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陝西,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西安兵馬俑或者臊子面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中國以外,中亞地區也有一些保留陝西風俗的村落,村裏的居民會說漢語陝西方言,而且至今把總統叫成“皇帝”。
“陝西村”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都有分布,而“陝西村”的人被視爲當地的少數民族(東幹族)。東幹人的先祖來自中國,他們分批遷移到了中亞地區,並且世代繁衍,最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陝西村”。
我們上學的時候一定讀到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的人早在秦朝末年就躲起來,直到晉朝時期才被人發現,期間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東幹人的情況與桃花源人有不少相似之處,按照先祖來源分,他們大概可以分成2支:一支源自陝西,一支源自甘肅。
比如清朝末年,出生于陝西泾陽的白彥虎起兵對抗清軍,失敗後就和部下一起逃到俄國,雖然這支敗逃的軍隊人數很少,只有3314人,但他們卻克服困難在異國成功定居,白彥虎也因此被稱爲“東幹人之父”。
相傳,東幹人之所以被叫做東幹人,是因爲他們的先祖剛到中亞時,當地人詢問他們從哪兒來,他們回答:“東岸(甘肅東邊、汾河東邊)。”雖然這種說法沒得到學界認可,但東幹人至今還在中亞生活,1999年人口就達到約115000人。
當初東幹人先祖定居中亞時,族群人口才數千而已,進入21世紀後,東幹人人口逐漸繁衍到15萬多。他們擁有黃色的皮膚、黑色的頭發,會說一口老陝西方言,除了把總統叫成“皇帝”,還習慣把“衙門”、“鋪子”、“學堂”、“畫押”等一些古漢語詞挂在嘴邊。
在中亞居住120多年後,陝西村的東幹人見到中國學者,還是會問大清國怎麽樣了,你們來這兒,陝西衙門同意了沒?尤其是村裏的老人,他們保留了很多過去的觀念,這種觀念代代傳承下來,導致東幹人的文化習俗都呈現中國傳統的風格。
比如說,東幹人不會輕易與其他民族通婚,所以他們如今的長相和我們對比起來基本沒啥區別;再比如東幹人結婚的時候會遵從中國傳統“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喜歡喝茶、重視一家團圓,講究土葬等等。
東幹人使用的東幹語也是漢語的一種,原本屬于蘭銀官話和中原官話,由于東幹人長期在中亞生活,語言也不自覺吸收了俄語和阿拉伯語的詞彙,混雜陝西方言和甘肅方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幹語,在東幹人看來,這就是自己的民族語言。
早些年的東幹人不識字,但後來他們創造使用西裏爾字母拼寫文字,這種變化是從1964年開始的,所以也有學者生動形容,說東幹語是唯一一種使用西裏爾拼音的漢語方言。
畢竟在東幹語裏漢語詞彙占了大部分,外來詞彙的數量不超過漢語詞彙的15%。
東幹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東幹人尋根問祖的活動漸漸多了起來;很多中國人也滿懷好奇之心去他們所在的陝西村旅遊,感受特別的中式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