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所拍攝的介紹北京孤兒院的紀錄短片,原本只想提高國人的意識,讓國人對中國孤兒現狀有所了解,不料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成功爲失聰孤兒找到“新”家。
可以說是:千裏家緣一“片”牽。
最讓人高興的是,這名失聰孤兒在今年農曆新年前與領養他的父母回到了新加坡,第一次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有了爸爸媽媽,有哥哥姐姐、有自己的專屬房間,還與家人度過了一個新加坡式的新年。
這名孤兒是8歲大的吳科元。不過他現在有了新的姓氏,叫葉科元,英文名Lucas。
生活在北京孤兒院——阿麗娜之家的科元出世幾天後就被父母遺棄。他天生沒有耳朵,出世後整個世界極爲靜谧。後來被一個姓吳的寄養家庭出錢幫他在右耳的位置裝置了助聽器,才開始學習說話,但直到今天,發音仍不是特別清晰。
在阿麗娜之家長大的科元是非常照顧孩子們的“大哥哥”,也是老師們眼中“心肝寶”。從小到大,科元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能被領養,能坐上飛機,能擁有一個家。可是這麽多年來,他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同齡朋友一個個先後被領養,卻始終沒有輪到他,最後只剩下他照顧著孤兒院裏那些幼小的“弟弟妹妹”們。
紅螞蟻上網咬了咬,發現截至2016年底,全中國共有46萬名孤兒,但被收養的只有1萬9000人。
中國民政部網站顯示,除了我國,中國目前也與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冰島、愛爾蘭、新西蘭、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國、美國和意大利等17個國家建立了涉外收養合作關系。
在中國法律下,孤兒一旦年滿14歲,就不能夠被領養。科元眼看著自己離這條“死亡線”越來越近,想要有個家的渴望愈加濃厚。
本地《亞洲新聞台》2017年3月到阿麗娜之家拍攝了一檔名爲“Get Real”(真實情況)的紀錄短片。科元這名“大哥哥”成了片中的主角之一。科元面對鏡頭受訪時非常樂觀地說了一句:“我一定要有耐心,耐心等待,我們不可以著急,如果大家都急的話,就會打架的!”
當時科元並不知道,這麽一句話,竟然讓電視另一端,遠在新加坡與丈夫一起觀看紀錄片的林寶蓮醫生哭成了淚人。
52歲的林寶蓮醫生是國立健保集團屬下陳笃生醫院傳染病與流行病學研究所高級顧問醫生。她與60歲的丈夫葉望賢(譯音)膝下已有三名兒女,都在新加坡上學,其中一人是他們16年前到中國領養的。
夫婦倆原本不再打算領養孩子,卻在聽到科元的那句話後被震撼到了,再次萌生起領養孩子的念頭,而且立即就付諸于行動,啓動領養科元的手續。他們每星期也通過視頻軟件與科元聊天,培養感情。
漂洋過海只爲了抱抱你
夫婦倆在2017年7月30日,也就是科元8歲生日當天,決定漂洋過海去阿麗娜之家爲科元慶生,爲的就是能夠抱一抱科元,讓他知道,他不是沒人要的孩子。對于一個對家庭充滿憧憬的8歲兒童來說,有什麽能比陪伴來得更加珍貴呢?這無疑是一份天大的驚喜!
這似乎也印證了那句話:“任何值得擁有的東西,一定是值得等待的。”
今年2月10日,科元終于坐上了他在紙上反複畫了無數遍,夢寐以求的飛機,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開始了他的人生新篇章。爸爸葉望賢還特地買了一件父子款的黃色外套送給科元。科元穿上外套的那一刻,高興地喊道:“和爸爸一樣的!”
新的生活 從“新”開始
從阿麗娜之家的大哥哥,變成溫馨大家庭裏的小弟弟;從三年前就開始住八人一間的屋子,升級到現在的單人間臥室。空曠的房間內,少了以往的吵吵鬧鬧,這讓科元在夜深人靜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
哥哥姐姐輪流“陪睡”
姐姐Elliana(17歲)受訪說:“晚上一旦發現房間裏面沒有人,他便會開始嚎啕大哭。”爲了幫助弟弟克服夜驚,她和哥哥Elijah(18歲)及弟弟Max(16歲)都會“輪班”去科元的房間陪他入眠。
許多家庭,總會因爲“是不是親生的”這一問題鬧得沸沸揚揚、雞犬不甯。但在林寶蓮醫生的這個家庭裏,“親生不親生”從來不是問題,陪伴、包容與和睦,就是最難能可貴的親情。
哥哥Max:我承認我原本有點私心
林寶蓮醫生說,她與丈夫在決定領養孩子之前,曾對家庭成員表態說,“只有大家都同意了,我們才會選擇領養。”
當時,在自主中學念五年級的Max內心有些掙紮,要他接受多一個弟弟真的有些勉強:“其實我並不喜歡。不過父母喜歡,好吧,那就這麽定了。”
突然間多了一個弟弟,父母在自己身上所花的時間與關愛,無形中肯定也會變少。Max坦誠說:“我存有一點私心。我以爲這樣我和家人的時間就少了。”可奇怪的是,這樣的想法,在見到科元後,就被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我從未有過當哥哥的感覺。但一夜間就多了個弟弟,這讓我瞬間感到當哥哥的滋味其實也很不錯。”
Max還激動地補充說:“感覺我好像與他相識了多年,而且他似乎對我也特別有好感。他與我同睡一間房,握著我的手喊我哥哥,這感覺真的很特別。”
社會怎麽看待此事
當葉家領養科元的故事在電視上播出後,很多人都被科元的故事深深感動,給葉家捎去了祝福及支持。科元的爸爸透露說:“許多朋友們都送來衣服,書本,學習用品等等,琳琅滿目。”
還有許多網友也對此表示感到欣慰,爲科元以及他的家人感到開心,有的還稱希望有機會能夠在新加坡見到他們:
無心插柳柳成蔭。就連Get Real欄目的執行制作人Sharon Hun也感歎說,原本只是想要讓大家了解目前中國的孤兒現狀,沒想到影片竟然能夠爲現實生活帶來如此大的影響,“這真的是超出了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