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帶來了一些始料未及的變化。
在我們的鄰國日本,疫情起起伏伏,累計感染數千例,死亡人數破百。
鑒于形勢嚴峻,政府呼籲民衆若非必要減少外出,很多企業也響應號召安排居家辦公。
沒想到,問題就來了。
在日本這個“男主外,女主內”長期占主導的國家,居家辦公意味著一家人白天黑夜都窩在一起。一段時間下來,離婚率眼看要上去了。
這種現象被日本媒體稱爲“新冠離婚”。
TBS電視台最近報道了新冠疫情導致夫妻失和的情況。節目裏總結“新冠離婚”的原因,很多是緣自家庭主婦對丈夫的抱怨:
“臭老公也沒個去的地方,天天就是在家吃吃吃。”
“孩子停課,丈夫居家辦公,光是一家人的一日三餐,煮飯煮菜都要煩死了!”
節目組采訪了一位30多歲、婚齡15年的主婦裏香。
裏香對著鏡頭說,丈夫24小時在家裏晃晃蕩蕩,讓她只有痛苦可言。因爲丈夫平時不在家裏吃飯,可是居家辦公之後,每天從一大早就開始吵著“沒有什麽吃的嘛”。
更現實的是,原本丈夫每星期會給1萬日元生活費,補貼裏香和孩子的吃穿用度。改成居家辦公,多了一張嘴,生活費卻沒漲。裏香提出“漲薪”,丈夫卻不爲所動,最後只要由裏香自己的打工收入填補。
事實上,裏香本來就已經有了離婚的打算,打工也是爲了離婚做准備。原本想要解脫,現在每天處在崩潰邊緣,卻離解脫又遠了一點。
02.
另一位婚齡7年的華女士,原本倒是沒有想離婚。但是正處于“七年之癢”的她,卻在朝夕相對裏和丈夫發生了分歧。
周遭所有人都對疫情“嚴防死守”,華女士也非常重視,但丈夫卻絲毫不以爲意,還盲目自信。華女士要給家人做防護,丈夫說沒關系。華女士覺得事關生死,丈夫卻說我身體好著呢。
在華女士看來,丈夫不僅愚蠢,而且只顧自己,是個完全以自我爲中心的人。這次疫情讓她看清了丈夫的本質,怎麽能和這麽自私的人一起生活呢?
還有很多對夫妻,原本一天共處12個小時,其中7個還在睡夢中度過,現在一睜眼就看到對方,彼此身上的“缺點”都進一步放大。收入的減少讓生活變得拮據,狀態不如意,就更容易暴露性格中的問題。
像丈夫疫情期間毆打妻子致死這樣的事情,竟然都發生了。
“新冠離婚”,由此成爲日本普通家庭在疫情面前的一項應激反應。
說實話,聊到這裏,我的心情挺複雜的。
一方面,好像也不必過于誇大這種現象。新聞之所以能成爲新聞,是因爲它還算是小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之所以得到報道,說明這些事情真實存在,且不是孤例。對于沒有經曆的人,頂多是旁觀和唏噓。置身其中的人,卻是百分之百的折磨甚至滅頂之災。
日本妻子嫌棄丈夫,並不是新鮮事了。很多退休之後的日本男性,因爲在家好吃懶做,被稱爲“大垃圾”。之前我也寫過,有一些極端的日本女性,甚至在一個名叫“老公去死”的寫下對丈夫的怨念和詛咒。
這種敵對的姿態並不值得推崇。兩性從來不應該截然對立,如果有問題,那就辨析,再解決。
“新冠離婚”背後折射的,與其說是兩性之間的對立,不如說是感情間更普遍的問題:相愛容易相處難。
03.
和“新冠離婚”相似,日本還有一個著名的提法:成田分手。
新婚夫妻(或甜蜜戀人)共同去旅行,期間因爲分秒共處而滋生了很多矛盾,回到成田機場之後,就選擇了分手。很多人據此援引錢锺書的話說,戀人婚前至少應該共同旅行一次。
爲什麽?旅行就像是對婚後生活的微縮試驗。
他/她的衛生習慣和你一樣嗎?能不能吃到一起去?願意爲了我放棄自己的堅持嗎?分分秒秒在一起,是話能說個不停還是尴尬冷場?意見有分歧,是願意讓著我,還是商量解決,或者固執己見?
很多人由此見微知著。當真實的細節無處掩藏,你才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你想要共度余生的伴侶。
疫情就是把“生活在別處”變成了“生活在此地”。旅行的樂趣剝離了大半,考驗卻不減反增。有些人連旅行都熬不過,又怎麽一起度過這漫長的人生?
這種日常相處可能帶來的折磨,身處固定親密關系的人肯定或多或少地理解。
你們肯定要問,那該怎麽解決呢?
先說個前提,別打我。人和自己相處都有那麽多困擾,要找到完美適配的另一半,避免摩擦,無異癡人說夢。我們所有的努力,無非是把對關系的傷害降到最低。
所以,首要工作是做好預期管理。對別人的期許拉低一點,哪怕是親密的愛人,也不要指望對方事事都順從自己的心意,這是通向幸福的捷徑。
其次,深入了解對方的偏好,不違反自己原則的,盡可能照顧到,違反原則的,開誠布公地溝通清楚。這一點看起來是常識,可完全做到的人鳳毛麟角。因爲“盡可能”三個字背後,是無時不在的共情和理解,而這些正是愛的起點。
第三點也是很容易忽視的,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彼此之間保持一點獨立性。我們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式,就是一家人就要無所不知無所不管。可這往往是控制欲的托詞。穩定的關系是有彈性和張力的,給對方留一點空間,也給自己留一點余地。畢竟,好的愛情只在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發生。
方法千萬條,宗旨第一條。但願我們都能接受這三條相處的宗旨。疫情總會過去,生活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