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前,楊偉皓觀察了本地市場對菇類的需求、有哪些現有業者,以及超市在銷售哪些農産品。他說,這行競爭激烈,爲脫穎而出,他們選擇種植市場上較少見的蘑菇。
創業前,楊偉皓觀察了本地市場對菇類的需求、有哪些現有業者,以及超市在銷售哪些農産品。他說,這行競爭激烈,爲脫穎而出,他們選擇種植市場上較少見的蘑菇種類,如帝王藍平菇(King Blue Oyster,帝王菇和藍平菇的混種菇類)。他們的菇類也不用農藥種植。
33歲的楊偉皓曾是信貸經理,旅居美國七年,閑暇時喜歡露營,會在森林采摘可食用菇類帶回營地烹調。冠病疫情暴發後,他選擇回國爲本地農業獻力,開設蘑菇農場,不使用任何農藥,種植市場上較少見的菇類。
楊偉皓說,冠病暴發時,大家對這個病毒毫無了解,也沒有疫苗,他爲了安全起見決定離職歸國。農業向來是楊偉皓的興趣,恰巧我國當時也在追求“30·30”願景,即在2030年生産足夠糧食來滿足新加坡人三成的營養需求。楊偉皓因此想成爲本地農業社群的一份子,支持這項目標。
他的農場Golden Cap Farm位在三巴旺一帶,雖然占地僅1800平方英尺,但通過垂直耕種,每年可生産約5公噸菇類。
楊偉皓說,他們目前每周供應約50公斤菇類,給酒店、餐館和餐飲供應商。“我們很幸運,這方面的需求很好。廚師們總是在尋找新材料和新替代選擇,因爲如今素食主義和純素主義(veganism)興起,消費者也在尋求不同口味的素食。”
楊偉皓受訪時坦言,突然轉行,還是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父母雖然沒說什麽,但也不是太開心。“父母的觀念可能還是比較傳統,但他們參觀農場設施後,發現原來我不是在烈日下鋤地,而是經營室內農場,就比較能夠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