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至今已有400多萬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其中近30萬人不敵病魔辭世。與此同時,也有上百萬名確診病患痊愈。
不過近來一些專家的研究報告顯示,從冠病中複原可能只是戰勝病毒的第一步,複原病患在痊愈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有可能出現身體機能減損的狀況。
據《彭博社》報道,一些複原病患即使康複了,還會在感染冠病後的幾個月出現呼吸急促、容易倦怠和身體疼痛的現象。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在紐約首批5449名入院治療的冠病確診患者當中發現,有超過三分之一(36.6%)的人出現急性腎損傷,當中的14.3%患者情況嚴重,腎髒衰竭必須洗腎。即使冠病康複後,也可能有後遺症。
在香港和武漢進行的一些小規模研究則發現,冠病複原者的肺部、心髒和肝髒機能都有功能減損的情況。
中港研究發現康複者肺部功能減弱
在香港,最早接收冠病確診者的瑪嘉列醫院針對一批病愈出院的病患進行長達兩個月的追蹤後發現,20名複原者中約有半數人的肺部功能低于正常水平。
該院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指出,他們的肺彌散量(diffusing capacity,又稱爲肺一氧化碳轉運系數)都處于健康水平之下。肺彌散量測的是肺部將吸入空氣中的氣體,轉運至肺毛細血管內紅細胞的能力。
在疫情最早暴發的武漢也有類似發現。4月7日刊登的一篇研究文獻透過25名康複者的血液樣本發現,無論他們先前罹患冠病的程度是否嚴重,所有康複者的身體機能都還沒有完全恢複到正常的水平。
另一篇3月刊登在《放射學》(Radiology)期刊的論文則指向康複者的肺部仍有殘余的肺部異常現象。
在70名康複者的斷層掃描中,有66人的肺部斷層掃描發現了肺部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
除了肺部方面的後遺症,位于美國洛杉矶的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也通過分析意大利和中國的病例發現,冠病確診病患康複後可能會因爲持續性的發炎症狀而導致慢性的心髒相關並發症。
沙斯康複者長時間面臨較高健康風險
無論如何,上述發現都只是基于小樣本的初步研究。
17年前暴發的沙斯(SARS)和冠病同屬一個病毒家族,其較完整的研究成果或許值得作爲冠病的借鏡。
令人較爲擔憂的是,有關沙斯康複者的後續追蹤研究也發現,康複者痊愈後面對較高的健康風險。
一項2017年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的中國研究連續追蹤25名沙斯康複者長達12年時間,並與另一組完全沒有得過沙斯的控制組實驗對象作對照。
結果研究者發現過半沙斯康複者在感染沙斯後的12年內,都發生了另一次肺部感染。同時,他們的膽固醇也偏高。
另一個和沒有得過沙斯的控制組人員最強烈的對比是,超過半數康複者在過去一年至少出現了五次的感冒症狀。
該研究文獻這樣寫道:
“這些數據顯示沙斯康複者在痊愈後12年裏的生活品質欠佳,他們容易出現炎症、腫瘤以及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的症狀。”
人類社會制度受沖擊
相較2003年有8000人感染了沙斯病毒,至今已感染超過400萬人且數字仍在不斷增加的冠病顯然將對人類社會帶來更大的挑戰。
在冠病可能長時間沖擊康複者健康的情況下,社會安全網、公共衛生體系以及經濟模式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
其中,各國政府必須增加社會安全網和醫療體系的預算,以便探索冠病究竟會如何影響感染者,甚至康複者的健康。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細胞生物學家Roberto Bruzzone就呼籲,各國醫院和研究人員現在就有必要開始在病人入院時收集相關數據,並在他們康複後持續追蹤,以進一步了解冠病對病患身體帶來的影響。
此外,隨著世界衛生組織昨日(13日)警告冠病很可能成爲永遠都不會消失的流行性病毒,政府在制訂病假這類政策時也必須將冠病的影響納入考量。
經濟完全重啓前,相關機構和企業也必須好好思考感染冠病所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及早治療是解方但未必辦得到
值得慶幸的是,有少數例子顯示“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可以有效避免冠病所造成的後遺症。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指出,他根據當地其中一家醫院的觀察發現,200名冠病病患中有90%的患者能在一個月內完全康複出院,而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讓病毒沒有太多時間對身體造成破壞。
不過這種“及早治療”的模式在一些大規模暴發疫情的國家,如目前的美國和英國並不容易辦到。由于檢測能力的不足,疫情較嚴重的國家往往只能讓重症病人先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