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在現代大氣科學中稱爲蜃景。古人認爲是蜃吐出的氣息。“海市蜃樓”究竟是什麽?現代科學把它解釋成大氣折射所致。但是,科學家都沒有造成海市蜃樓現象的確切證明,因爲現在的科學根本就觸及不到它。或許它就是我們常說的另外空間,是和我們重疊的另外空間,就像是重影一樣,但不在一個空間。
古人把他們看到的另外空間真實記錄了下來,卻被今天的人稱作想像——
《山海經》卷七〈海內北經〉中寫道:
“蓬萊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宮室皆以金玉爲之,鳥獸盡白,望之如雲,在勃海中也。”在《史記》的〈秦始皇本紀〉中也有這樣的敘述:“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實際上,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現象。
《史記·封禅书》: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爲宮阙。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辄引去,終莫能至。”
《夢溪筆談》):
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曆曆可見,謂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氣所爲”,疑不然也。歐陽文忠曾出使河朔,過高唐縣,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其說甚詳,此不具紀。問本處父老,雲:二十年前嘗晝過縣,亦曆曆見人物。土人亦謂之海市,與登州所見大略相類也。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
“蜃氣樓台之說,出天官書,其來遠矣。或以蜃爲大蛤,月令所謂雉入大海爲蜃是也。或以爲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濱之地,未嘗見有樓台之狀。惟登州海市,世傳道之,疑以爲蜃氣所致。蘇長公海市詩序謂其嘗出于春夏,歲晚不複見,公禱于海神之廟,明日見焉。是又以爲可禱,則非蜃氣矣。”
明朝方以智《物理小識》:
“睢陽袁可立爲撫軍,時飲樓上。忽艨艟數十揚帆來,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顧錯愕。急罷酒料理城守,而船將抵岸,忽然不見,乃知是海市。”遂詩興大發,在蓬萊閣上留下千古名篇《觀海市詩》。
劉獻廷《廣陽雜記》:
萊陽董樵雲:登州海市,不止幻樓台殿閣之形,一日見戰艦百余,旌仗森然,且有金鼓聲。頃之,脫入水。又雲,崇祯三年,樵赴登州,知府肖魚小試,適門吏報海市。蓋其俗,遇海市必擊鼓報官也。肖率諸童子往觀,見北門外長山忽穴其中,如城門然。水自內出,頃之上沸,斷山爲二。自辰至午始複故。又雲,涉海者雲,嘗從海中望岸上,亦有樓觀人物,如岸上所見者。
《漳浦縣志災祥》中也記載:
“嘉靖八年四都有海嶼三峰並列,其日忽沒于海,頃之三山並爲一峰屹立騰空,望之若樓台變幻不常,如此者三日。”說明了該次“樓台變幻不常”的海市現象持續了三天。
《閱微草堂筆記》原文:
汪閣學曉園,僦居閻王廟街一宅,庭有棗樹,百年以外物也。每月明之夕,辄見斜柯上,一紅衣女子垂足坐,翹著向月,殊不顧人。迫之則不見,退而望之,則仍在故處。嘗使二人一立樹下,一在室中,室中人見樹下人,手及其足,樹下人固無所睹也。當望見時,俯視地上樹有影,而女子無影。投以瓦石,虛空無礙,擊以铳,應聲散滅,煙焰一過,旋複本形。主人雲,自買是宅即有是怪,然不爲人害,故人亦相安。夫木魅花妖,事所恒有。大抵變幻者居多,茲獨不動不言,枯坐一枝之上,殊莫明其故。曉園慮其爲患,移居避之,後主人伐樹,其怪乃絕。
蒲松齡的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禅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曆曆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愈小。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缥缈,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ps:奂山的山市,是(淄川)縣的八景之一。
近年來,各地也不斷有“海市蜃樓”景象出現的報道:從北國的哈爾濱到南方的廣東惠來;從沿海的上海、青島等城市到黃土高原上的古城西安;從地處四川盆地的成都到雲貴高原的雲南巍山都有。海市蜃樓已經不僅僅是人們通常所認爲的與大海聯系在一起的現象了。中國古代及國外的其他文獻中也都有海市蜃樓的記載,但由于對它不了解,一直披上了一層神秘虛幻的面紗。以上列舉的實例及古代記載都能說明一點,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最起碼也能認識到科學自身的局限性,人們也開始認識到我們人類所存在的空間並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空間,還有另外空間的存在,另外空間也有物質、生命的存在,只是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