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入宮門深似海”,在這深宮之中,利益才是永恒不變的主題,與帝王談兄弟情義,受害的只會是你天真的想法。皇帝的心思猶如女人的心思,千萬不要去揣測,高興,加官進爵賞賜無數,不高興,則動辄得咎性命不保,尤其是清朝,皇權高度集中,掌握所有子民的生殺大權,即便是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份,也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清朝隆科多的遭遇便是其中典型案例。
康熙皇帝對隆科多非常器重,因爲他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自是比旁人要親近許多。當隆科多剛剛滿周歲的時候,康熙便將其帶回宮中養育,這可是普通人絕對得不到的殊榮。待隆科多二十歲以後,康熙便把都統的職位賜給了他,從此年少成名平步青雲。對于此時的康熙皇帝來說,隆科多不但是親戚還知根知底,最適合作爲自己的心腹。除此以外,隆科多本人極富才幹,不管是工作能力還是人際交往都相當熟悉老練,只要把事情交給他去辦,就一定能放心,所以皇帝對他非常欣賞重視。當隆科多的屬下犯錯的時候,康熙並沒有指責他的不是,還說:“你只需要行爲端正做事勤勉即可,千萬不要隨意聽信他人的謠言唆使,否則必受其害。”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康熙對于隆科多是真心相待,甚至就像自己的親弟弟一般。那麽,隆科多爲何會與康熙漸行漸遠,甚至差點兒落得陪葬的下場呢?
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乃是大清重臣,原本戰功赫赫身份顯貴,卻因爲支持八阿哥胤禩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訓斥與不滿,自此罷職回家以平風波。當佟國維去世以後,原本應由隆科多來繼承他的爵位,沒想到這份奏折卻被康熙給暗自壓了下來。不管出于何種原因,皇帝的這一行爲都大大刺激了隆科多,最終將他推到了別人的陣營當中。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死亡,康熙與隆科多徹底決裂的導火索便是雍正。受康熙皇帝特殊的教育方式影響,他不但子嗣衆多還個個出類拔萃,以至于最後出現了九子奪嫡的“精彩紛爭”。廢太子胤礽因爲結黨營私而被兩立兩廢,其他皇子亦不甘人後蠢蠢欲動,這樣的情形讓康熙皇帝既生氣又無奈。爲了大清朝的局勢穩定,他遲遲沒有立下合適的太子人選,同時更大力打擊皇子之間勾結弄權的現象,反而讓雍正有機會發展勢力。
與其他的皇子相比,胤禛既沒有父皇的寵愛重視也沒有強大的母族支持,所以只能另辟蹊徑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在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他將目光放到了頗受皇帝器重的隆科多身上,再加上此時的隆科多正在爲襲爵一事而憤憤不平,兩人便一拍即合變成了“合夥人”。對于這時的隆科多來說,雖然私下與皇子走得太近有負皇帝的器重,但趨利避害才是人的本性,爲什麽不能爲自己好好謀劃呢?而且康熙皇帝年事已高,又遲遲不肯將爵位還給自己,那也不必再效忠于他。與其他的皇子相比,胤禛的實力雖弱但也是一種優勢,這樣等事成以後,自己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分成,所以才會下定決心同意胤禛的提議。
除了拉攏隆科多以外,雍正還將心思動到了兒子弘曆的身上,聰明可愛的弘曆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喜愛。當康熙爲立儲一事而焦頭爛額的時候,胤禛便邀請自己的父皇前來王府賞花散心,這樣不爭不搶的淡然態度反而爲他加了不少分。爲了贏得皇帝的歡心,他特意讓自己的兒子等候在花園之中,其中就包括聰明伶俐的幼子弘曆。但是,康熙畢竟是聰明有爲的一國之君,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亦沒有放下提防之心,沒過多久便發現了胤禛與隆科多互相勾結的事情。爲了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康熙皇帝提出讓隆科多陪葬的要求,一下子便驚到了很多人。殉葬制度雖然自古就有,但大部分人選都是沒有生育過子嗣的皇妃,怎麽能讓自己的臣子陪葬呢?
自從聽到了這樣的消息以後,隆科多便成了驚弓之鳥,睡不好也吃不香,沒多久便消瘦了不少。陪葬一事雖不符合規制,但畢竟是皇命難爲,如果年邁的康熙皇帝命不久矣的話,留給隆科多的時間自然不會太多,所以他便求到了胤禛的頭上。若是胤禛坐視不管的話,不但會失去得力大將隆科多,還會寒了其他追隨者的心,不管哪種情況都是極爲不利的。爲了維護好不容易得來的支持者,雍正只能硬著頭皮前去求情,曉之以理也好動之以情也罷,隆科多的性命是必須要保全的。在經曆了數次旁敲側擊以後,康熙皇帝終于收回了陪葬的要求,不但如此還將隆科多升職,從此以後隆科多對雍正越發忠心。對于此事有人曾猜測說,此時的康熙皇帝或許已經有了立胤禛爲太子的想法,所以才會借隆科多一事刻意試探胤禛的品行。如果他過于冷漠選擇不管不顧的話,才會徹底失去皇帝的歡心。
在雍正的繼位之路上,隆科多可謂是居功至偉。當然,他也借機滿足了自己的野心,不但在事成之後被加官進爵,還經常被皇帝尊稱“舅舅”,這可是清朝曆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對于臣子來說更是莫大的殊榮。但是,當雍正將權力徹底收攏以後,無論是骁勇善戰的年羹堯還是有血脈關系的隆科多皆成了心腹大患,雍正一直想要找借口將他們除掉。而且,隆科多雖然從沒有過反叛之心,卻先是居功自傲結黨篡權後來又勾結弘時陷害弘曆,這都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行爲。打定主意以後,雍正便想方設法卸掉了隆科多的權力,首先撤掉步軍統領一職,後來又罷免尚書之位,最終將其趕至邊疆任他自生自滅。又過了幾年之後,隆科多被抄家圈禁,從此徹底偃旗息鼓。
不管隆科多是否有功于社稷,只要皇帝有心處置,他便逃脫不了悲慘的結局。正所謂“伴君如伴虎”,誰又能保證自己榮獲聖寵且長久不衰呢?最重要的一點是,隆科多低估了雍正皇帝的野心,既然朝局已經穩定,又何必留著隆科多繼續專權把握朝政呢?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爲曆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