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捷運預計,這個項目每年將節省3000兆瓦時(MWh)的能源,相等于約750個四房式組屋的用電量,並可每年爲公司減少約100萬元的能源開支。
三個綠色項目預計于明年第一季度在東北線實施。新捷運集團總裁沈維明說,公司作爲公交運營商,在確保乘客安全和公交穩定運行的同時,保持低成本也是重要的。
爲了推進可持續發展,新捷運與法國交通運輸制造商阿爾斯通(Alstom)合作研發一系列綠色項目,這個名爲kAI的人工智能機器狗是其中一項。
與一般狗兒一樣,kAI會服從指令,坐下、躺下與攀爬樓梯。它還有過人的洞察力,可透過“攝像頭”檢查地鐵列車底架,檢測速度比技術人員快約一倍,並可提早發現問題,避免情況惡化,進而減少資源浪費。
她說:“距離很重要,位于較遠區域的地鐵因爲不是由同一個變電站供電,因此無法進行或最大化地傳輸能量。”
項目每年可節省約750個四房式組屋用電量
新捷運與阿爾斯通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協調地鐵出車的頻率,確保列車到站刹車時釋放的能量可更充分被循環使用。
人工智能程序開發經理薩亞(Kenza Saiah)受訪時說,協調列車出發與到站很重要,因爲這能讓處于同一區域、由同一個變電站供電的列車,傳輸刹車時所産生的能量。
例如,地鐵須通過動力控制接觸器(propulsion control contactor)連接電源才能運行,線圈核(coil nucleus)是接觸器的關鍵零件。一旦線圈核有損壞,接觸器將無法運作,購買新接觸器需等上好幾個月,且成本很高。通過3D制造技術,制造線圈核的成本少于200元,前置時間不到三個星期。
延伸閱讀 【永續經營·造福未來系列】開發環保科技輕質骨料 打造零汙染綠色建築淡馬錫解決能源轉型挑戰 應對氣候變化
通過人工智能協調出車頻率 更充分循環使用刹車能量
通過kAI對異常情況的早期檢測,地鐵列車的任何問題可及時采取更精確的維修,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這也能降低零件的使用量,從而節省成本、人力和碳排放量。
不過,之前沒有一套系統能准確計算地鐵出車的頻率,導致刹車産生的部分能量無法被利用。人工智能通過協調出車頻率,確保更多由刹車産生的能量可立刻轉換成電能,用于驅動即將出發的列車。
配有攝像頭和傳感器的kAI能輕易穿梭在地鐵車廠,並“爬進”列車底檢查底架。在它的幫助下,一列地鐵可在一小時內完成視覺檢測,比人工檢查所需的時間少近一半,每年可節省約4000人工小時。
另外,新捷運也通過3D制造技術,制定及生産沒有現成庫存的地鐵零件。這降低了通過空運或海運進口備件的需求,進而減少碳排放。
由新捷運經營的東北線和濱海市區線采用“再生刹車系統”(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把列車刹車時産生的多余能量轉化爲電力,爲附近列車或地鐵站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