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屬于這樣一類失眠的患者,入睡困難,常常折騰到半夜2—3點才能睡著,喜歡俯臥或右側臥,白天精神不振,渾身乏力疲憊,昏昏沉沉,食欲不振,餐後腹脹明顯,反酸,打嗝、嗳氣、排便異常,經常有口氣,舌胖大邊有齒痕,頭發枯黃,掉頭發明顯,皮膚沒有光澤,這種失眠是脾胃不和型失眠。長此以往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繼而産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還容易誘發高血壓、神經衰弱,甚至造成猝死。目前失眠已成爲除疼痛外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正日益成爲威脅健康的一個重要殺手。
01 脾胃問題爲什麽會造成失眠,從中醫角度該如何解釋其病機?
脾胃不和,氣虛壅滯
我們知道,脾胃位于中焦之地,爲後天之本,斡旋髒腑陰陽氣機。如果恣食肥甘,食酒過度,釀痰生濕化熱,胃腸氣壅腑實,導致胃氣失和而不得寐。人體營衛氣都屬于營養物質,來源于脾胃運化所産生的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失常,化生精微不足,則使營衛虛少,導致運行遲滯,可引發睡眠障礙。著名醫家朱丹溪亦認爲失眠者“必營血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李東垣在《脾胃論》中闡明失眠的根本病機爲脾胃氣虛,陰陽失調,陰火上沖,根本治療”惟在調和脾胃”。
脾虛生痰,痰熱上擾
脾弱不能正常運化,停滯胃家,成飲成痰,中脘之氣窒塞不舒,陽明之脈,逆而不下,而不得臥。而脈數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若因痰生熱,壅遏于中,痰熱上擾心神,則致失眠。胃氣主降,若痰火阻滯則煩擾不寐。
肝木乘脾,肝脾不和
肝屬木,主條達氣機。肝疏泄正常,則氣機升降出入有序,脾胃運化正常,氣血調和,神魂安定。若外邪、情志等致病因素傷肝,則氣機郁滯而不暢。肝郁及脾,會直接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則陰陽失調、痰濕積聚、心神失養等導致失眠。
02 中醫辨證脾胃型失眠的六種類型,你具體屬于哪一種?
脾胃氣虛型失眠
明代著名醫家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將“氣虛”列爲“不寐”原因之首。此類型臨床表現除失眠外,多伴有形體消瘦,面色淡白或萎黃,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嗳氣,口淡納差,或饑不欲食,舌邊有齒痕,脈沉或緩。常用六君子湯加酸棗仁、黃芪治療脾胃氣虛型失眠,重點補益脾胃之氣,升氣血,安心神,既能恢複脾胃營衛氣血的化生功能,又能使心神有所歸舍。
心脾兩虛型失眠
在大量的臨床中,心脾兩虛型失眠所占比例較高,這與現代人思慮過度,傷及心脾,耗損氣血有密切關系。臨床表現除失眠外,患者多伴面色萎黃不華,舌唇淡,健忘,自汗,疲倦乏力,頭昏眼花,大便不調,舌淡、苔白,脈象細而無力等症狀。常用養心湯或歸脾湯合酸棗仁湯等化裁,健脾養胃而不壅滯,補益心脾而不滋膩、養心安神,使脾健而統血、生血之職得複,心神得養,夜寐得安。
胃陰不足型失眠
胃喜潤而惡燥,熱傷胃陰,致氣陰兩傷,虛燥內生,心神失養,則可致失眠。臨床表現主要有失眠,煩燥、脘悶嘈雜,嘔逆,饑而不能食,口渴,小便短黃,大便幹結,舌質紅,苔燥而少,或舌面有裂紋,脈虛數等症。運用益胃湯合麥門冬湯加減治療胃陰不足型失眠,使熱邪得清,津液得複,脾胃調和,得以安眠。
飲食積滯型失眠
臨床表現上此類失眠患者多有暴飲暴食情況,除失眠外,有胃腹脹滿,嗳腐吞酸,大便不爽,或便秘,舌苔厚膩,脈滑等症。飲食積滯導致胃失和降,多與飲食失調、氣機升降失常、胃火上逆有關,治宜和胃降逆,消食導滯,以保和丸合二陳平胃散爲基礎加減,若兼有腑氣不通,大便秘結、腹脹甚者可用承氣湯類方,瀉其有余、調其虛實,共奏消食順氣、健脾養胃、安神定志之功,使氣機得以調暢,則夜能成寐。
痰熱內擾型失眠
脾虛生痰,進而化熱,痰熱內蘊,氣機失和,胃氣上逆影響心神,致夜寐不安。臨床表現上,此類患者失眠多伴煩躁,胸悶嘔惡,口中黏滯或口幹,大便幹,苔黃膩,脈滑或滑數。運用清痰抑火之法,用黃連溫膽湯合栀子豉湯、滌痰湯治療,黃連溫膽湯清熱和胃化痰,栀子豉湯清心瀉火除煩,滌痰湯化痰燥濕使胃氣和而濕氣化,心氣斂而清竅開,陰陽有秘,開阖有度,和胃安神之功。
肝脾不和型失眠
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若情志不暢,憂思忿郁,則肝氣不舒。肝氣郁久,容易乘脾,橫犯于胃,且易化火。臨床表現上此類失眠患者除伴有多夢,心煩不甯,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兩脅脹滿,不思飲食等症外,多兼有反酸,口苦,脈弦數的表現。多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珍珠母湯加味治療,治以疏肝瀉熱,清肝和胃,佐以安神甯心,以疏肝順氣安神,使陰陽相交。
失眠的發病與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關,從脾胃辨證論治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診治過程中,需要根據臨床複雜的症情産生的不同病機變化對證選方用藥,經臨床驗證,療效顯著。治法上以“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爲基本原則,使脾胃調和,氣血和順,營衛運行複序,使患者睡眠質量得以改善。
我是中醫松楠,專注中醫臨床,熱衷中醫文化,原創中醫健康文章,歡迎關注我,給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