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海洋中有一種神秘而龐大的生物,它們名爲鯨。它生于海洋,死于海洋,並且在死後仍然以身軀回報海洋。
近日,央視報道稱,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抵達三亞,這次科考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現3米長的鯨落。目前全球發現的現代自然鯨落總數不足50個,所以南海的這次發現意義不凡,具有長期觀測價值。
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爲是深海生命的“綠洲”。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對于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鯨落被認爲是維持深海生命和生態的驅動性食物來源,鯨魚屍體分解的不同階段支持著從大鲨魚到微小細菌等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階段被稱爲移動清道夫階段,即鲨魚和螃蟹等食腐動物清除鯨魚的軟組織。第二階段爲機會主義者階段,其他的異養動物(如蝸牛和蠕蟲)利用較大的食腐動物提供的剩余食物,它們在鯨落周圍的沉積物中定居下來,並在鯨骨上或鯨骨內清除任何的殘留物。第三階段是化能自養階段,鯨骨腐爛時産生硫化氫,某些細菌可以直接從硫中獲取能量,而較大的生物則依賴于生活在它們體內的減硫細菌(稱爲細菌共生)
鯨落是一個殘忍又悲壯的過程,但它同時也是美麗的,且帶有奇迹色彩的。它美麗而殘忍,殘忍卻包容。它緩緩墜落,看似憂傷淒涼,卻又久久回響,它是鯨一生最後,最長,最美麗的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