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自利,以自我爲中心、背後說人壞話,認爲自己永遠是對的,盲目跟風,對不懂得東西肆意發表言論….我嘗試著尋找這種人的定義,發現小市民這個詞可以很好的形容這一類人。這可能是我以及大部分人所討厭的一種人了,但如果這種人就是你的父母怎麽辦?
我現在大三,自從上了大學之後,有一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就是和我父母的隔閡越來越大,每次放寒暑假我基本都是離校最晚,返校最早的,只是爲了能在家少待幾天。這看似是一個比較正常和普遍的問題,可是我卻深陷其中,這個寒假又經曆了很多事兒之後,我真的很想和我爸媽說,這真的是我最後一次在家裏待這麽長時間了。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因爲我父母都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我母親只上完了一年級,父親只念完了小學。沒有受過很高的教育這是我現在能想出的也是我認爲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些話可能我永遠都不敢說,但事實就是我所接受的教育告訴我,我的父母活成了我討厭的樣子。
我覺得目前爲止,我的人生可以分爲兩個階段,受我父母影響的階段和形成自己獨立人格的階段。我記憶中的童年是不愉快的,因爲那時候我的家庭就是不愉快的。我爸和我媽經常打架(現在也一樣,甚至更嚴重),還有就是婆媳戰爭。我小學是在農村上的,在上中學之前,一直在一個小村莊裏,從未出去過,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占了大多數,那個時候對父母的性格,爲人品行並沒有什麽概念,也沒有什麽記憶,就姑且說一下現在我眼中的的父母吧。開頭已經說了,用小市民這個詞來形容我父母我覺得是比較恰當的。在他們眼中,完全以自我爲中心,把自身利益擺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生活中和別人處處“耍心眼兒”,背後說別人壞話。在我的記憶中,我父母所認識的人中,他們在背後沒說過壞話的人可能只有我的姥姥姥爺了,哦,也可以算上我。我最受不了的是,他們經常吵架甚至動手,對外還一直假裝是模範夫妻,在自己家裏事情都沒有弄明白的情況下還在一直給別人的生活挑毛病。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巨大的,說一句可能會被罵的話:要是有一天我父母打算去離婚,我不會有絲毫阻攔。就在這樣的家庭中度過了我的童年,我以後的性格也深受影響,與人相處總有一顆提防的心,甚至處處耍心眼兒,對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非常在乎,摳門…可悲的是,我那時卻不知道我正在一點點被我的父母所影響。直到進入高中,更加強烈的是在進入大學以後,這也就是我的第二個階段-努力改變自己的階段。我發現我已經開始討厭自己了,在我心中,我欣賞的人應該是善良的,積極向上的,性格開朗的,我于是開始努力改變自己,我把“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作爲自己的座右銘,但改變的過程真的太難了。
在與自己的父母出現隔閡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把溝通當作工具;但現實就是因爲認知水平和思考方式的不同有些溝通根本是無法進行的。當你告訴他們少一些利己心理時,他們會告訴你:你還小,還沒進入社會,進入社會就知道這個社會到處都是勾心鬥角;當你告訴他們不要經常吵架,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一下,他們會詳細給你講解吵架的原因,並用讓你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來證明他們是沒有錯的一方;當你告訴他們不要把錢看的太重時,他們會告訴你:我這都爲了你呀;在他們眼裏你永遠是不成熟的,永遠不會理解他們。
我現在的狀態就是每次回到家我的心情一下就沉下來了,我開始厭倦和我的父母甚至我周圍的親人交談,一個假期真正陪伴我的只有手機和電腦。當然這肯定少不了父母的數落,他們認爲我沉默寡言是性格使然,我整天看手機是沉迷網絡…
說了這麽多,我並非是在責怪我的父母,我也常常靜下心思考,在我的認知範圍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他們的教育水平,生活環境綜合影響的結果,當然這也僅僅是在我的認知水平上思考,假如我也從未走出村莊,脫離我父母的影響,我想我不會有這樣的認知,可能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煩惱。
人總是逐漸成熟的,我現在可能還沒有成熟到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現在我的內心只告訴我坦然接受這一現狀,在家裏繼續沉默寡言,讓時間慢慢流逝。不撒謊,在我敲下這些字的同時,我的父母正在隔壁房間吵架,這是這個寒假的第三次了,我想做的只是戴上耳機,把音量調到最大。最後,以一句我最近看到的一句話作爲這篇文章的結尾吧:衆所周知,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父母,一種是孩子們一生崇拜的榜樣,還有一種用親身經曆告訴孩子永遠不要活成他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