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星期六早晨,王靖桐便會到兀蘭民衆俱樂部,與另一名合作同伴提供二對一的補習班,一起輔導失聰學生。除了教導課堂上的知識,兩人也教學生算錢和找零的知識,時間管理和警惕欺詐等。
因從小結交失聰朋友,對手語感興趣並關心聾人組織的王靖桐(24歲)上大學後決定參與義工社團,學習手語輔導失聰兒童。
初學手語時,受冠病疫情影響,三小時的手語課程都在線上舉行。王靖桐坦言,有時候下課回宿舍後不太期待線上漫長的手語課程,但是手語老師和一起學習的同伴給予他動力,學習更多手勢,方便與失聰人士溝通。
想多做義工幫助其他人的他參與了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福利志願服務社屬下的聾人組織(Regular Service Project for the Deaf Community)。在兩年裏,他完成第一級和第二級新加坡手語課程,也擔任兀蘭補習中心的分區組長。
王靖桐念小學時,在一次到訪同學家的時候發現原來同學的父母是失聰人士。當時的他還未與失聰人士有過交流,看到同學的父母看電視時不開音量,令他很好奇。
王靖桐說:“剛開始會有溝通上的困難,我們對手語還不是那麽熟悉,所以經常需要學生放慢速度,或者用手指拼寫溝通。漸漸地我們之間更有默契,學生也會教我們他們所知道的手勢,有一種互相學習的感覺。”
自從和失聰人士多交流後,王靖桐認識到聽力障礙並不是限制,許多失聰人士依舊可以活出自己的風采。“他們還是可以在體育、音樂、學習、工作方面取得很優秀的成績。人們只需要耐心地和他們溝通,多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