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生活書店2020年的第54篇推送
“收廢品的人”是都市生活中的“隱形人”。人們天天看見他們,但又似乎從來看不見他們。《廢品生活》引領我們去端詳凝視這些人——不僅僅是去發掘他們的卑微與掙紮,更是去發現他們如何在卑微與掙紮中構建自尊和“意義”,以此捍衛人之爲人的完整。富有同情但不煽情,好看但不失學理,是一部理解當代中國的人類學力作。
——劉瑜
回收首跌宕京漂路
一個女收廢品人的口述創業史
文︱胡嘉明、張劼穎
馬大姐
40歲左右,河南固始人。和丈夫在冷水村租了一個小院,開廢品收購站。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在北京的小學畢業後,回老家讀初中,上寄宿學校,女兒在北京讀小學二年級。
馬大姐是那種很要強的女人,直爽、潑辣,聊起天來心直口快,雙眼圓睜,聲音大,語速快,铿锵有力,音調抑揚頓挫,情緒飽滿。她打扮樸素,說自己的衣服和褲子都是幾十塊錢的,而且很久沒有買過新的。不過她總是把自己收拾得十分幹淨利索,頭發總是光溜溜、一絲不亂地束在腦後。
提起開廢品收購站,她說:“就是什麽都沒有才幹這個,有錢有別的,誰幹這個呀,跟要飯的差不多!而且特別髒,你不知道我一天要洗多少遍!”我們說,聽其他人說,幹廢品回收其實利潤挺好的呀。她說:“那些人是愛面子,死撐面子,沒跟你說實話!我就說實話,沒錢就是沒錢!”我們說,那跟老家的人比,還算是有錢吧。她說:“老家沒人啦。那地方太窮了,什麽都沒有,誰待在那兒呀,留下的全是老人。”又說:“我看新聞上說,給老年人發補貼,還有養老金什麽的,我們那兒根本就沒有!我看電視,這些我都知道。我婆婆79歲了,在老家什麽都沒有。”
馬大姐租了一個整院,房租一年6000元,房間住人,院子用來堆放廢品。一個大鐵門,旁邊挂著一個木牌,用油漆寫著“廢品收購站”。院子裏面,有堆積如山的塑料瓶子,還有各式廢品,堆得很高。一進她家,就可以看見各種小學生的獎狀,新新舊舊的,貼滿整面牆,地面上則一塵不染,床單幹淨平整。整個房間十分敞亮,整潔得讓來客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坐哪兒,也不好意思隨便亂坐。實際上,要進她家並不十分容易。夫婦倆戒備心很強,很封閉,不輕易相信任何人。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努力證明自己是沒有其他企圖的普通學生。見過幾次面後,她才信任我們。她說:“我們在這兒,不愛隨便跟人打交道,你說你是學生,我才讓你進來,如果不是學生,我根本不讓你進門!”不過,一旦熟悉起來,她的話厘子就打開了,聊起以往的經曆和現在的心事,收都收不住。了解了馬大姐的經曆,就知道她爲什麽自尊心那麽強、戒備心那麽高。
闖蕩北京的創業路
1993年,馬大姐和丈夫完婚後,踏上了來北京的路。一到北京,兩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上哪兒去。在火車站待了五天五夜,一共就花了五塊錢,每天一塊錢買一個面包,兩個人分著吃。他們結婚時老丈人給女婿買的新皮鞋,也在睡覺的時候被人偷走了。第六天,丈夫沒找到活兒;她被一個開飯館的老板帶走了,坐出租車到了很遠的地方,一路上她都留心記路,按照9路車的站牌來記。到了之後,她發現那家飯館給安排的住處,是兩男兩女同住在一間屋裏,她不能接受,老板就叫她走。她按照記下來的路線,一直走到天黑。夜裏,她就站在一個巡警(也可能是個保安)附近,不明說讓他保護她,但是他走,她也走,反正就在他的視線範圍內,靠牆待著,直到天亮。身上沒錢買票,她又順著9路車站走回北京站了。見到她老公時,他已經急壞了,說她要是再不回來,他就要回家拿錢再回來找人了。後來,又到了另外一家飯館打工,但是她這個人比較“原始”(大概是保守的意思),不喜歡飯館的“那種工作”(指服務員),就開始在飯館攤煎餅。店主老太太對她不錯,每天晚上跟她一起睡,一個月能給她幾十塊錢。丈夫就不如自己,最初三個月都沒有找到活兒幹,就在老鄉的工地那裏蹭吃蹭住,做做幫手。
攢了500塊錢以後,他們就買了第一輛三輪車,開始收廢品。當時在安貞裏的一個居民區。她需要“看樓”——也就是死守住一棟樓,占住那裏,這樣別的同行來了,看到有人占領就會主動離開。一看就要看一夜,只能睡在三輪車上。那棟樓的居民都很好,對她很不錯,會拿東西給她吃,玉米什麽的,有時候還白給她廢品,不要錢。有個明星當時也住在那裏,經常叫她在樓下等著,會把不要的樂器扔下來。後來她看電視才發現:“嘿,不就是那個人嘛!”她說當時不懂,要是現在,就把樂器留下來,怎麽也不能當廢品賣了。
至今她都清楚地記得,第一天賺了20塊錢。不過剛入行的時候因爲不懂,沒少吃虧、鬧笑話。比如他們一開始分不清公斤和市斤,結果第一個月不但沒賺錢,反而賠了;又分不清楚材料的好壞,常常收得貴,賣不掉。
最倒黴的是,有一次他們的三輪車把人家的貨車剮了,當時身上也沒錢。人家跟著來家裏一看,什麽電器都沒有。床板是房東的,底下墊的是磚。車主就把他們唯一的財産——三輪車拉走了。然後,兩個人整整在家躺了三天。誰也不說餓。因爲絕望。後來,他們又重整旗鼓,向親戚的親戚借了300塊錢,重新買了一輛三輪車。她說:“人家也是看我們可靠,肯定不會跑,要不然誰借給你呀!”
就這樣騎三輪車收廢品七八年,她們開了第一家廢品收購站,到現在又有七八年了。現在他們不需要日曬雨淋地每日出門遊走。馬大姐坦言,現在看起來自由和清閑,也是幹了這麽多年經驗積累的結果。事實上,一個廢品收購站要想掙錢,最重要的是貨源,“光靠收瓶子,也就夠吃喝”。馬大姐說,要賺錢還要看機會,也要冒點風險,“比如收銅,那確實賺錢。不過國家沒給你執照。不抓住就沒事,如果被抓了,損失得可就多了”。運氣固然是一方面,做這一行更重要的是關系。只有聯系到合適的廠家或者工地,才能收到更多值錢的廢品。馬大姐說,他們現在專門去接觸廠子裏面的人。爲了談生意,她還專門花大價錢給丈夫買了一身像樣的衣服,“如果髒兮兮的,誰願意跟你握手呀”。
更多後續故事
詳見《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胡嘉明、張劼穎 著
ISBN:978-7-80768-307-0 定價:3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文中插圖均來自網絡
文章版權歸生活書店所有,轉載授權請聯系後台
—END—
歡迎點“在看”,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長按掃碼,即可購買
書單丨生活書店2020年1月新書推薦
抗擊疫情,認知生命丨三聯中讀免費開放:實時報道+相關知識+音頻好課
英國正式脫離歐盟,英國衰落了嗎?
新書推薦丨《極簡生活:爲幸福騰出空間》
新書推薦丨《廢品生活:垃圾場的經濟、社群與空間》
大師的故鄉丨老舍:北京的春節
星座限定!你的2020全年曲單都在這兒了
閱讀這本書,以一個嶄新的角度看待人生
它們的存在,就像不斷發出蜂鳴的報警器……
爲什麽曆史不足百年的三國,是人們心目中的傳奇時代?
生活在別處丨春節假期旅行指南(東京篇)
從“太空漫遊”到“米開朗琪羅密碼”
生活書店,始于1932
2020年,關注生活書店
開啓全新的生活方式 ☞
即可關注 ☞
每一天都是新的生活
微博ID:@生活書店
豆瓣ID:三聯生活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