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配合新加坡發展爲“智慧國”,實現無現金社會的目標,陸路交通管理局和通聯公司聯合發文告宣布,將在下來幾年裏,逐步取消公共交通的現金付費選擇,爭取在2020年前全面打造無現金的公交系統。
制定政策的人家裏難道沒有年長親人
周圍朋友和我一樣,第一個反應是:制定政策的人,家裏難道沒有年長親人嗎?他們是用公交通勤,還是開車族?
陸交局科技與行業發展署總署長藍維善說:“公交每天有超過700萬個票務交易,一個完全無現金的公交系統,在新加坡力求成爲無現金社會和智慧國是重要的一步。”
爲了大衆犧牲掉小衆利益
而新聞報道也說:“每天有少過3%的公交搭乘趟次使用現金或單程車資卡付費,他們大多是外國遊客。” 700萬的3%是每天有21萬筆現金票務交易,這不是個小數目。就算大多數是外國遊客,那些因爲偶爾才出行,所以不用儲值卡,而且又沒有信用卡而只能選擇用現金購買單程票的老人家和一般新加坡人呢?
落實“智慧國”的目標應該采取加法
“智慧國”雖然是個偉大的目標,可是它究竟也只是個手段,是服務國人的手段,國人的生活便利才應該是目標。
沒錯,在日常生活裏使用更多的智能科技,的確會提高便利,可是也不能不考慮代價,特別是那些跟不上科技發展的國人。
落實“智慧國”的目標,不能使用這種一刀切的減法,而應該是采取加法,增加人們使用智能科技的機會,但保留既有的做法。否則,它只會增加所謂的“科技鴻溝”,讓社會上的部分人群的生活更不便利,而這部分人通常都屬于底層民衆和年長民衆。
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