流活動。例如,恩園學校最近將派一組小學生參加由新加坡科學館首次爲特需學生舉辦的編程奧林匹克比賽。10多名孺廊小學機器人俱樂部學生星期一(2月27日)到恩園學校,協助科學館指導員引導准備參賽的學生。
與社區聯系站計劃合作 幫助更多弱勢家庭學生
接下來幾年,教育部將推動主流和特殊教育學校展開更多及更深入的合作,以促進不同能力學生之間的交流。
恩園學校前年搬到西海岸路臨時校舍,預計幾年後遷入裕廊西新校舍,到時不會與孺廊毗鄰。不過,恩園會維持與孺廊的合作,同時也會繼續與其他學校培養和加強夥伴關系。
孟理齊說,教育部會繼續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探討如何從整體政府的方式提升社會服務。這將包括進一步與其他援助措施如社區聯系站計劃,以及幼兒培育輔助計劃(KidSTART)整合工作程序,以更加協調和無縫方式援助弱勢家庭和學生。
孟理齊說,教育部將同主流與特殊學校合作,讓雙方建立更多有意義的合作項目。
疫情期間,學生互訪活動暫停,但兩校教師繼續通過線上合作與相互學習,提升教學能力。
恩園學校校長關慧倩說,主流學校願意合作和分享經驗,讓恩園師生能把學習體驗延伸至課室以外。
目前,19所特殊學校與22所主流學校合作,通過聯合舉辦課程輔助活動、休息時間、工作坊及學習營等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互動交流。
2020年開始試行的提升社區網絡,旨在加強對弱勢家庭學生的援助,除了及時糾正和改善學生缺課的情況,也協調社區資源爲學生和他們的家人提供更全面的援助。
孺廊與恩園兩校夥伴關系 10多年來不曾中斷
新合作模式取代自2007年推出的“衛星夥伴”模式。除了加強學生互動,新模式也強調教師通過專業交流,提升教學方法。
加強主流與特殊學校的夥伴關系,與教育部准備在8月爲特殊學校推出的兩項教學課程標准相輔相成。兩項新標准爲“溝通與語言”,以及“社交技能與情緒管理學習”,目的是讓特殊學校加強生活技能的教導。
此外,恩園高年級生之前會到孺廊圖書館學習整理和歸類書籍,作爲職業培訓的一部分。孺廊小六生考試結束後也會參觀恩園學校的培訓廚房,向接受職業訓練的高年級生汲取烘焙貼士。
“主流和特殊學校具有不同專長,這些合作項目讓雙方通過實際方式增加共享的知識,促進不同能力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星期三(3月1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教育部開支預算時說,教育部今年會在學校夥伴關系(普通教育與特別教育)模式下,加強主流和特殊學校之間的合作。
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說,教育部今年會在學校夥伴關系(普通教育與特別教育)模式下,加強主流和特殊學校之間的合作。
提升社區網絡旨在幫助弱勢家庭學生改善缺課情況,也爲學生和他們的家人提供更全面援助。
另一方面,孟理齊說,爲幫助更多弱勢家庭學生,教育部將與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的社區聯系站(ComLink)計劃合作,在全國所有24個市鎮推行“提升”社區網絡(ULIFT Community Network),預計今年可讓110所學校共1300名學生受惠。
孺廊小學校長陳愛蓮說,與恩園的合作,讓孺廊學生獲得許多寶貴的學習機會。
孺廊小學與恩園學校之前借著毗鄰便利,兩校師生10多年來頻密互動互相學習。即便經曆三年冠病疫情,恩園學校也在前年搬遷,兩校夥伴關系不曾中斷。
延伸閱讀 加強措施培養學生面對挑戰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