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以後,美蘇兩國開始了它們的霸權之路,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蘇聯還由此引發了太空競賽。在太空爭霸初期,蘇聯實力遠占上風,率先成功發射衛星。這無疑讓美國國民陷入焦慮,于是美國用舉國之力造出了土星五號火箭,成功將人送上月球,進而誘發了蘇聯新一輪恐慌。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又發起新一輪挑戰,想要挖穿地球。而蘇聯在上一回合已經敗下陣,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再輸,于是蘇聯人決定一定要比美國更快挖穿地球,由此制定出了70年代的"地球望遠鏡"計劃。
當然,蘇聯想要挖穿地洞並非單純受到美國激將,他們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是好奇心的驅使,另一方面是對地質勘探和科學研究都有價值。這個計劃從1970年開始,直到1994年才徹底結束,數十年之間蘇聯人挖到了12000多米的深度,比喜馬拉雅山還高了一半。
相傳蘇聯挖到這個深度的時候周圍的地質周邊全是黃金和鑽石,那裏的黃金含量高達80克每噸。或許有人覺得這個地質的黃金含量不怎麽高,可是我們要明白,哪怕含金量是每噸4克的礦石,資本家都願意铤而走險,何況這是它含量的二十倍呢?可是讓人們頗爲疑惑的是,爲何後來俄國人發現了巨額的寶藏以後,反而大大減緩了他們的挖掘速度,在1984-1994年之間才挖掘了262米,甚至最終停止了這個浩大的工程呢?
關于俄國這一神秘行爲的解釋,迄今流傳比較廣的答案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根據芬蘭一家報紙報道,當時從地底飛出來了一只長有青面獠牙的怪物,同時還伴隨著地底的聲聲慘叫,所以蘇聯人最終停下了他們的步伐。可是要知道,蘇聯人的計劃雖然人盡皆知,但是這種國家工程顯然是重中之重,其中的秘密怎會泄露給別國的一家報社呢?顯然這種說法有待考究。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經費不足,所以導致蘇聯政府最終只能終止這項行動。但是我們要明白,按照正常邏輯而言,此時他們已經挖掘出一座巨額金礦,已經有了繼續開采的成本,如果他們終止行動,不僅會丟失以發現的金礦,還會收不回在科拉半島投資的巨額鑽探成本。顯然這個說法似乎有點不通邏輯啊!所以有人爲了圓這一說法,便說當時地底地殼不斷變動,所以難以挖掘。那麽這件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麽呢?
實際上,在計劃早先的幾十年中,蘇聯人最先挖掘的是地球的岩石層,這無疑是地球地質中最爲容易發掘的土層。然而隨著挖掘到1萬米以下的深度以後,溫度不斷增高,就如喜馬拉雅山一般,隨著海拔越高,溫度越低的道理一樣。直到後來,鑽洞中的溫度已經達到了400度,這無疑會導致鑽探的鑽頭被燒壞,所以技術問題成了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則是80年代中期以後,蘇聯的經濟問題積重難返,當時軍備競賽更是搞得民不聊生,所以國家已經無力支撐這個長期付出、卻難以見到收益的回報。或許有人會想,不是已經挖到了巨額金礦嗎?這個難道支撐不起成本嗎?
這便是原因之三,實際上,科拉半島鑽孔上部直徑只有92厘米,寬度十分逼仄,顯然想要有人從中下去,大規模開采礦藏是極爲不現實之事。就算假設寬度足夠,可是高度也是難題,因爲礦藏分布于地下將近萬米的距離,從中挖出一噸,其開采成本也會是一筆天文數字,而一頓土壤中只含有80克黃金,這顯然是入不敷出,試問蘇聯又怎會去做這一筆賠本買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