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的《早報星期刊》封面頭條新聞標題《陳振聲:新公民入籍是選擇也是承諾》,很吸引讀者眼球,我讀了這麽多天還忘不了。
新公民宣誓儀式,印象中一年有兩三次,似乎每次都是由部長主持,顯示政府重視這樣對這類儀式。但部長的講話幾乎千篇一律,有點老生常談,不外是“教育”新公民要效忠國家,珍惜新加坡的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和諧社會。
這次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強調“選擇”與“承諾”,說法還有點新意,也讓人聽到他的弦外之音。
其實,不少新公民是從小在這裏長大讀書成立家庭,他們對祖籍地已是相當陌生,他們對新加坡已經有一份感情。而那些在成年階段移民過來的人,心中還有另一個“祖國”也是很自然的。最近網上有關祖國與效忠的爭論,帶出了第一代移民的心理掙紮。陳部長講那一番話,新公民應該有一番體會。
最近,發生的“黃靖事件”引起了大陸和香港媒體的關注。有的說新加坡政府殺雞教猴,對新移民群體和外來學者有警告作用,並在新移民群體中發揮了“寒蟬效應”,新移民保持沉默。這些話有點道理,但政府爲何選擇向這位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服務多年的美國籍華裔學者開刀呢?真相也許無法曝光,這也意味著政府不想把此事鬧大,只是取消黃靖夫婦的永久居留權。但這給人留下猜測的空間。
網上流傳“國內”(新移民改不了其中一個習慣)某電視台與黃靖的訪談視頻,時間點是在不久前的香格裏拉會議之後,黃教授數說了新加坡的“三大錯誤策略”:就是在國際仲裁案的判決、TPP和在美國總統選舉時三大件事情上站錯邊。黃教授身在新加坡一個重要智庫服務,在新中關系起風波的時候,即使不便爲新加坡說話,也不該一味討好中國觀衆,有損他的身份地位,他的一番“高見”不過是歸納中國一些網民給新加坡羅致的罪狀,沒有自己的觀點。如果這是壓死教授的最後一根稻草也不奇怪。
直到今天,我還找不到同情黃教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