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的開拓之君,他興兵靖難一統天下、五次北征揚威塞北、派鄭和六下西洋萬國來朝、編纂《永樂大典》…成就了永樂盛世的赫赫威名,永樂二十二年,開創了大明新局面的朱棣逝世于榆木川,兒子朱高熾和群臣爲他上廟號太宗,谥號文皇帝。但是百余年後,他的後代朱厚熜將他的廟號改爲了成祖,這也便有了後世所熟知的成祖文皇帝之號,作爲明朝第二位以藩王身份入繼大統的朱厚熜,他這一舉動的深意可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大禮議的風波
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的孫子,他本無緣皇位,但因爲堂兄朱厚照無子,且伯父孝宗朱祐樘又只有一個兒子,故而離朱厚照血緣關系最近且生父已逝的朱厚熜成爲了大明朝的新天子。
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可爲堯、舜,可爲禹、湯、文、武,下之如漢宣之厲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無敵,憲宗之志平僭亂,宋仁宗之仁恕,舉一節可取者,陛下優爲之。即位初年,鏟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海瑞《治安疏》
朱厚熜的智慧那可真不是吹出來的,他剛剛即位,就開始和老謀深算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及一系列武宗舊臣鬥智鬥勇,並且取得了完勝。就連後來上書直谏的海瑞也稱贊他“天質英斷,睿識絕人”,他即位後就挑起了“大禮議”,終于在嘉靖三年取得階段性勝利,只尊孝宗爲皇伯考而非皇考,維護了生父朱祐杬的地位並將父親朱祐杬追尊爲皇帝,但是至此,朱厚熜的目的遠遠沒有達到。
在此後又經曆了一系列朝爭,他終于爲父親上廟號爲睿宗,並打算奉入太廟。就在爲父親尊上廟號的同時,朱厚熜將朱棣的廟號由太宗改爲了成祖。
嘉靖帝爲何要這麽做呢?是因爲他覺得六世祖的廟號不好嗎?
說起太宗這個廟號,瞬間躍入腦海的就是一代聖君唐太宗李世民,還有結束五代十國分裂格局的宋太宗趙光義,建立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極,還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廟號但是很熟悉谥號的漢太宗劉恒,也就是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這些皇帝放在當朝都是有作爲、有功業的的皇帝,而且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劉恒、李世民、朱棣、皇太極的谥號都是文,好像太宗文皇帝是一個標配一樣。
在此稍提一句,“文”這個谥號是帝谥中最好的,在“高”這個表開創大業的帝谥出現前,“文”是比“武”更好的谥號,如周文王姬昌、隋文帝楊堅。
由此可見,太宗這個廟號,雖沒有“祖”聽起來那麽霸氣豪邁,但是在“宗”中,太宗是最佳的,而且在曆史上看來,以太宗爲廟號的皇帝,那也是有著赫赫威名的,如此看來,並非太宗這個廟號不好,而是朱厚熜有著自己的盤算。
天子宗廟
《禮記·王制》有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意思便是說,天子應當供奉四親(高祖、曾祖、祖、父)、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和始祖,共七位祖先于太廟,王莽踐祚改制,增一祖廟一親廟,合計九廟。明嘉靖十四年,嘉靖帝改明七廟制爲九廟制。
在沒有了解天子宗廟制度的時候,會想“天子不管是七廟還是九廟,那麽第八位或者第十位皇帝逝世後,又該如何呢?”,古人當然想到了,如若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將離現任皇帝血緣關系最遠的一位先帝移到祧廟奉祀,這個過程叫“祧遷”。
于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言論廣泛流傳了,那就是:武宗皇帝奉祀太廟後,太廟就滿了,爲了把父親朱祐杬移入太廟供奉,就必須要遷出一位先帝了,那麽此時離朱厚熜血緣關系最遠的是誰呢?
當然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是“祖”,是開創大業的君王,在禮制有一個專有的說法叫“萬世不祧之君”,就是過了一萬世也不能將他移出太廟。
那麽接下來不就輪到了明太宗文皇帝朱棣了,但是朱棣功業太高,有“祖”之功,爲了保父親奉入太廟而將朱棣遷出,必會遭到巨大的阻力,于是朱厚熜就將朱棣的廟號改爲“成祖”,這樣朱棣也成了“萬世不祧之君”,把父親尊入太廟時遷出的就是只在位十個月的明仁宗朱高熾了。如此一來,朝廷上的阻力會小很多。
但是,這個言論很明顯是錯誤的。只要簡單盤點一下到朱厚熜即位前明朝有幾位皇帝就能發現。
從朱元璋到朱厚熜即位前,已經經曆了10位皇帝,但是朱允炆因是被朱棣推翻的,沒有廟號,他的廟號和谥號是南明時尊上的,而朱祁钰雖然被憲宗皇帝追谥爲皇帝,但是也沒有尊上廟號,故而如今奉祀于太廟的只有八位皇帝,即使是把朱祐杬奉入太廟,也是剛好合適,這就是嘉靖帝改七廟爲九廟的重要原因和重要目的。也便是說朱厚熜給朱棣改廟號絕非是爲了讓父親更順利的奉入太廟,他的心思可能更加深沉。
朱厚熜的謀算
朱厚熜到底有什麽謀算,其實從兩件事可以一窺端倪,一件就是朱厚熜給朱棣改廟號的時間,嘉靖十七年九月,正是他爲父親上廟號的同時,朱厚熜希望把父親奉入太廟,那麽父親祔廟後,太廟就滿員了,自己該怎麽辦呢?
他當然不能因爲自己將朱棣擠出太廟,而且此時父親也尚未祔廟,爲了減輕朝野非議,也爲了讓父親祔廟一事更加順利,他將朱棣奉爲“祖”,“廟號之選,祖有功而宗有德”,朱厚熜認爲,太宗文皇帝有再定天下之功,開疆拓土之功…太宗之廟號不足以彰顯其功業,當以祖爲廟號更合適,而且一旦升格爲祖,朱棣也就成爲了“萬世不祧之君”,不必擔心朱棣因自己百年後祔廟被祧遷了。
另一件事是嘉靖二十九年孝烈皇後方氏祔廟之事再議,按明朝禮制,孝烈皇後雖然是朱厚熜的皇後,但是一來方皇後並非朱厚熜的原配皇後,二來明朝皇後祔廟一般是皇帝崩逝後與丈夫同時祔廟,絕無皇帝仍在世就把已故皇後祔廟的,嘉靖帝這般的逾越禮制,到底是在想什麽呢?
孝烈皇後方氏是朱厚熜的第三位皇後,因爲在壬寅宮變中救下了朱厚熜,所以嘉靖帝對她充滿了感激,又因爲元後陳氏觸怒了他,所以視方氏爲元後,格外禮遇,但是提前祔廟可是國家宗法大事,群臣當然會谏阻,爭論來爭論去,群臣還是拗不過嘉靖帝,同意讓方皇後祔太廟第九室。
但是因爲太廟已滿,必須把一位皇帝的神位遷入祧廟(奉祀皇帝遠祖的廟),太祖、成祖之下,與嘉靖帝最疏的是五世祖仁宗朱高熾,朱厚熜曰“當祧則祧”,于是朱高熾便成爲了明朝第一位被祧遷的皇帝。朱厚熜如此這般的大費周章,難道就是對方皇後的感激和愛嗎?
當然沒有那麽純粹,朱厚熜此舉是擔心在自己死後,群臣在商議祧遷時,把父親趕出太廟,那麽自己這麽多年的努力就全白費了。索性讓方皇後先把位置占了,先把祧遷仁宗這件事辦了,那以後自己死了也就沒什麽可擔心了。
除此之外,朱厚熜心中其實還有一個不可言傳的心思,朱厚熜認爲自己與朱棣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二人都是以藩王入繼大統、以小宗入大宗的皇帝,朱棣當年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做了很多事,自己當然也要強調自己的正統性。
朱厚熜既然自己堅決稱孝宗爲皇伯考,奉祀自己的親生父母,那麽必須從其他方面找尋自己的正統性,于是他選擇尊封與自己經曆相似的朱棣來提高自己的正統性,也就是通過凸顯朱棣得位不僅是合理合法的,而且是有大功業的,應證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不可謂不聰明,不可謂不智慧。
悠悠青史有其名
朱厚熜智商極高,能從細微處找到對手的破綻,也能從細微處著手打開自己的困局,僅就給朱棣改廟號一事,他既因此應證了自己的正統性,又減輕了因讓父親祔廟而讓群臣相逼的壓力,從而順利達成自己的意圖,可以說是以點帶面盤活全局,他要是穿越到現在,絕對是商界奇才。
他也是明朝一位極有個性的皇帝,他少年即位,在位四十五年,于初期開創了嘉靖中興的盛況,但是中年以後迷信道教,潛心玄修,即使仍然掌控著國家的大權,但是明朝正是在他的手中出現了中衰,他對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不管怎樣,悠悠青史中,他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明史·本纪第七·成祖三》
《明史·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明史·本纪第十八·世宗二》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
《漢書·王莽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