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平時采用一次性紙質包裝,每一個的成本介于5角至1元。白群運說,改用可重用的包裝袋後,相關開銷降低四成。
世界自然基金會星期二(4月11日)公布的結果顯示,計劃推行期間處理的約1萬5000份訂單中,三分之一的顧客選用可重用包裝。107名選用者事後完成問卷調查,其中81%表示是爲了支持環境可持續。
兩家發出提醒的商家,分別取得了83%和76%的高歸還率。
針對未來是否擴大計劃,拉古納丹受訪時說,這是本地首次有這樣的試驗計劃,因此會先讓各利益相關者消化信息,再與政府、企業和公民團體商討,了解大家的規劃,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是否能協助擴大計劃。
要達到可重用包裝環保效果 歸還率須達至少75%
上網購物雖然方便,但是消費者在收到商品的同時,往往也會收到一堆的包裝材料。一項試驗計劃發現,若有得選擇,三分之一的消費者會選用可重複使用的包裝。
公衆向這些商家網購商品時,可以選擇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袋。選用這類包裝的顧客收到産品後,能通過遍布全島的新郵政郵箱,把袋子寄還給商家。一家有內部運輸團隊的業者,則是在送貨上門時直接取回袋子。
公司除了在網站上張貼說明和上載宣傳視頻,也利用社交媒體平台進行直播,以及定期更新貼文來向顧客講解。他認爲,這麽做能讓顧客知道重用包裝的用意和運作方式,避免發生誤會。
根據業者的經驗,要鼓勵消費者盡快歸還包裝袋,一個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電郵或WhatsApp信息提醒顧客。
新加坡世界自然基金會星期二(4月11日)公布“塑料行動”試驗計劃的結果,包括以可重用包裝取代即用即丟包裝的成效,以及如何讓計劃可持續地推行。這項計劃在去年4月至9月間展開,有12家零售業者參與。
根據試驗結果,不同店家的顧客對這項計劃的反應存有很大的落差,關鍵在于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
商家能否有效溝通說明 對顧客選擇起很大影響
基金會首席執行官拉古納丹(R. Raghunathan)致辭時說,本地電子商務的興起,導致包裝垃圾量顯著增加。目前本地每天運送將近20萬個包裹,到了2027年,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預計增長超過50%,因此有必要降低電子商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Good Dog People負責人白群運(40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62%的顧客選用可重用包裝。
根據報告,40%的歸還率意味著每個袋子只能用1.7次。若要以可重用包裝,來抵消一次性包裝在生産和運輸過程中所耗費的資源,每個可重用包裝須使用至少四至六次。而要達到這樣的使用次數,歸還率必須推高到75%至83%。
報告提到:“由于重複使用包裝這個概念對消費者來說還很新,所以個別商家是否能有效地與顧客溝通,對于顧客的選擇起著很大影響。”
12家零售業者參與了去年4月至9月間展開的“塑料行動”試驗計劃,計劃推行期間處理的約1萬5000份訂單中,三分之一的顧客選用可重用包裝。
20名沒有歸還袋子的顧客在回答問卷調查時給出的理由包括:沒時間、決定把袋子收爲己用、不確定怎麽歸還,以及覺得不方便。
參與計劃的商家包括零廢棄雜貨店UnPackt、二手服飾零售商Refash、運動鞋店iRun,以及寵物用品店Good Dog People等。報告並未點名公布個別業者的表現,而是以代號的方式呈現。
除了其中一個商家無法如期展開計劃外,另11家的數據顯示,成績最好的商家,有高達62%的顧客願意嘗試可重用包裝,最差的只有6%。
在約5000個可重複使用商品包裝的網購訂單中,消費者最終僅歸還40%的包裝袋。要可持續地推廣這類較環保的包裝方式,歸還率須提高至75%以上,讓每個袋子能用上至少四次至六次。
從商家寄出包裹至收到顧客寄回的包裝袋,平均需要16天,最慢的花了超過三個月。但是整體而言,九成的顧客會在一個月內歸還包裝袋。
相比之下,缺乏有效管道來提醒和教育顧客歸還包裝的商家,歸還率則偏低,最低的是31%。
在30名沒有選擇可重用包裝的顧客中,超過半數說是因爲他們不知道有這個選項,或是不清楚這個概念。表現較好的業者,都有清楚地在網購平台上列明選項,也會通過社交媒體宣傳。
新加坡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大華銀行、新郵政,以及環保包裝公司“更好包裝”(Better Packaging)合作,在去年4月至9月間展開“塑料行動”(Plastic Action)試驗計劃,有12家零售業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