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一個經濟落後但民風淳樸的國家,約67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中135個民族在此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曾經的“閉關鎖國”給緬甸蒙上了一層面紗,隨著2016年的“對外開放”,我們慢慢地揭開了這層神秘的面紗,了解領略到不一樣的緬甸。了解緬甸,我們就從緬甸的民族說起吧。
緬甸聯邦共和國(緬甸語: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通稱緬甸(緬甸語:မြန်မာ;myan-ma),是一個東南亞國家,緬甸民族衆多,獲得緬甸政府承認的民族(緬甸語:လူမျိုး; lu myui:)有135個,未獲政府承認的民族有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占緬甸總人口的2.5%)、印裔緬甸人(占1.25%)等。緬甸政府把它承認的135個民族按地理分布分成八大族群(緬甸語:လူမျိုးစု;lu myui: cu.,或稱支系)。按緬文字母順序排列如下:
· 克欽族群,主要分布在克欽邦,分12個民族,包括克欽族。
· 克耶族群,主要分布在克耶邦,分9個民族,包括克耶族。
· 克倫族群,主要分布在克倫邦,分11個民族,包括克倫族。
· 欽族群,主要分布在欽邦,分53個民族,包括欽族。
· 緬族群,主要分布在緬甸的七個省,分9個民族,包括緬族。
· 孟族群,主要分布在孟邦,只有1個民族——孟族。
· 若開族群,主要分布在若開邦,分7個民族,包括若開族。
· 撣族群,主要分布在撣邦,分33個民族,包括撣族。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先來介紹緬甸第一大民族–緬族。緬族是緬甸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總數約爲3000萬人,占緬甸總人口數約68%。緬人(緬甸語:ဗမာလူမျိုး)是緬甸的主體民族。緬人散居于緬甸全境,但主要居住在伊洛瓦底江中下遊,並使用緬語,屬于藏緬語族的緬語支,同時這是緬甸的官方語言。
緬族原來居于雲南,唐朝遷入伊洛瓦底江中下遊一帶,即所稱的“緬甸本部”。大約于11世紀崛起,取代沒落的骠人,擊敗克欽族、孟族等民族,逐步發展成爲緬甸人口最多、最強勢的民族。而佛教的傳入也一定程度上統一了緬人的文化思想,有助于緬人群體的成形。 緬族在緬甸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方面對其他民族有著很大的影響。緬族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種植水稻技術較爲先進,此外,還種植棉花、花生、豆類、芝麻等作物。
緬人文化受到鄰國文化的影響,而佛教的影響最深,寺院是傳統文化生活的中心,僧侶受到十分的崇敬和支持。緬甸人重視頭部,認爲是最尊貴之處,腳是最卑下的,故不可用腳指著人,進佛廟行跪拜禮時,腳趾尖須朝後放。傳遞物品時則是以左手搭在右手臂上,右手掌心朝上以此進行傳遞。在長輩或輩分高的人面前走過時應禮節性地稍微彎腰低頭行走。
緬族傳統服飾非常特別,女性穿著一種名爲htamain (特敏, ထဘီ )的紗籠,而男性則穿著一條稱爲籠基( လုံချည် )的紗籠,以緬甸人的名字命名爲paso ( ပုဆိုး ),正式服裝通常由黃金首飾,絲巾和夾克組成。 在正式場合,男性經常穿著被稱爲gaung baung (崗包, ခေါင်းပေါင်း )的布頭巾和稱爲taikpon ( တိုက်ပုံ )的中式襯衫 ,而女性則穿女式襯衫,男女都穿著天鵝絨或皮革、塑膠涼鞋。隨著對外開放帶來的文化沖擊,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等西方服裝已經在緬甸流行起來,特別是年輕一代,所以現在在緬甸街頭上看到的不再全是傳統的服飾,現代流行的服飾亦隨處可見。
緬族人都使用thanaka(檀那卡)這種化妝品,它的材料來源于thanaka樹,它帶有獨特的香味和具有防曬的功能。緬族人喜歡塗在臉上,但這種做法主要局限于婦女,兒童和未婚男性。婦女會在臉頰上塗上兩小塊thanaka,看起來十分活力和民族風,西方的化妝品長期以來在城市地區頗受歡迎,在鄉村地區暫不太流行,主要還是以thanaka爲主。thanaka並非由緬族人獨占,緬甸的許多其他族群都使用這種化妝品。
緬族的美食包含許多當地元素,例如油炸技術和咖喱,熱熱的又有點辣,幾乎總是與魚醬以及洋蔥,大蒜,姜,幹辣椒和姜黃混合。大米是主食,但也愛吃面食、沙拉和面包,緬族喜歡喝奶茶,和印度拉茶很相似。他們也會將茶葉腌制後加入各種煎豆成爲一種稱爲lahpet thou的傳統沙拉,這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最有名的菜肴是Mohinga,是一種將米粉和魚湯混和的美食,許多人認爲它是緬甸的國菜,我個人也是非常的喜歡。
緬甸人沒有家族姓氏,通常是單名。名字的字數也是因人而異,沒有硬向的規定和標准,通常2-4個字數比較常見。緬甸人通常會在名字前冠上一個稱呼以便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和官階的區別。如對男性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思是伯伯或叔叔,以示尊敬;對男性平輩或年輕人則稱“郭”(ko),意思是哥哥,或“貌”(Maung),以表示謙虛;對女性長輩或身份較高者,會在名字前加上“朵”(Daw);對平輩或晚輩,則加上“媽”(Ma)。男性對小弟弟稱“Nyi Lay”,女性對小弟弟稱“Maung Lay”,男性和女性對小妹妹都稱“Nyi Ma”,緬甸語會因爲說話者性別而影響其表達稱呼的名稱不同,這些在我們今後的文章分享中我會再和讀者們好好分析下。
看完了這篇文章,讀者們應該對緬甸緬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其實任何民族都有其特別的、有魅力的地方,了解更多的民族也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美好,就像緬族一樣,雖然國家不發達,但他們在自己的母土上生生不息,團結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