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保戶額外購買的附加險保額,則不受癌症藥物清單約束,而是由各保險公司決定,可高達相當于終身健保索賠頂限的18倍。
他指出,我國可將省下的采購成本用于提供更多補貼。在癌症藥物清單宣布之前,政府每年的癌症藥物補貼,大約是50種藥物花費約1200萬元;從2022年9月起,100多種藥物補貼約8000萬元。
“國外研究發現,約一半的新癌症療法,是在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對存活或生活質量有益的情況下推出的。然而,病患和他們的親人都期待這些藥能夠治病。”
王乙康說,新加坡的市場小,缺乏議價能力,只能以較高的價格采購。不過,自2021年8月當局宣布推出癌症藥物清單後,一些制藥公司開始降低癌症藥價,平均降價三成,好讓藥物能列入清單,享有津貼等優勢。
衛生部長王乙康星期五(4月21日)在國會答複多名議員有關癌症藥物清單的口頭詢問時指出,當局關注私人綜合健保計劃(Integrated Shield Plan,簡稱IP)和附加險(rider)提供的高額索賠,可能導致癌症藥物價格持續迅速攀升的情況。
王乙康指出,比起其他發達國家,包括韓國、澳大利亞和英國,我國有關清單的涵蓋範圍更廣泛。
從4月1日起,購買或續保IP受新的癌症藥物清單約束,不能爲癌症病患提供“照單全收”的索賠額,而是以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索賠頂限的倍數爲定。
他呼籲公衆,衡量保險産品的長期成本與他們所需的保護。
衛生部正密切關注癌症藥物的保險索賠和承保情況,如果癌症治療費用繼續攀升,當局會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采取進一步措施管控私人保險計劃和附加險。
如果提供全額索賠(as charged)的保險計劃,則會進一步鼓勵這種做法。王乙康說,癌症藥物清單因此可向病人和醫生發出強烈信號,促使他們用經過臨床驗證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
每年接受癌症藥物治療和服務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數從2017年的2萬2500人,上升至2021年的3萬1500人,增加了四成。當中,在公共和私人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人分別占84%和16%,比率在過去幾年保持平穩。
目前,有約一成的癌症藥物不在清單上,因爲這些藥物的療效無法合理化藥物的定價,而供應商又不願意調整價格。
許多議員認爲這個頂限太寬松,可能導致癌症藥物的價格攀升。
王乙康說:“衛生部也有這樣的擔憂。我們會審查如何提高癌症藥物價格的透明度,以幫助病人做出明智的決定,並鼓勵業者調整他們對藥物的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