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與小嬰兒爲伴,除了生活上的照顧之外,最累的就是陪玩。還不會說、不會走、不能坐的小嬰兒,所有的陪玩就是大人抱著到處走、自說自話、給各種小玩具,怎麽知道她有參與呢?觀察她的反應。
一開始,小嬰兒完全被動地躺在床上給看黑白卡。我看到她的確在看,看的時候,眼睛也不眨一下,我完全無法想象,那麽長時間不眨眼,她是怎麽做到的。看的時候,有些頁看的時間長一些,有些頁看的時間短一些,小小嬰兒,就有了自己的喜好和選擇。
也許,她的關注和圖形有關?
小嬰兒醒著的時候,爲了打發時間,不顯得太無聊,我經常放各種音頻給她聽。有一個資源是常青藤爸爸的英語兒歌(學習強國裏就有),巧的是,很多都是手指謠,于是我就很隨意地在她的面前動動手指。
一會兒伸展開,一會兒收回去,一會兒是手掌,一會兒是拳頭,五根手指沒有規律地胡亂伸縮。結果小嬰兒就看上瘾了!瞪大了雙眼,充滿了好奇,看到高興處興奮地手舞足蹈,嘴裏發出“哦哦”的聲音!
也許,她的關注和動作有關?
漸漸地抱多了,發現她特別喜歡看一張挂在牆上的老大的照片。照片是老大1歲多的時候,爲了省錢,在一個小作坊似的兒童攝影中心團購的,才花了100多。頭上戴著黃色的向日葵帽子,蹲在地上玩手裏的黃色觸摸球。像素渣渣,畫面簡樸,也不知道小嬰兒喜歡什麽。
每次抱著她在屋裏走來走去,她經常扭著頭、歪著脖子、以一種成人難以接受的姿勢,去尋找這張照片。看著看著,露出萌萌的微笑,發出各種“啊哇哦”的嬰兒語音,好像在和照片上的人說話。
也許,她的關注和顔色有關?
總是溜達來溜達去,屋子也就那麽大,牆上能看的也就那麽多,于是我又要努力“開發”新的目標。
有一次走到牆邊,看到貼著的視力表,我說:這是視力表,用來測視力的。從此,小嬰兒就喜歡上了。每次走到那裏,就緊緊地盯著那張表,看、笑、說——這是我判斷她是不是在看、喜不喜歡看的標准。
總是看視力表,其實很無聊,說點什麽?我就讀上面的字(這張視力表其實是眼科公司的宣傳單)給她聽,結果發現人家很愛聽,尤其是讀到最後一句“點亮孩子美好未來”,立刻咧開了小嘴,一張小小的臉蛋笑起來,就好像一朵花綻開了花瓣。
也許,她的關注和形狀有關?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小小嬰兒一天天的成長。又有一天晚上醒來,發現她總是盯著自己的右手看。小手攥得緊緊的,舉得高高的,拿得遠遠的,就好像老年人花了眼一樣,要放遠一點兒才能看清楚。有時候,還發出那可愛的蜜汁微笑。
也許,她的關注和自我有關?
有了看手指的經驗,我又“開發”出表情“遊戲”。和她面對面,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情。
有時候微笑,有時候皺眉,有時候咧嘴,有時候伸舌頭,有時候閉一只眼……這還不夠,要努力擺出各種pose,要反複重複同一個表情,要誇張地配合各種“音效”……嗯,效果好極了!
也許,她的關注和親情有關?
我才留意到,原來小小嬰兒觀察事物有這麽多不同的反應。看什麽,不看什麽,有自我意識。這麽小,看一個目標,居然能看上10多分鍾,甚至更長。確切地說,每次都不是她不看了,而是我堅持不住了。
小小嬰兒,
一張白紙,
人間事物,
莫不好奇。
從小嬰兒身上,我才震驚地發現:專注,是天生的,是本能。根本無需培養,只要不加破壞。
我覺得,專注的要素要有這3條:
必須是有意注意
保持一定的時間
不易被打擾
小嬰兒的表現,居然很是符合。
有意注意是區分于無意注意的心理學術語,是指關注的時候,要有自己的選擇,那種被突然的響聲猛的一驚的注意,就是無意注意,而上課聽講,就需要有意注意。
小嬰兒,看什麽、看多久,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讓看就扭動著腦袋去追逐目標,再不然就“哦哦”地發出信號,甚至是哭幾聲表示抗議。
對自己喜歡看的目標,能看上很久很久,把我給——看累了、站累了、演累了,她還意猶未盡,戀戀不舍。
最難得的是,小嬰兒很難被幹擾。孩子的喜好是那麽純粹,就像每個寶寶的眼神一樣,都是那麽清澈。喜歡的就是喜歡,百看不厭,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愛答不理。
爲什麽小小嬰兒能做到的,大了以後,反而不專注了?我覺得無非是因爲這3點:
不感興趣
幹擾太多
堅持不住
學習起來,有很多是孩子並不一定有興趣的,所以要專注就比較難。
人越長越大,發現世界那麽大,我都想去看看,而有意注意是那麽的寶貴,所以不夠用了。
學習總比小嬰兒的觀察事物,難度更大,所以孩子堅持不了。
怎 麽 辦 呢 ?
1.減少非必要的幹擾。
比如:電子産品、質量不高的節目和圖書甚至是練習題。專注力這麽寶貴,要省著點兒用啊!
2.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覺得學習有用,並且這個有用,是他自己當下就能用的,用的時候覺得有點兒意思的。
3.培養堅持的能力。
先從短時間堅持開始練習,慢慢延長時間,就能堅持得越來越長了。
小 結
小嬰兒告訴我們,專注,其實和吃飯睡覺一樣,是人的本能。既然是本能,大家都能做到,沒什麽難的,也不神秘,更無需報什麽培訓班。
所以,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我們在生活中多“使用”我們的專注,才能在學習上更好的地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