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資料分析公司通過不正規渠道獲得面簿用戶大量的資料,竟然能夠左右一場選舉結果。這個消息連日來在多個國家掀起軒然大波,大家把矛頭指向這家叫做“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政治咨詢公司和社交媒體巨無霸面簿(Facebook)。
劍橋分析是在2014年濫用大約5000萬個面簿用戶的數據,以用戶上網的習性爲依據,精准地向他們投放政治廣告,幫助好些國家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其中包括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
厲害。劍橋分析不應該叫自己做“分析”公司,它應該自诩爲“史上最強攻心術廣告公司”,造勢能力比星球上任何一家黨機器都強。
“劍橋分析”搞搞陣,面簿在2015年就知道了,卻沒有據實公布。東窗事發後,連日來被多國政府和網民罵翻天。就這麽巧,新加坡這個時候正在舉行網絡假信息聽證會,我們那位律師出身的尚穆根部長昨天就跟面簿的亞太區公共政策副總裁西蒙·米爾納(Simon Milner)精彩過招。
在長達三小時的拷問中,尚部長幾乎就把老外“烤”成沙爹了,那交鋒熱度令西蒙先生不得不直呼,“聽聽別人怎麽說吧,咱倆需要休息一下”。西蒙先生口中的“別人”,就是一字排開、共同列席的推特、谷歌和亞洲互聯網政策組織的代表。
劍橋盜取面簿用戶數據引發的風波,可大可小。它散播的“假新聞”不再只是瞎傳某個部長或某個明星死去那麽簡單,這種新聞雖然帶有惡搞成分,但不足以持續煽動民衆情緒。劍橋使用的伎倆顯示,借助于高科技,網民的信息可以被用來發動“攻心戰”,對准網民口味、挑起某種情緒甚至是仇恨,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更不要說沖擊一個國家的選舉了。
面簿用戶信息外泄沖擊選舉 隱私問題成政治問題
個人隱私問題成了赤裸裸的政治問題,政治問題當然就要政治解決。接下來,由十人組成的新加坡國會特選委員會將做出什麽措施建議呢?紅螞蟻和大家一樣都等著看。
這幾天,網絡上好多人公開宣揚抵制面簿,什麽“#deletefacebook”的運動一大堆。但這麽做有效嗎?全球信息現在基本上通過網絡滿天飛,還有多少人是每天准時打開電視機看新聞,一早起身吃早餐配一份報紙的?現在都是網!網!網!
如果不用面簿,那就改采whatsapp或twitter或instagram等等社交媒體吧。那紅螞蟻就好奇了,面簿的用戶信息可以被濫用,其他平台是建了一道特別厲害的銅牆鐵壁嗎?它們的用戶信息就不會被濫用嗎?即使防得了“劍橋分析”,誰能擔保不會冒出什麽“牛津分析”、“哈佛分析”、“斯坦福分析”?
媒體生態改變 社交媒體反成信息源頭
要不然,就一切打回原形吧。大家都不要上網,不要玩社交媒體,快快恢複原始生活,盡可能擺脫手機和電腦,人人身體健康,壽比南山。但說的比做的容易啊。科技不斷把我們的生活帶向未來,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怎麽可能回歸傳統?
紅螞蟻從平面媒體轉向數碼媒體謀生,幾個月下來基本看到一個趨勢:傳統媒體有不少新聞是從網上摘取的,一個社交媒體平台或新聞網站先報了一個消息,然後全部網站一起報,接著幾家報紙一起跟風,社交媒體幾乎成了主要新聞來源。特別是那些很“立體”的新聞,如咖啡店兩方人馬瞪眼釀打架、婦女野蠻霸占停車位、車禍發生的那一瞬間,這些特別需要配上視頻才有看頭的新聞,網民在新聞現場第一時間錄下視頻後挂上面簿,其實是幫了媒體一個大忙。
“謠言總是遙遙領先” 有些國家網民不信傳統媒體
還有,在那些新聞管制特別厲害的國家,好些網民甚至是不相信傳統媒體的,認爲傳統媒體報道的盡是那些“政治正確”但內容空洞的爛新聞,他們甯願相信一些小社交媒體,即便那些才可能是假新聞或不實謠言的傳播陣地。聽過,“謠言總是遙遙領先”這句話吧?意思是,網上的謠言最後都會變成事實。管得越緊反彈就越大,一些讀者甚至去到極端,反過來認定傳統媒體報的才是假新聞,網上的小道消息才是真新聞。
在這個爛新聞不如假新聞,官方消息不如小道消息的年代,我們該怪誰呢?
是怪政府管太嚴,只准媒體報道“政治正確”的新聞,導致長期被束縛的媒體失去活力;怪傳統媒體失去方向,同時兼顧多個平台而自亂陣腳,還是怪網民素質太差,不是散播謠言就是聽信假新聞,還是要怪什麽“劍橋分析”公司,太沒有職業道德?
手指指向誰都不對,那就怪社交媒體平台好了。(面簿只能怪自己名氣太大,誰知道“劍橋分析”是什麽鬼?)
社交媒體從 “小精靈”變“大怪獸” 讓各國政府很頭痛
社交媒體前所未有地打亂人類史上信息傳播的模式,雖然就那麽幾個平台,但它們足以主宰全球信息流通。一旦內部缺乏有效監管,不願控制或無力控制假信息的傳播,“小精靈”變“大怪獸”,就會讓各國政府很頭痛。套用尚穆根部長的話:以前也有虛假信息,但現在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小撮科技公司控制了擁有大量信息流通的平台,而虛假信息和分化社會的仇恨言論已經浮現,但這些企業卻未有效監管。(3月23日《聯合早報》第九頁。)
爲什麽面簿或推特等社交媒體不願撤下那些“假信息”或“不當信息”呢?
一句話,它們也要吃飯的。我們用面簿都不花錢對吧?那面簿怎麽賺錢的?它們需要流量和廣告啊。那些“重口味”的信息能吸引眼球,有了眼球才能招到廣告啊。而且,不同國家、不同企業對什麽是“假新聞”、“假信息”的定義有不同的認知。
尚部長昨天舉例說,亵渎回教的繪圖在推特上廣泛流傳,但該社交媒體平台卻以內容不算散播仇恨爲由拒絕撤。所以變成說,在多元種族的社會裏, 亵渎回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但是推特的相關負責人可能不這麽認爲。如果再遇到類似情況,該怎麽辦呢?
所以有人說啊,不要批評中國政府了,它們其實是全球最有先見之明的政府,早早將那些外網和“境外勢力”阻擋在外,築起了比萬裏長城還要高的防火牆,政府不想讓人民看到的信息都被阻截。
但新加坡很難。小國寡民,市場太小,面簿不一定把“小紅點”放心上。即便尚部長親自打一通電話過去,面簿就一定會把一則新加坡政府認爲是假新聞的信息拿下來嗎?不見得。而且作爲一個區域金融中心、交通樞紐、中西文化彙流之處,如果小紅點也去搞一個內網,那豈不是太搞笑?這一點,我們對政府還是有信心的。
新加坡搞不了內網 料立法奪回網絡“維穩”權
政治問題需要政治解決,文明國家的文明政府高度重視法治,估計就是用法律的外衣去包裹政治問題,再用法律手段去解決政治問題。 尚部長昨天一再舉例說明單靠科技企業的內部監管,不足以迅速遏制虛假信息與亵渎言論的傳播。答案已經相當明顯了吧?
兩個字:立法。
政府最終很可能通過法律途徑來奪回網絡“維穩”的管控權。什麽鬼“劍橋分析”濫用面簿用戶數據的行爲被揭發,無疑是給政府送上一份大禮,讓官方在敏感的言論自由和輿情管控問題上,有更充分的理由去推動立法。 必要的時候,就用法律逼迫社交媒體取下政府判斷爲不當的信息。
不過,管控越大,網民反彈自然就會越大。政府在忙于滅掉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虛火的時候,也可能陷入顧此失彼的窘境。紅螞蟻認爲,關鍵還在于,不要把傳統媒體管得太死,如果不是“真新聞”太爛,網絡“假新聞”怎能橫行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