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遲宇宙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你到現在心裡有底兒了嗎?」
「底兒在那裡,可是頂在哪裡?」
數字的狂歡
在看了四個小時的直播後,稍事休息,2017年11月11日0時一到,人們便直撲天貓「雙11」而去。這是一場狂歡。數字刺激了多巴胺。多巴胺又刺激了數字。
3分1秒,100億。
6分5秒, 200億。
40分12秒,500億。
9小時4秒, 1000億。
13小時9分49秒,1207億元。
從這一刻起,2017年天貓「雙11」都在創造自己的新紀錄。
在天貓「雙11」發布兩小時15分18秒交易額突破800億之前,京東發布了自己的截止11月11日兩點的「雙11」交易數據,950億。
一些人開始歡慶「今夜京東碾壓了天貓」。細心的人卻發現,京東發布的數據,是自2017年11月1日0時至11日2時,總共242小時數據,而被「碾壓」的天貓發布的卻只是兩小時15分18秒的交易數據。
對天貓和京東來說,暗戰一直在持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帥在直播中「稱讚」:「不得不承認京東數學很好。」
暗戰還呈現在物流中。物流體驗是京東最賴以自矜之處,如今正在遭遇阿里巴巴的擠壓。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的第一單從下單到簽收,只花了12分鐘,打破了去年13分鐘的派送時間記錄。
第一單來自上海嘉定區朱橋鎮的劉先生。他提前在購物車裡添加了雀巢咖啡、餅乾、堅果等零食。0點剛過,他完成了付款。訂單通過菜鳥智能倉配系統,由機器人和流水線根據算法自動完成揀選和包裝。4分內商品就被貼上菜鳥電子面單後從倉庫發出,12分18秒簽收成功。
33分15秒,進口第一單在寧波慈溪簽收。
69分50秒,農村第一單在貴州黔南州簽收。
8小時8分8秒,進口清關破500萬,去年是花了57個小時。
9小時29分,發貨過1億,去年是花了12個小時。
9小時36分,訂單量破4.67億,超2015「雙11」全天。
16時,全國340個地級市(含港澳台)已經簽收「雙11」包裹。
18時49分,物流訂單量達到6.57億,打破去年全天的紀錄。
對於消費者來說,極致的物流體驗會增加他們對平台的好感。
菜鳥做到了。
一場極限測試
數字已經證實,天貓「雙11」將創造新的交易紀錄。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天中,菜鳥將承受一次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
每年的天貓「雙11」,首當其衝的是電商平台,第二個承受壓力的是支付系統,最後承受壓力的是物流體系,除此之外,雲計算是一切壓力的匯總。
這些壓力承受點也構築了阿里巴巴的業務支撐,亦即天貓/淘寶、支付寶、菜鳥網絡、阿里雲。馬雲說,電商業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極,金融業務是第二極,菜鳥是第三極,正是基於這樣的壓力承受點形成的。
2017年的菜鳥網絡,要進行一場比往年難度高得多的壓力測試。
菜鳥網絡副總裁、雙11物流總指揮史苗說,儘管每年都面對壓力都很難,但今年「雙11」給菜鳥帶來的壓力要數倍於往年。去年「雙11」結束後,菜鳥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布局,覺得這樣的能力足夠支撐2017年的「雙11」。
2017年夏天,阿里巴巴集團開始直面競爭升級,「雙11」的量級隨即發生了變化,對外是一場購物狂歡節,對內則變成了一場能力檢閱和極限測試。
依照阿里巴巴慣例,「雙11」所測出的極限,未來一年中會變成常態。找到極限,挑戰和突破它,是阿里「雙11」內部的訴求。
面對更強的極限測試,菜鳥只剩下了幾個月時間。他們要做拿倉、人力、業務CP和管理團隊的準備。留給他們的是有限的時間,以及,風險。
「雙11」前,逍遙子(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找各個業務負責人開會。大家都在向逍遙子彙報招商怎麼樣了、進度如何,史苗卻只講風險。
「風險預案怎麼樣?怎麼控制的?點可能會在哪裡?然後分了12個板塊去談所有的風險點,包括倉配的、快遞的、進口的、末端的、出口的、農村的等等。」
史苗手下是一批老兵,他們跟著馬雲、張勇、童文紅打過無數場硬仗。他們已經司空見慣了壓力。
他們不擔心物流大盤。他們擔心測不到壓力點。以往的「雙11」,菜鳥總能測到自己的極限點,然後挑戰它、超越它,使之成為來年的常態。可是在2017年,他們擔心觸碰不到極限點。
有一天半夜,史苗的搭檔問他:「你到現在心裡有底兒了嗎?」
史苗說:「你有底兒嗎?」
史苗心裡有底兒,但不知道頂在哪兒。整個阿里巴巴在2017年跑得太快。馬雲所力推的「新零售」,已經成為一種現象而不僅僅是一個概念。競爭發生了改變。大部分喊著口號的已經不在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之列。確切地說,阿里的競爭對手,只能是自己。
菜鳥也是。
國家郵政局也給今年「雙11」期間的快遞服務提出了目標:以實現「兩不」(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三保」(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為目標,繼續發揮「錯峰發貨、均衡推進」的核心機製作用,在確保全行業穩定運營的基礎上,努力做質量「雙11」。
史苗心裡不踏實,就只能去各個倉里找安慰。那些人給了他不小的安慰。「杭州的下沙的倉算是新倉,但是已經井井有條了,園區的硬體、設備、招聘、入倉、系統等情況都還是不錯的。」
他也去跟各家快遞公司聊。快遞公司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擔心會局部延遲、擁堵,甚至出現小範圍爆倉。然後他們給他拍胸脯,給他信心。
末端永遠是殘酷考驗。很多地方的快遞櫃平素就不夠用,到了「雙11」更是捉襟見肘。如何讓柜子周轉更快,讓菜鳥驛站、物業代收點發揮作用,是史苗他們所殫精竭慮的。
史苗知道,菜鳥的目標不只是實現國家郵政總局提出的「兩不三保」,而是通過不停地壓力測試,逼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將其轉化為自身的、行業的永久稟賦。
為了找到極限,做多少風險預判都是應該的,也都是不夠的。
備戰備荒
周韶寧能夠給史苗提供信心。
周是百世集團董事長,他出生於寧波,持有紐約城市學院電氣工程學學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學碩士學位以及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幾家跨國公司遊蕩過之後,周決定在中國物流業創立自己的事業。
周是中國物流業屈指可數的高知和海龜,跨國公司的經歷也使其擁有更為開闊的眼界。當菜鳥網絡出現的時候,周意識到菜鳥將會賦能於百世。他尋求與菜鳥結盟,以更好地融入智慧物流體系中。
百世與菜鳥的握手,使其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也使其潛力得到了釋放。
11月8日晚上9點,上海青浦區百世快遞上海轉運中心裡,幾條自動分揀線馱著大大小小的包裹向同一方向傳送,分揀線前只有寥寥幾個工作人員。
轉運中心內外,「決戰雙11」的橫幅已經拉起,辦公樓里的倒計時顯示屏上是「距離雙11還有兩天」。
「一般來說我們雙11那一天接受訂單的量是平時出件量的四到五倍。」周韶寧稱,備戰除了依據總單量增加的預測,百世還會根據菜鳥提供的來自商家的預測數值,比如往年每條線路的運量大概是多少,從而做出全網絡的車輛具體應該怎麼分配。
國家郵政局初步預計,2017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處理的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這已相當於中國2006年全年產生的包裹量;最高日處理量可能達到3.4億件,是日常處理量的3倍。
無論對於菜鳥網絡還是對於整個物流行業來說,這都是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
「智慧」是解除「瓶頸」的唯一出路。
菜鳥網絡CTO王文彬說:「在菜鳥的帶動下,全行業的智慧物流水平在不斷提升,我們跟物流夥伴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在菜鳥網絡誕生前,周韶寧每次參與「雙11」物流都會忙得暈頭轉向。菜鳥網絡的出現,使周開始變得從容。
「我們事先跟合作夥伴做了很多數據分析和預測,可以精確到這條線路可能有多少單量,備多少輛車,而在以前,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會有多少包裹要遞送,更不知道浙江要發往北京多少包裹。」王文彬說。
作為社會化物流協同平台,菜鳥四年半來一直致力於通過對整個天貓雙11物流全鏈路的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對商品銷量以及購買人群進行預測,以提高遞送效率。
2016年「雙11」的統計數據顯示,「雙11」當天共產生6.57億包裹,其中超9成只用3天完成配送,平均每個包裹比前一年快了15小時;其中1億包裹的簽收,2013年用了9天,2014年用了6天,2015年用了4天,2016年用3.5天,這背後與提前將爆品調撥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不無關係。
史苗說,通過人工智慧分析海量歷史數據,可以對「爆品」在不同城市的銷量做出預測,並據此建立前置倉,提前將商品布局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與以往只是局部部署前置倉不同的是,今年「雙11」菜鳥網絡設置的前置倉已覆蓋所有一二線城市。
即或如此,史苗依舊明白,他和他的夥伴們必須做更多準備,以求真正能測出菜鳥的極限來。
菜鳥已經針對快遞公司推出了更詳細的預警信息支持。數據可以告訴快遞公司:
未來何時包裹要在何處轉運?
此刻有多少包裹同時經過?
快遞公司是否有能力處置?
如何及時調撥人力車輛,規避物流擁堵?
預警是靜態的,在王文彬看來,雙11物流與造火箭一樣,都是技術活兒。物流業要動起來,要加快智能設備的升級。
機器人開始主導百世供應鏈上海一號倉。幾個倉儲機器人在那裡有序地來回移動,接到訂單後,通過百世智能系統選取的最優路線駛向存放貨品的貨架,再將貨品從倉儲區搬運至員工配貨區,配貨員只要等貨架被搬到面前,從電腦提示的貨位上取下所需商品即可。勞力強度降低了,配貨時間縮短了,效能提升了。
這樣的機器人已經遍布全國的百世雲倉。目前很多物流企業都在上馬「無人倉」,其中機器人、機械臂就是標配。
2017年的菜鳥已經是「老鳥」了,它所倡導的智慧物流已經為中國物流行業所普遍接受。智能設備、數據算法開始主導物流業,一百多條運動線出現在物流公司的節點上。
在菜鳥網絡與北領科技打造的惠陽無人倉里,單倉就有超過一百個機器人。「北領科技還運營著菜鳥網絡的嘉興立體倉庫,倉庫里的貨架比7層樓還高,智能設備會把商品拉到倉庫內,機器人自動將貨物存儲到貨架上,商品售出時,機器人會自動定位並取出指定的商品。」
無人倉、機器人、智能分撥,這些「高大上」的詞彙開始給曾經土得掉渣的中國物流業「換骨洗髓」。
圓通速遞在上海就引進了四套自動分揀設備,每小時處理包裹4萬單;申通的小黃人自動分撥中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分揀,從而減少70%人工;中通廣州花都轉運中心的雙層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最多能處理7.2萬件快件。
半年前,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被馬雲棒喝過的「桐廬幫」似乎一夜頓悟。他們鳥槍換炮,跑步向前,準備投入到一場更刺激的競賽中。
菜鳥布了個局
9月26日,阿里巴巴增持了菜鳥股權,同時宣布未來5年將繼續投入1000億元用於菜鳥建設全球物流網絡。菜鳥的視野已經不再局限於中國,而是希望其翅膀所能覆蓋的,是整個地球。
2016年秋天,杭州開G20峰會的時候,馬雲在峰會上倡導建立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並將其作為一項核心政策建議遞交給B20(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得到了很多成員國積極回應。他的eWTP理念最終被寫入G20公報。
eWTP被描述為馬雲的夢想,或是野心,它同時也可以當作阿里巴巴全球化的載體——讓各個國家的消費者無障礙地享受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簡言之,世界貿易大同。
這個「世界貿易大同」的美夢,倘若沒有eroad的支撐,就是一個幻像;有了eroad的支撐,支付流和物流在上面流動和交匯,它就會成為潮流,就會成為現實生活。
理解了eroad之於eWTP的重要性,就容易理解菜鳥網絡對於阿里巴巴、對於馬雲的重要性。它與螞蟻金服一起,構成了阿里巴巴全球化的雙翼。雙翼齊飛,阿里巴巴的全球化、馬雲的「世界貿易大同」之夢,才可能實現。
這幾年馬雲在全世界飛來飛去、頻頻與各國政要會面,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推廣eWTP。
eWTP推進的不錯,尤其在「一帶一路」兩線。陸上一線,是俄羅斯、中亞向西延伸俄羅斯是最大的轉運點。
俄羅斯是天貓「雙11」在海外最大的「剁手基地」之一。2016年俄羅斯有將近2000萬個「雙11」包裹。為了備戰今年「雙11」,俄羅斯郵政在全國最主要的5個超級分揀中心都進行了大幅擴容,日處理量從日均70萬提升到了160萬單。
據了解,為了緩解俄羅斯的「雙11」壓力,菜鳥將在中國進行包裹預分揀,並聯合阿聯航空等航空公司包下十餘架飛機飛往俄羅斯多個口岸,包裹進入超級分揀中心後不用拆包掃描就可以轉運各地。
菜鳥在俄羅斯的配送合作夥伴DPD(德普達快運有限責任公司)也在俄羅斯的500個城市組織了2000個商品發送點,DPD駐俄羅斯經理佐恩德博格透露,通過菜鳥海外倉將貨物布到離當地消費者最近的區域,並與發送點配合,大部分的派送在大城市次日便可送達,其他地方也只需三五日即可。
海上一線,是以Lazada(來贊達)為中心,串聯起東南亞;以馬來西亞為中心,建設eWTP在吉隆坡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今年的「雙11」,Lazada與天貓同步。Lazada的一個團隊,「雙11」前一直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與天貓團隊協同,「雙11」前他們短暫回到總部之後,又來到杭州,以確保天貓與Lazada「雙11」交易的互通互助。
與斑馬、EWE、4PX等跨境物流服務商一起,菜鳥還在馬德里、法蘭克福、洛杉磯、雪梨、首爾、大阪等全球核心城市開設了十大GFC(全球訂單履約中心),通過簡化進口商品流程,讓貨物提前儲存至GFC倉的當地商家,也能在「雙11」期間將貨品更快送至中國海淘用戶手中。
很多菜鳥網絡的盟友都受益於馬雲和菜鳥的布局。
圓通速遞通過收購先達國際物流,加強了在海外的網絡布局、幹線運輸能力及關務能力。
百世則在美國洛杉磯成立美國分公司,為中美兩國客戶提供跨國幹線運輸、報關清關、美國本土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服務,公司還在新疆烏魯木齊建成了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主要面向俄羅斯、吉爾吉斯、哈薩克等國,未來輻射範圍將擴展至歐洲和中東、中亞。
「雙11這些年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除了包裹量的增長,我想更重要的是練就了鋼鐵之軀,迫使我們現在就要考慮三年以後的技術能不能做到,場地夠不夠,如果你有能力做到前面,兩三年以後你就占了先機。」百世集團董事長周韶寧說。
阿里之翼
成立於2013年5月28日的菜鳥網絡被馬雲定義為阿里巴巴的「第三極」。它就像是阿里巴巴的翅膀。馬雲希望菜鳥能夠飛起來,打破中國物流業的桎梏,調動社會化力量,使物流不再是商業的瓶頸。
菜鳥參與了5個天貓 「雙11」,從中國物流業最初的參與者如今變成了引領者。它是與中國物流業、與那些快遞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
每年「雙11」,它都與那些快遞公司一起成長。那些快遞公司「每年業務上一個台階,組織能力、技術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它們雙11期間發的平均單量,都成為第二年的日均量。雙11對整個行業來說,其實是一次最大的練兵」。
2017年的菜鳥已經是「老鳥」了,智慧物流也已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變成了一種現實。
「雙11」的物流甚至成為了一張國家名片。中國快遞協會研究中心不久前完成了一份中國物流業研究報告。他們在美國供應鏈協會的會議上分享了這份報告,其中典型案例就是菜鳥如何調動「雙11」資源提升物流業效能。
在菜鳥出現之前,電商是商家的希望,而物流則是商業的枷鎖。當物流資源瞬間緊俏之後,任何單個商家除了提升價格外,都無法調動物流資源。但是菜鳥將物流資源協調起來,使商家重新擁有了話語權。
每年的「雙11」物流,都在考驗著中國商業的基礎設施。「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數據,用協同來統籌,讓社會資源最大化,這個其實也是練兵。」
「國際上沒有這樣的場景。所以這時候也能顯示出菜鳥存在的意義,就是對社會資源的利用與協同,並且今年因為智慧物流,現在為什麼大家能買一百多條流水線,很大程度上智能分單,這個基礎已經很好了,所以大家才敢做。」
每一次壓力測試,都會暴露很多問題。現代商業正是在這種「壓力測試——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壓力測試」的循環中往前走。
當那麼多包裹一起飛的時候,菜鳥會找到自己的極限。
當那麼多包裹變成常態的時候,史苗們又會為菜鳥尋找新的極限。
何處是菜鳥的極限?
附:
2009年交易額5200萬元,快遞26萬單
2010年交易額9.36億元,快遞100萬單
2011年交易額52億元,快遞2200萬單
2012年交易額191億元,快遞7200萬單
2013年交易額350億元,快遞1.52億單
2014年交易額571億元,快遞2.78億單
2015年交易額912億元,快遞4.67億單
2016年交易額1207億元,快遞6.57億單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