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按,這是一篇像覺沒有睡醒的文章,神文就是神經病一樣的文章。正經的文章太多,神經病的我們也發一篇吧。)
已經成年的倆兄弟不合,如果上無長輩,或許是兩人唯一的妹妹是最好的勸架人。已經出嫁的妹妹,屬于“外人”,與分家産等利益無關,所以做這個調停人又具有第三方的公平性。妹妹知書達禮,又溫柔能幹。雖因爲身材嬌小,但衆人皆不因女流弱質的傳統觀念而輕視她。
妹妹出面邀請兄弟設家宴,又是外人又是同胞,好的調解人,身份有一個要求,就是被調解的雙方必須信任。當然,除了信任,有尊重更好。有錢但是沒有攻擊屬性的女性,來給哥哥們勸架,講情講理都好,最佳調解人選有沒有?
所以,下圖這樣的場面只能是PS的科幻小說情節。大哥絕對不會答應讓二哥的生意夥伴來做這個調解人的:理由是,羊群內部矛盾絕不會請狼來調解啊。↓
而下圖,各方都可以接受,才是現實主義大作。↓
嗯,這不是夢,不是PS。
妹妹家和二哥哥家也是常走動的。
現在全村都在關注這家兄弟會面的事,↓
我們也大概唠嗑一下這家的故事。
村裏有一戶人家姓華,有大哥二哥和一個小妹妹。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大哥二哥不合,二哥收拾些細軟,離家出走,另起一處宅院,與大哥從此絕不走動。就算是祭祀祖先,都並不一同出現,而是各自起一案牌位拜拜。
小妹妹遠嫁異鄉,勤儉持家,自己帶領一個小家庭也過得富足。
時光荏苒,兄妹仨各自都是子孫滿堂,各是一大家子人的一家之主。在自己的家裏也都是說一不二。
小妹妹思忖家裏二位哥哥如此倔犟,就算是村長來調理,也未曾有個結果。兩個人甚至連對方宅子都不肯踏入一步,要坐在一起調解,簡直是村裏的一個世紀難題。
小妹妹趁農閑季節,修書一封,邀請大哥哥來自家府上敘敘家常。大哥雖然社會事務繁忙,但是向來對這個聰慧的小妹妹又是幾分尊敬,又有幾分寵愛,這個面子是肯定要給的。全村裏都說大哥哥和小妹妹長得有幾分神似。雖然小妹妹有時不太愛聽這個話,一個女孩子家跟男人長得相似,算變著法子罵自己嗎?
來訪日期是十一月初七,小妹妹又修書二哥哥,邀請二哥哥一起來聚。妹妹早年遠嫁他鄉,二位哥哥道義上也應該是多有照拂,省得她在異鄉夫家裏受到排擠。
其實二位哥哥本來也打算借個由頭找下台階,打破僵局,謝貼心小妹妹安排這一出飯局。
小妹妹給哥哥們各斟了一杯酒,說:“論說來,我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已經不是咱家裏的人了。但二位哥哥彼此又不服氣,外人大多數既沒資格或沒有耐心來調解哥哥們的糾葛。不論我嫁多遠,咱們是同一個爹娘。爹娘過世後,其實咱們都成了孤兒,本應該團結一心,互相扶攜。感謝哥哥們疼愛妹子,給我這個面子,肯聽我勸幾句。”
說著,給二位哥哥各挾一筷子雞肉,妹子說:“雖我遠嫁他鄉,但是生養我的家鄉一直不曾忘卻。哥哥們且嘗一塊這海南雞肉,依舊是咱爹媽傳下來的味道。吃著這樣的飯菜,假裝我從未離開過家鄉。”
又給二位哥哥各斟一杯肉骨茶湯,說:“論說起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二位哥哥也相信我這個‘外人’的一碗水平,也給我這個薄面,來我府上敘敘家常。祖下流傳下來的家業,多點少點,總歸都是二位哥哥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哥說:“既然小妹提到這個,論起來我是嫡母所出,多少有點規矩的。”↓
大哥說:“長幼有序,我才是長子,家裏如今日常用度都是我在操持,祖上析産或二弟回來,也應該聽我安排才是。”
二哥臉微微變色道:“奪嫡的事,你還好意思提!”↓
小妹妹用手拉拉大哥哥,示意不必回話,自己趕緊給二哥遞上一杯水:“二哥哥別急,喝一口我們這邊的薏米水清清火氣。您莫非是現在的古裝劇看多了,張口就奪嫡。都21世紀了,還講什麽嫡出庶出,沒得讓人家笑話咱們老封建。”↓
幾個回合後,小妹妹借口家裏的管帳先生另有一處酒席需得去應酬下,暫時離席,也給大哥二哥直接交流的機會:“大哥哥住著祖宅,房子大些,二哥哥也不必有顧忌,你倆之間,有啥說啥,只求一家人和和氣氣。知道二哥哥家嫂子也是個厲害人,萬一二哥哥在外面答應了什麽條件,回家後她若不依,也是要鬧的。但是咱們一母同胞,豈是做要讓你難的事?今日這番宴席所議之事,一律不留任何書面字據,不論是外人還是嫂子如果有什麽不滿之處,也沒有把柄可拿。”
半個時辰後,小妹妹回到宴席。也不問二位哥哥談了什麽。且打發貼身管家只管出去放話,華家二位哥哥和和氣氣吃了一頓飯,具體談了啥,不重要,也沒有必要讓外人知道。
二位哥哥事務繁忙,宴席一過就著急要回家。
小妹妹在一旁笑說:“哥哥們放心,你們還沒有回到咱村裏,村裏的人看你們的眼光也自是不同。消息比你們早一步,已經傳遍全村。”
一路出門送別二位哥哥,小妹妹道:“我們一母同胞,畢竟都是血濃于水。哪有不同戴天之仇?如果和平共處,爹娘在九泉之下,也會倍感欣慰。何況,現在兩家晚輩上的是同一個學堂,我聽說侄兒們才不管二位哥哥的什麽世仇,互相玩耍,幫忙應付功課,彼此好得很。如果哥哥們盡釋前嫌,孩子們也一定開心。”
“我也知道不是一兩天可以解決的。但是二位哥哥務必記得,再大的矛盾我們都可以是內部矛盾,對外卻是要統一口徑。這頓宴席的目的就達到了。以後不論哥哥在村裏還是在自己小家裏,處理事務也少了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