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事實上,今年第一季我們的家辦相關申請已大幅增加。這將繼續推動家辦業務增長。“
延伸閱讀 調查:家辦年輕一代更注重長遠發展和ESG投資本區域家辦領域競爭激烈 或出現整合
奧立偉資本管理合夥人梁嘉欣受訪時也說,本地家辦行業過去兩年增長速度過高,造成家辦人才深度和廣度跟不上,估計這行業可能會出現一些整合。
不過,受訪家辦業者認爲,隨著設立家辦相關條例收緊,以及政府主要針對外國買家出台的降溫措施等影響,預料家辦增長速度下來會放緩。
Handshakes的家辦數據是根據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注冊公司資料整理而成。在會計與企業管制局注冊的公司中,家辦企業包括了單一家辦和聯合家辦(multi family office)。前者主要集中管理單一家族的財富、投資和傳承規劃,後者則管理多個家族的財富。
星展銀行財富規劃家族辦公室及保險解決方案區域主管李文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具備穩定政治和經濟環境、金融行業發展成熟等優勢,使得它吸引許多富裕家族來新設立家辦。
本地家族理財辦公室過去兩年強勁增長,單是今年新設立的家辦數量已較2018年疫情前高出約三倍。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估計,本地家辦數目從2020年底的約400個,在2021年底增至700個。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今年3月在國會書面回複時說,目前約有200個單一家辦和一個聯合家辦在申請稅務津貼,並有待獲得批准。
本地聯合家辦Kamet Capital創始人兼總裁吳紹宏對近年家辦行業的迅猛增長並不感到意外,但認爲近期金管局提高家辦申請稅務津貼的門檻、經濟發展局收緊通過全球投資者計劃(GIP)取得永久居留權的申請條件,以及政府把外國私宅買家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調高至60%等措施影響下,家辦增長速度預料放緩。
她還說:“現在一些高淨值人士設立家辦似乎是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在作祟,覺得其他人有,自己也得有。或許一些規模較小的家辦負責人應問:他們是不是需要家辦呢?畢竟,家辦的運營成本費用不低,小規模家辦其實達不到經濟規模效益。家辦也並非管理家族財富的唯一途徑。”
Handshake家辦數據與金管局數據有所不同,主要是因爲單一家辦無須向金管局注冊或獲得執照,也不一定會申請稅務津貼。換句話說,在會計與企業管制局注冊的家辦,如果它們沒申請稅務津貼,可能不被計入金管局的家辦數據。
多個收緊措施出台 家辦增速料放緩
安永(EY)亞細安私人稅務主管張樹光說,家辦行業增長有利于廣泛金融行業,可促進對本地金融産品和服務需求,支撐金融、專業服務以及信托領域增長。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Handshakes的數據,今年1月至4月24日在本地運營的家辦共182家,去年和前年的家辦數量分別爲690家和672家。與2018年和2019年疫情前的45家和192家相比,近年來家辦數量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