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會議長哈莉瑪果然不出外界所料,不戰而勝將成爲我國第八位總統。新加坡在同一天迎來新國會議長和下一任總統。
選舉局今天(11日)傍晚五點鍾發文稿宣布,總統選舉委員會只發出一份民選總統選舉合格候選人證書。選委會並沒有透露合格者身份。但除了哈莉瑪,還會是誰?
這意味著只要合格者後天(13日)到指定爲總統選舉提名站的人民協會總部提交提名表格,只要一切程序順利,就能自動成爲下一任總統。這個結局完全不讓人意外。吃瓜群衆隨便做個猜測吧,官方的最後評估是,沒有選舉總比走過場的“保留制”選舉來得體面些。
也好,這場“新加坡特色”的民主大戲還是趕緊收場好,以免拖下去手尾越長越難看。隨便掃一掃面簿,盡是罵聲一片。隨手一抓都是這樣的評語:“早就預料到,但還是生氣”、“至少要假裝玩公平的民主遊戲啊”、“自己選自己(Ownself choose ownself)”“這真的是新加坡悲哀的一天”。
坊間對總統選舉“保留制”早頗有怨言,走到咖啡店議事廳去,不耳背的大概都能聽到,現在政府屬意的人選又不戰而勝,民間反應完全可以理解。
上個周五,官方才火力全開,派出兩名重量級部長親自喊話,加強對總統選舉“保留制”的宣傳工作。
喊話平台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上周五(9月8日)舉辦的保留總統選舉論壇。兩位部長尚穆根和陳振聲分工,一人用數據說話,另一人掏心掏肺和與會者互動,關鍵時刻還掏出“內幕”加強宣傳效果。
1)尚穆根打“數據牌” 陳振聲打“哀兵牌”
打第一棒的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用去年的一項舊民調稱,96%的華族會選華人當總統,只有59%接受馬來總統。總統是團結國家的象征,如果不啓動保留選舉,每一屆的總統都來自一個特定族群的話,總統的象征性角色就會受質疑。
當然,人們同樣可以質疑,這個民調靠譜嗎?有沒有另一個民調可以反向證明,選民其實不看膚色投票?
有的。去年,雅虎新加坡網站委托商業與公共政策研究公司黑箱研究(Blackbox Research)展開的一項民調顯示,有69%的受訪者支持副總理尚達曼成爲下一任總理人選。排在後頭的依序是,副總理張志賢(34%),財長王瑞傑(25%),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24%),時任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川仁(16%),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和兩位教育部長王乙康和黃志明的支持率都少過10%。
作爲唯一的非華族,尚達曼能在民調中領跑,說明了什麽?總理掌握的實權比總統要大很多,受訪者呈現“色盲”狀態的最合理的解釋是,新加坡長期推崇的制度——任人唯賢。誰能力好就誰做,管你是什麽膚色。
尚穆根抛出冷冷的數據,壓軸的陳振聲則選擇打“哀兵牌”。陳振聲坦承,執政黨將因“保留制”而付出政治代價,但強調“保留制”的出發點是高尚無私的,一切都是爲了國家好,這也要歸功于李總理。
陳振聲還大唱贊歌說:“李總理的答案會一直印刻在我腦海裏。這就是領導人與政客的不同。” 他說,“李總理說,我們可能會因爲啓動保留選舉而付出政治代價,沒有特定種族當總統所引發的問題可能不會馬上浮現,但萬一問題二三十年後出現,新一代的領導人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政治)空間來制定應對機制?一個政治領導人必須預先察覺將來可出現的議題並適時制定機制。”
簡而言之,行動黨要傳遞的信息是:我們知道將因力推總統選舉“保留制”而付出政治代價,但用中國的用語就是,堅持要“把問題撲滅在萌芽中”,大家還沒看到問題,我們已經看見了。陳部長掏心掏肺,就不知道務實的新加坡人吃不吃這套?
2)行動黨將付出什麽樣的政治代價?
部長提到了政治代價,但沒有進一步說明,那會是什麽樣的政治代價?或者說,這個政治代價會以何種方式體現?我們隨便想到兩種:
一)社會更加分化
按官方的說法,推行“保留制”是爲了打造一個多元共融社會,讓少數種族有機會擔任總統,促進多元種族主義。不過,在網絡輿論和民間咖啡店議事廳的帶動下,“保留制”所引發的“馬來族性”問題,恰恰打開了一罐蟲子,令社會更加分化。
華族有華族的抱怨,爲何“唯才是用”要讓位給“多元種族”?推行了這麽多年的民選制有問題嗎?(具體多少年,就看是從黃金輝還是王鼎昌算起)馬來族也有馬來族的抱怨。比如說,政府如此使勁力保馬來族能當上總統,出發點或許是善意地希望促進多元種族主義。但産生的反效果是,它可能從另一側面印證了,馬來族需要特別眷顧才能當上總統?在一場非保留選舉中,哈莉瑪打不打得過陳清木?
再者,在馬來社群內部,如果將另外兩位有意參選人排除在外,只會將官與民的界限劃得更清,未來還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參與選舉?
最新消息已經證實,來自私企的沙裏馬裏肯(67歲)和法立(61歲)已經被擋在門外。有意思的是,總統選舉委員會和選舉局都不會公開申請失敗者的名字,理由是,擔心在未來的選舉中,有意參選者會因此而卻步。選舉局的新聞稿還說,當局已經將申請失敗的原因告訴當事人,他們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自行對外說明。這邏輯也有點怪。官方不公開名字,就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了嗎?而且當事人即使不願公開申請失敗的原因,也得面對來自媒體的壓力。
二)支持率降、國會議席流失
去年11月,國會經過三天激烈辯論後,以77贊成票對六反對票,三讀通過新加坡憲法(修正)法案,促成本次總統選舉“保留制”。如果將“77對6”的數字具象化,那完全是一場巨人與侏儒的擂台賽。
那麽,我們可能要問了。行動黨長期在國會享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絕大多數席位,要通過任何法案或決定修憲都十拿九穩,這種壓倒性優勢是誰給的?選民給的。
我們不確定下一屆大選是什麽時候舉行,到時如果選民還記得的“保留制”所引發的種種不快,他們會不會把對“保留制”的不滿轉化爲投票行爲,造成執政黨選票流失或國會議席的減少?如果選民抱持“教訓”一下執政黨的心態,下屆選舉將會是執政黨的一次考驗。
當然,選民往往是善忘的,特別是務實的新加坡人。哈莉瑪入主總統府之後,只要能夠很好地執行總統職務,下屆選舉來臨時,選民極可能忘了這幾個月來關于“保留制”的爭議,照樣票投行動黨。
3)“保留制”選舉沒得投票有迹可循
正因爲這樣,將哈莉瑪“保送”進總統府是關鍵,其他事情還可後續慢慢處理。紅螞蟻留意到,陳部長上周五的一番話已印證了坊間謠傳,首屆“保留制”總統選舉將沒得選,哈莉瑪將自動當選,果然官方今天宣布了消息。
據《聯合早報》報道,上周五有人問部長: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行保留選舉,許多國人都希望有機會投票,但我們卻似乎不願降低對候選人的要求,這之間是否存在矛盾?
陳振聲回複說:我們盡可能用同樣的標准來衡量候選人,以達到唯才是用的目標。同時,我們設立保留機制,實現我們對多元種族社會的向往。試想想,如果我們爲了追求多元種族而罔顧唯才是用的原則,爲不同種族制定不同規則,相信新加坡人是不會接受的。我可以理解國人希望看到競選活動,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參選,但我國對多元種族的重視不能超出對唯才是用的考量,因而顧此失彼。
意思淺淺。如果官方無意爲馬來族降低參選門檻,那麽沙裏馬裏肯和法立肯定被擋在門外。因爲他們兩人都達不到私人企業家企業股東權益須達到至少5億元的要求。
那麽這又引來另一問題:當“多元種族”與“唯才是用”拔河時,是誰決定什麽時候該靠向哪一邊多點?所謂“酌情”,最後還是總統選舉委員會(又或是政府)說了算?那個酌情標准是什麽,應公開說清楚。
最後,選民要弱弱地問一句:民選總統不經投票就産生,這還算是“民選”嗎?還有啊,早在今年二月,陳振聲在國會中已經稱呼哈莉瑪爲“總統女士”,叫那些口沫橫飛的咖啡店阿伯們情何以堪?升鬥小民爲何總缺乏這種未蔔先知的能力?
聰明人如我國政治領導人都算到,執政黨需爲“保留制”付出政治代價,那麽咖啡店民衆想多嘴說一句,越不讓人投票選總統,往後的政治代價可能就越高。特別是“沉默的大多數”的心理和行爲總難以捉摸,智慧也越來越高,不容易被“洗腦”,一旦情緒集體爆發時,可能就是一次民意海嘯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