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距離明年1月交接政權時日無多,美國總統特朗普仍然鬥志昂揚,絲毫不像是要下台一鞠躬的樣子,不但持續挑戰11月的總統選舉結果,在對華政策上更是一招接著一招,全面圍堵北京的態勢越來越迅猛。
最近的大招,是在12月7日一口氣宣布制裁14名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禁止他們本人與家屬入境美國。
這14人在美國的資産也會遭到凍結。制裁理由是人大通過了《香港國安法》,違反北京在《中英聯合聲明》裏關于維護香港現狀50年不變的國際承諾。
人大副委員長在中共的體制裏屬于“副國級”幹部,是政治局常委之下的最高級別官員,制裁他們相當于把中共的對美外交推向死角。
第二個大招是在12月18日宣布把包括中芯國際、大疆在內的60家中國公司加入貿易黑名單,理由是這些企業的行爲“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這將進一步限縮中國主要科技企業的發展。
此前,美國也不斷收緊對中國的緊箍咒,比如禁止任何有中國共産黨員身份的中國人入境美國;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爲由,取消超過1000名中國留美學生和研究員的簽證。
有中國媒體報道稱,在今年4月到9月這半年中,美國僅向中國發放了808張學生簽證,而2019年同期則發放了9萬零410張,同比下降超過99%,近乎鎖緊了水喉。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特朗普的做法其實爲可能接任的拜登,創造了極大的對華政策優勢和空間,讓拜登手上有更多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價還價的籌碼,逼迫中國做出更多讓步。
但也有觀察家表示,美中的對立已經上升到意識形態分歧,涉及核心的政治價值觀,很難通過實際的利益交換來妥協和化解矛盾。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特朗普對華政策的“臨別秋波”,卻無心插柳地造就了新加坡的外交空間。
新加坡和中國在2020年慶祝建交30周年。
因爲冠病疫情中斷了國際航空和交流,表面上兩國似乎沒有大型的慶祝活動,但12月8日在線上舉行的第16次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簡稱JCBC),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就率領了10名內閣成員與會,雙方還簽署了10項合作備忘錄與協定,其中包括兩項公共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
盡管偶爾面對中國的打壓,如2017年扣押裝甲車事件,新加坡在應對中國時,基本上保持了不亢不卑的態度,進退有序,沒有意氣用事。這種外交風格,繼承了建國總理李光耀的政治智慧。
1989年中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運動後,在國際上遭西方集團抵制,變得異常孤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進程也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李光耀當時敏銳地抓住機遇,主動充當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橋梁,私下爲中國領導人傳話,公開則爲中共的行爲辯護,在中國累積了豐厚的外交資本,顯著提高了新加坡在中國外交裏的地位。
中國近些年的崛起削弱了新加坡的這一作用。
但30年河東,30年河西,面對特朗普帶頭的西方再度圍堵,中國接下來的國際環境會越來越困難,比如芯片技術就被西方緊緊掐住了脖子。
如果連留學生也無法到美國學習,中國恐怕就要面對被動的閉關自守狀態。新加坡的特殊地位,因此可能會再度凸顯。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都是國際大學排行榜上有名的學府,對于那些被美國拒于門外的中國頂尖留學生,這或許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至于在其他方面,新加坡能爲中國扮演什麽角色,就全看新加坡政府的外交手腕和中國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