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放在廣惠肇碧山亭“百姓堂”裏的數百個骨灰埕,長久以來卻從未有後人打理、拜祭或是認領,直至今年的清明節。
他受訪時解釋,這些先人遺骨多年來無人理的原因有三:有的是無後代,有的則是時代太久遠,後人已不知道先人的存在,也有者是因爲後人已改信其它宗教而未做處理。
“再者,我們也希望能讓公衆知道,碧山亭除了是個墳場管理組織、售賣骨灰位以外,也很重視並照顧那些無後人的孤魂。此外,我們也希望將碧山亭打造爲本地的文化中心,因此我們近年來也在搶救入收“咖啡山”的早期華人墓葬文物,而如今這麽做也是一樣的想法。”
不忍數百“孤魂”無人理,廣惠肇碧山亭文物館決定將其“領養”祭拜,不讓先輩被遺忘。
第一次拜祭于上個月14日進行。八名文物館同仁,先是拜大伯公禀告,再拜祭“百姓堂”。祭品包括香火蠟燭、金銀寶帛、水果齋菜等,儀式簡單但不失莊重。
不忍這些先輩被遺忘,庾濰誠積極征得碧山亭六常務同意與批准,帶領同仁以文物館名義領養和拜祭“百姓堂”裏的所有孤魂,並計劃將拜祭“百姓堂”作爲文物館的例常活動。
提及何以決定率同仁領養這些或與自己非親非故的先輩遺骨,庾濰誠說,華人傳統素有注重“飲水思源”的美德。
廣惠肇碧山亭文物館副主任庾濰誠博士于2021年上任後,得知“百姓堂”的存在與由來,一直心系這些先人。
廣惠肇碧山亭原是廣籍人士的墳山,1973年我國政府頒令禁止土葬,廣惠肇碧山亭遂于1979年全面“封山”,轉型爲火葬骨灰塔形式的管理組織。之後掘墳起骨的先人遺骨,以及碧山亭大廟宗祠重建時無後人認領的骨灰埕,都齊聚擺放到了“百姓堂”。目前存放在那裏的先人骨灰埕已有數百個。
完整報道,請翻閱2023年4月7日的《新明日報》。
清明是華人傳統中的祭祖節日,這段時間本地華人多有掃墓、或是扶老攜幼到骨灰塔祭祀,拜祭過世先人親屬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