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漢界風景區霸王舉鼎 攝/石保定
講真的,如有外地朋友來荥陽讓我帶著參觀本地名勝,除非是對方非要去,一般來說,我是不會把鴻溝作爲推薦項目的。絕不是因爲它名氣不夠大,而是就實地效果而言,妥妥是塊雞肋。
▲鴻溝題字碑 攝/石保定
現在的鴻溝和廣武山上大大小小的溝壑相比在外觀上並沒有什麽兩樣,如果不是張海的題字碑在那立著,大多數人開著車來來回回走幾遍都不會想到那條溝就是聞名世界的“楚河漢界”。
▲廣武山下的鴻溝 攝/石保定
我的理解,鴻溝作爲文化意義上的符號遠比它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就像大多數不入流的風景區一樣,楚河漢界風景區到了地方其實沒啥看的,主要靠聽故事。導遊能講的,但凡順順利利的上完高中,基本上都知道的八九不離十。
鴻溝怎麽來的?
鴻溝成了現在這副模樣全拜黃河所賜,因爲人家原本不是這個樣子。黃河號稱“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黃委會統計顯示,在1946年以前的幾千年中,黃河決口1593次,較大的改道26次。改道方向從最北的經海河出大沽口到最南的經淮河入長江,南北掃蕩跨度達600公裏,明清之前的風貌早已是面目全非。
▲黃河曆史上改道圖示
黃河在戰國之前一直有著黃家駒“原諒我這一生不羁放縱愛自由”的氣質,很佛系的想往哪流往哪流。在春秋後期甚至同時出現了禹貢河、山經河、漢志河三條河道,一直到了戰國才開始“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那爲什麽到了戰國開始慢慢聽話了呢?因爲它耽誤戰國七雄搶地盤了。這裏面首先是戰國2.0版時期的扛把子魏國,魏國靠著吳起訓練出的重裝步兵魏武卒嘚瑟的逮誰揍誰,從秦國手裏奪了河西,讓秦國“一夜回到解放前”,往東挺進中原,把楚國擠到了南陽盆地,往北囂張到跨過趙國滅了中山國。
地盤大了戰線就拉長了,戰線一拉長考驗後勤保障的時候就到了。爲了確保千辛萬苦奪來的地盤不因吃飯問題而被人重新奪走,確保黃河安全、耕地安全,充分利用水運便利運輸物資,就成爲魏國朝堂上的重要議事日程,並付諸實施。
按照現在對上古神話的考證,大禹治水是真實存在的,孟門也好、龍門也好,治水的主戰場大多都在山西,而作爲三晉之一的魏國,治水用水自然是不在話下,甚至可以說天賦秉異。比如小學課文裏的那個邺城令西門大官人豹哥,在轄區一口氣挖了12條河渠引水灌溉不說,還同時宣揚了無神論,搞死了神婆神漢。
前面說黃河“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這個梗就來自魏國。爲什麽呢?因爲魏國幹了一件中國作爲基建狂魔最初狀態的大事:給黃河修堤。並且用實踐證明了“與天鬥其樂無窮”,大禹定下的治水以疏爲法的法則到了魏國這直接開始上手去堵。魏國堵黃河這件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整個華北平原的格局,因爲魏國築堤擋水,不羁放縱愛自由的黃河奔著趙國和齊國就去了,逼的這兩個國家沒辦法也開始沿著黃河築堤修壩,禮送黃河出海。自此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黃河都基本固定在了漢志河河道。
▲開鑿鴻溝場景重現 來源/開封博物館新館
像魏國這樣的基建狂魔,一旦暴露出了實力就絕不會收手。魏國舍近求遠撇開濟水把黃河引進了大梁(開封),曆史證明這是具有戰略眼光的。公元前369年,戰國進入3.0版。2.0時期被魏國暫時性打殘的秦國已經養好傷,並開始了報複性尋釁滋事,並一舉收複河西,魏國西線全面吃緊,損兵折將失地。坐臥不安的魏王魏罃讓人在前期挖好的溝上開始擴建,確保運輸暢通,爲遷都鋪路,這條加強版的溝就是鴻溝。
鴻溝有何作用?
▲春秋時期荥陽地區河湖水系分布圖
▲戰國時期鴻溝渠首段
▲秦漢時期鴻溝渠首段
▲兩漢鴻溝水系示意圖
不知道是不是魏國挖溝的時候用力過猛,開挖鴻溝後所發揮的作用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鴻溝西起河濟交彙之處,引黃河水與濟水彙合向東經荥澤,再向東南至圃田澤,再向東至開封然後往南入颍河,通淮河,把黃河與濟水、汝水、淮河、泗水等河道連接起來,盤活了整個中原地區的水運系統,並形成了水運河網,以至于諸國不打仗的時候,還能做個生意溝通有無,爲下一場戰爭積蓄力量。
鴻溝的開挖確立了大梁在戰國時期的中心城市地位,但同時,鴻溝作爲達摩克裏斯之劍,一直懸在大梁城上。
▲魏國在大梁西邊修的長城 來源/《水經注》
▲戰國時期韓魏邊界城邑分布圖 《中國曆史地圖集》
其實,早在鴻溝開挖的時候,已經有人認識到大梁城未來可能面臨的來自洪水的威脅。《史記•蘇秦列傳》中寫道:“決荥口,魏無大梁”,“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滅大梁”。作爲基建狂魔的魏國對此“以爲然”,直接簡單粗暴的修了一道長城橫在大梁城的西邊,長城從卷縣“經陽武到密”(《後漢書•郡國志•十九》),不知道是不是腦洞大開,覺得可以一物兩用,既防刀兵,也防洪水。然而,人與天鬥還是欠些火候。當戰國升級到7.0版本的時候,秦國已經強大到可以隨心所欲的把山東諸國按在地上摩擦了。終于在公元前225年,秦國按奈不住要統一的激動,悍將王贲出兵攻魏,扒開鴻溝,引黃河水以水代兵,大梁終成了《史記•魏世家》中的“大梁之墟”,同時也拉開了開封城建史上“城摞城”的序幕。
▲敖倉所在區域位置
當戰國版本更新爲大秦帝國之後,負責國家系統編程的始皇帝就充分利用了鴻溝水系的便利,把南方的物資運往北方,並在鴻溝與黃河分流處大規模擴建敖倉作爲糧食等戰略物資轉運站和儲備庫。由于太過顯眼和著名,有著“敖倉敖倉、定國安邦”美譽的敖倉在秦漢之際的曆次戰爭中被反複爭奪。陳勝吳廣的反政府武裝正是在荥陽爭奪敖倉時被鎮守于此的李斯的兒子李由打殘,使反政府軍陷入了斷糧的混亂,反抗事業開始走下坡路。項羽攻章邯,首先就是攻占敖倉,章邯斷了糧草被迫投降,至此,秦國在亡國的路上踩著油門一直沖到了盡頭。後來項羽和劉邦掐架,在兩年多的相持階段,終因項羽沒有守住敖倉而斷糧,直接導致了他西楚霸王的事業崩盤。
鴻溝爲何出名?
說到這裏,楚河漢界就需要再提一下。項羽和劉邦的隔河掐架不僅僅是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決定著中國的命運和中國曆史的走向,這是國家新舊制度的對決,這是曆史車輪前進還是後退的抉擇,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中華文明5000年的延續。不管怎樣,鴻溝終因爲這場戰爭而聲名遠揚,但在這裏要說的是爲什麽劉邦會勝利。
劉邦的勝利絕不僅僅是曆史老師們讓學生死記爛背的那些個什麽戰術正確、善于用人、有大後方。劉邦的勝利,是思想的勝利、是制度的勝利、是路線的勝利、同時也是曆史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項羽和劉邦爭天下,簡直就是逆天而行。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那就再來看看曆史的細節:
項羽壓根就不會明白爲什麽他所謂的“暴秦”能統一六國。這一點從他進入鹹陽的那一刻就徹底輸了。《史記·项羽本纪》中这样描述项羽进入咸阳后的思想状态:“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通俗讲,他要把抢来的值钱货、稀罕货拉回老家给那群没见过世面的乡亲们看看,也证明一下自己有多牛逼,但他永远做不到他第一次见到始皇帝南巡时所说的“彼可取而代也”,因为他格局太小。而刘邦呢?劉邦團隊進入鹹陽後,由蕭何負責把秦中央各部委的戶籍、地形、法令、圖書、檔案全部搓走,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准備重啓國家機器。劉邦通過這些中央絕密檔案對哪個郡能動員多少兵,哪個縣能征收多少糧,出門掐架走哪條路快,萬一打輸了從哪走能活命都了然于胸。而項羽有什麽?只有他那八千江東子弟兵,那八千個死一個少一個的江東子弟兵。所以,楚漢戰爭劉邦雖屢戰屢敗卻最終勝利,項羽屢戰皆勝卻實力越來越差難逃滅亡。
中國的曆史是驚人相似:漢承秦制、唐承隋制、清承明制。一個偉大的時代必有偉大的制度、偉大的思想,這制度就是中央集權,這思想就是天下一統,這也是爲什麽想要在中國玩什麽劃江而治、軍閥割據搞分裂終會身敗名裂。《史記·项羽本纪》描述了项羽的最后时刻:“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項羽大概是想明白了爲什麽連天也不幫他,但很遺憾,當他去搞什麽分封諸侯,開曆史倒車的時候,迎接他的只有失敗。
鴻溝的千年變化
▲黃河邊的廣武山 攝/石保定
▲黃河邊的三皇山 攝/石保定
千百年滄海桑田,曆史的塵埃散盡,曾經廣闊的廣武原被搖擺不定的黃河不斷侵蝕,原上的鄗山、敖山蕩然無存,三皇山一峰獨撐,只留下了殘存的漢霸二王城和鴻溝痕迹供後人憑吊。
▲漢王城·霸王城平面图 來源/《中國城池史》
▲漢霸二王城漢白玉石碑 攝/石保定
曾任梁思成先生秘書的張馭寰教授1974年走訪漢霸二王城時,當時霸王城西牆有390米,漢王城的西牆也有300米;但隨著黃河的不斷侵蝕沖刷,1995年兩城分別只剩350米與100米。在2004年的河南省“兩會”上,以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長常儉傳爲首的文化藝術界政協委員們集體提案,籲請抓緊撥款、加固堤岸,緊急搶救漢王城。因爲就在2003年年底,霸王城西牆還有340米,漢王城西牆已經幾乎蕩然無存了。
▲2002年黃河位置 來源/谷歌地圖
▲2019年黃河位置 來源/谷歌地圖
▲夕陽下的黃河控制壩 攝/石保定
當時的新聞報道這樣記錄下了漢王城的危急:“ 2003年11月2日,漢王城開始出現大面積坍塌下沉。先是從漢王城西50米處的張良城開始,緊接著便延及漢王城。40多天來,原來漢王城北至黃河邊大約150畝地,現在已經全被黃河給“吃”了。原存30多米長的西城牆,現在只剩下5米左右。”“黃河水下一口“吃掉”的將是距漢王城300多米的霸王城。這樣一來,“楚河漢界”這一曆史古迹將徹底消失。想看“楚河漢界”,只能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看到了。”
▲漢王城戰馬嘶鳴鐵塑 攝/石保定
面對這樣的天災,時任荥陽文管所所長的陳萬卿先生曾一度絕望的嚎啕大哭,但他能做的也只有不停地向上級寫緊急情況報告。
▲漢王城戰馬嘶鳴 攝/石保定
▲戰馬嘶鳴 攝/石保定
萬幸的是,兩會上的提案和有識之士的不停呼籲終于起了作用。小浪底下調了黃河流量,河水對漢王城的沖刷得到了控制。黃河河務局在“楚河漢界”區域修建了2000多米的調水壩,從霸王城城牆腳下一直修到漢王城牆腳下。
▲楚河漢界棋王賽賽址效果圖
劫後余生的漢霸二王城暫時得到了喘歇。2016年,世界象棋聯合會和荥陽市政府、河南天倫集團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世界象棋文化之都,建設包括棋王賽賽址場館、象棋文化博物館、象棋禮儀廣場在內的象棋文化組團項目,並且發起了象棋溯源工程,對象棋發展史進一步考證豐富,對象棋文化更深層次的挖掘保護。
楚河漢界世界棋王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楚河漢界的名聲一次又一次的被重新叫響,不管如何,如果有朋友再來,我想我會主動帶他去看看的。
曆史小科普:
戰國操作系統的曆次版本升級
1.0版本(前468年——前403年)主要特點是晉楚逐步中興,君權政治變革擴大。
2.0版本(前403年——前370年)主要特點是韓魏趙瓜分中原,魏國獨霸中原。
3.0版本(前369年——前341年)主要特點是楚齊秦韓先後崛起,聯合壓制魏。
4.0版本(前340年——前311年)主要特點是魏衰落,形成齊楚和秦韓魏對峙局面。
5.0版本(前310年——前284年)主要特點是楚衰落,秦齊東西對峙,趙燕崛起。
6.0版本(前283年——前260年)主要特點是齊衰落,秦趙並立局面形成。
7.0版本(前259年——前221年)主要特點是趙衰落,秦國獨孤求敗,直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