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國會對本屆政府提出的施政方案進行的辯論,火花四射,其間兩場朝野論爭之激烈已在預示著,國會也許開始進入“多事之秋”。
李顯龍總理發表了一個半小時的演說,就冠病疫情、社會安全網、外來人才,以及我國的政治文化等四個主題發揮,提出了本屆政府將面對的難題,包括疫後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動蕩;人口老化、醫藥費上漲等等老問題仍會繼續左右國運。
總理提醒國人不要抱著“富二代”的心態,別一直想在先輩積攢下的儲備金上打主意。
他把矛頭轉向反對黨,說反對黨要政府先透露儲備金到底有多少錢,再決定是否支持政府的預算案和稅務計劃,就像是在打聽“銀行有多少存款,我能動用多少?”
反對黨領袖畢丹星起來澄清,反對黨並非要掏空儲備金,只是希望放慢儲備金的增長速度。
另一方面,李總理對于“好些選民”,抱著行動黨肯定執政,而自己把選票投給反對黨的策略頗爲不爽,他形容這類選民是free-rider,也就是想“搭便車”,“搭順風車”的人。
李總理向反對黨和“好些選民”左右開弓,在國會裏引發的辯論還未就此了結,另一道戰線隨即拉開。
工人黨的新科議員林志蔚日前在國會中就建構公平公正的社會的大題目發言,先是肯定政府過去幾年推出漸進式薪金模式、就業入息補助等一系列援助措施,爲低收入者強化了社會安全網。但很快語鋒一轉,批評政府“過于執著于執行效益”,在執行過程中附加過多條件,導致一些弱勢者的需求被忽略。
換言之,政府給弱勢群體的援助“好看不好吃”,幫不了忙。
他還用教訓的語氣說:“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決策過程缺乏恻隱之心”,他認爲“即使被少數人濫用,但有多數人能從擴大的社會安全網得到援助”,這樣的精神也能表現政府的恻隱之心。
乍聽之下,他這一番話合乎情理,但他初生之犢一上來便擺出義正詞嚴的樣子,“教育”累積有半個多世紀政績的政府,隨即引來六位擔任行政職務的執政黨議員的反駁。
最後連一向好脾氣的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也起來回應,提醒這位年輕人“恻隱之心不是任何人或政黨的專利”,政府制定社會政策並非一味講效率,而不講公平正義。
尚達曼還以“稻草人論證”來形容林的論調,說他先曲解政府的政策,再來進行反駁,就像攻擊一堆無生命又無害的稻草。
這兩場辯論精彩處在于冒出了幾個關鍵詞,“富二代”、“搭便車”、“恻隱之心”、“專利”、“稻草人”等等,朝野雙方用了生動的字眼在同一個課題上各自表述。
民主的議會殿堂,不只是要講道理,還要有很強的表達能力。
今天反對黨議員的素質都有明顯的提高,口才不俗,假以時日當是執政黨更難應付的對手。
此外,今天的網絡時代,社交平台上隨時會有同情反對黨的義勇軍和粉絲爲他們站台,這是反對黨占到的一項優勢。
國會辯論的續集和下半場很快搬到網絡上演,網軍成了國會外的“客座議員”,專跟政府踢館,總理和部長的論點馬上成爲了他們手上反攻的利器。如李總理的free-rider和尚達曼的“恻隱之心沒有專利”,被反過來用在政府身上。
網絡上的“踢館現象”,可視爲新時代下的網絡民主,是執政黨看不到的辯論對手,是國會外的“忍者神龜”,隨時隨地放暗器發飛镖,讓政府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