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悶了兩個月,杜絕了聚餐購物逛街娛樂等一切燒錢事宜。
但看到月賬單的那一刻,依然陷入沉思。
只是在家做做飯,就這麽費錢?
肉太貴,菜太費
做什麽菜都不太會
曾經以爲外賣和餐館定價高,自己做飯才知茶米油鹽貴。
卷心菜看似一大顆,撕吧撕吧,鍋裏炒炒再一縮水,好像也沒多少;
半斤牛肉下鍋小炒,吃到嘴裏好像就那麽幾塊了;
煎雞翅炸薯條,看著鍋裏的一汪油心疼得直咋舌,這可是112元一瓶的橄榄油啊……
在疫情影響下,菜價肉價更是貴上加貴。
據國家統計局,2月份畜肉類價格上漲87.6%,豬肉價格上漲135.2%。
豬肉30元一斤,牛肉40元一斤,100元勉強能買兩斤小羊排;半斤蝦,掐頭去尾沒吃幾口就沒了,還沒回過神兒30元下肚……這也太費錢了吧!
早有高人總結出規律:吃素菜,在家做便宜,吃肉菜,外面吃便宜。
問題是誰也不能在家兩個月一直循環西紅柿雞蛋、清炒時蔬、醋熘土豆絲和白灼西藍花。那些能用一種挂面做出幾十種花樣的人,通常不是天才就是變態。
別人曬蘆筍牛排、紅焖大蝦和醬香豬蹄,總是要在朋友圈鄙視鏈裏贏一把的,做飯成本跟著水漲船高。
晚餐做一條清蒸鲈魚,40元買魚;一盆健康大拌菜,生菜紫甘藍聖女果青椒黃瓜加起來15元,再算上開火所需的水電燃氣費……嗯,單人單頓吃了60元?
在家涮火鍋,200克和牛肉卷45元、180克鮮切羊肉52元、100克蝦滑32元……價格跟火鍋店不相上下,何況還失去了火鍋店的免費小料水果飲料自助。
拎著滿滿一大袋食材回家,滿心以爲至少能撐一兩周,結果才吃兩天就發現又沒菜了。
除去正常消耗,還有相當多的食材變成了黑暗料理的犧牲品。
據美團《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烘焙類商品搜索暴增100倍,酵母銷量漲了40倍,餃子皮銷量漲了7倍。
人家蒸了個香噴噴的蛋糕,你浪費了一斤面粉,還花了一小時刷電飯煲;
碳烤紅燒肉。這碳倒是好碳,就是肉在哪裏?
看看這不應該在鍋裏,反而應該在鍋底的魚。鍋和魚都不要錢的嗎?
另有朋友嫌自己錢太多,准備表演水洗肉餡,從原料開始作;
燒掉不少錢,“每天學習新菜譜”變成“每天一個拉稀小技巧”之後,很多人逐漸有了自知之明。
廚藝太爛,肉就不要亂做了因爲太貴;霍霍便宜的澱粉類食物就好了,就算搞壞了也能湊合吃;另外蔬菜別買太多,它是隱形燒錢食材第一名。
基本有1/3蔬菜的命運,就是從超市放到冰箱、再從冰箱送到垃圾桶裏而已。當然,那些蔫頭耷腦的爛葉子,曾經都是你花錢買來的。
飯做的越多
我的額外支出就越貴
因在家做飯所帶來的各種附加消費,更是爲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添霜。
作爲被高科技設備裹挾的一代人,“對某事上心”的突出表現就是激情燒錢,狂買配置。
空氣炸鍋、點烤箱、意式咖啡機、榨汁機、鑄鐵鍋、陶瓷刀……裝備已經夠一整個炊事班使用,但廚藝成果依然配不上這堆總價近1萬元的鍋碗瓢盆。
甚至一不小心燒漏了鍋、摔爛了盆,當之無愧當選最強敗家子。
裝修一個廚房也挺花錢的,就別禍害了吧。
時間和精力,也因做飯而變得格外緊俏。
做飯兩小時,吃飯10分鍾,洗碗20年——我貧瘠的時間根本配不上做飯一條龍的工作量。
一份普通的外賣套餐包含四份小菜和米飯,如果自己下廚做同款,至少要舉一人之力炒四次菜。
洗菜,擇菜,切菜,准備蔥姜蒜等等各種配料,分別搞四遍。
兩個鍋火力全開,這個焯下水,那個腌一下,掀開鍋蓋加點兒這、加點兒那,仿佛一個全職媽媽同時要伺候四個娃,四個啊!
累到虛脫才吃上了隆重的四菜一湯,不禁惶恐地問自己:我配嗎?
水槽裏那些碗筷盤碟大鍋小鍋要洗,案板菜刀炒勺都要刷,竈台牆壁飯桌的油漬要擦,抹布要晾,過濾網要清,廚余垃圾要收……
收拾完這一頓很快又要去做下一頓,幾乎從早到晚都在廚房裏雲山霧罩地折騰,其他什麽事也幹不成。
更可怕的是在家辦公和在家下廚時間隨時交疊,成年人脆弱的心情一觸即崩。
當你在廚房鼓搗一個半小時,精疲力竭端著香煎龍利魚走出廚房,卻發現有4個未接語音,公司群[有人@你]7次,新消息[78條]的部門群已經熱火朝天。
連滾帶爬地回複諸位客戶和老板,20分鍾過去,回頭一看這菜早就涼了。
就算以上幹擾因素都不存在,還要殚精竭慮地思考明天吃什麽、能在哪裏買、什麽時候能搶到菜以及什麽時候預約,琢磨到半夜然後第二天睡過頭了,結果想買的菜又沒了。
做的飯越多,越想多花錢去買螺蛳粉、方便面、自嗨鍋、酸辣粉……這些被大衆擡進《吃貨在家都在吃什麽》榜單的食物。無一不濃汁厚味,方便快捷。
仿佛也只有這樣,才能安慰自己因做飯而破産的錢包,和受傷的心靈。
作者:郭藝
來源:有意思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