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用波段交易策略博短期收益貨幣政策分化 投資要做更多功課
目前的高利率若是繼續維持下去,可能會沖擊投資回報率,淡馬錫和GIC的長期投資回報率是否能維持、甚至是回升?這是我們應關注的。
不過,金融市場的表現在今年第一季有所改善,意味淡馬錫和GIC這財年的投資表現可稍微收複一些失地。例如美國標普500指數今年首季上漲了6%。
淡馬錫GIC成績恐不樂觀
過去10年充沛的資金市場形成了投資市場“供不應求”的情形,衆多投資者尋求有潛力的公司,有時候融資公司的議價能力更高,反而是投資者要雙手把資金捧上。
這樣的長期趨勢,是否值得擔憂?
或許我們可以拿一年的表現和市場基准或其他機構投資者比較,不過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和挂牌股票市場指數大不相同,包含了各類資産類別,包括流動性低的私募股權和房地産等。不同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也各異,不好拿蘋果和梨作比較。
全球各地的房地産投資市場也面臨逆風。高利率是投資房産的主要挑戰,以30年的房貸爲例,利率從2%升至3%,每月還款增加14%;如果利率升到5%,每月還款增幅高達45%。
超低利率以及寬松的資金環境下,資産估值被推高,導致回報率趨低,因爲資産能上漲的空間變小。
因此,看兩家機構的長期表現時可注意到,淡馬錫的回報率一般上高于GIC。但是兩者采用的回報率指標稍有不同,淡馬錫的是股東回報率,以新元計算;GIC的回報率扣除了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以美元計算。
拿標普500指數來看,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底這期間它下跌了9.3%;若是往後兩個月,看2022年6月底至今,指數上漲了14.6%,相差23.9個百分點;若是向前挪,看2022年1月至12月全年情況,跌幅又擴大到10.8%。
淡馬錫和GIC的財年和政府一樣,從4月開始到隔年的3月底截止。去年3月起,美國聯邦儲備局雷厲風行般地加息,讓投資者喘不過氣。這一年股債雙雙下跌,一改以往股票和債券的負面關聯度——即股市下跌時債券上漲,讓投資者對沖股票風險。
另一方面,投資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更多的主權財富基金到全球市場尋求投資機會,例如中東和中國的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也要和財力雄厚的私募基金和風險創投基金競相爭取投資機會。
在經曆了市場動蕩、利率快速攀高的一年後,淡馬錫和GIC恐怕不會帶來樂觀的成績,淡馬錫很可能會出現一年期負回報率。GIC不彙報個別年份的回報率,但它的20年年化實際回報率(real return)也很可能低于去年的4.2%。
對于新加坡人來說,它們的表現關系到往後國庫儲備金的數額,也常常成爲飯後茶余的話題。此外,淡馬錫和GIC是投資界的“大咖”,它們平常的投資動向備受商界和投資人士的關注。
在財政開支不斷增加的同時,如何確保各方面收入同樣保持增長的幅度,是新加坡接下來多年的挑戰。
歐美的辦公樓房地産市場受到高利率和遠程辦公兩大因素夾攻,加之科技公司紛紛削減人手和空間,已導致不少商業地産估值大減。之前幾年紅火的數據中心房地産,也受到科技行業放緩沖擊。
過去幾個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動科技股大漲,美國經濟表現良好減輕了投資者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標普500指數比起3月底又上漲了6.5%。或許接下來這一年的投資表現就會出現逆轉。
科技進步也讓信息更加容易獲得,尤其是上市的股票信息。這也促使更多基金把目光轉向私人投資領域。根據私人投資數據公司睿勤(Preqin)的數據,2018年到2023年期間,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更加主動投資。2018年,50%的基金投資私募股權,到了今年比率上升到66%。更多的主權財富基金也在擴展內部的投資團隊,進行更多的直接投資。
這個月我國三大機構將發布年度財務報告,淡馬錫控股(Temasek)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報告引人關注。
相對于一年表現的起落,我們更應該關注長期表現的趨勢。淡馬錫的20年滾動回報率從本世紀初的百分之十幾,過去10年處于10%以下;GIC的20年年化實際回報率從5%左右,略下降到4%以上的水平。
但這也告訴我們,其實不必太注重單一年份的投資回報率,平時看到“創記錄”的字眼也不必太過吃驚,因爲只要挪動一下這年份的起始日期,投資回報率就可能顯著變化。
高利率若持續 或沖擊投資回報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財務表現主要受到彙率變動影響,它的關注度或許沒這麽高,但金管局對本地金融市場的評估會牽動投資者的神經,尤其是關于房地産市場以及房貸的評估。
另類投資資産也沒能幸免。私募股權和風險創投過去數年靠著寬松的資金市場飛速發展,起步公司估值節節攀高,但加息讓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幹涸,過去一年融資的起步公司當中,不少的估值大減。
因爲我國政府收入顯著一部分來自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IRC),占預算的約20%,這是來自GIC、金管局和淡馬錫的投資回報。在這個框架下,財政部每年可從上述三家機構的預期長期淨投資回報中,提取高達50%充當財政收入。
即便是淡馬錫和GIC,兩者的投資部署和市場各有不同。簡單來說,淡馬錫的風險水平相對高一些,在股票市場的投資比重相當大,GIC在債券和現金的投資超過四成;淡馬錫在新加坡市場的投資占了27%,當然其中不少公司的足迹跨越多個地理市場;GIC則不投資新加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