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3年,85%的新加坡公民住進了政府建造的組屋,百分之十幾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場上購買的高檔商品房或別墅,百分之五、六的最低收入家庭向政府廉價租賃。從比例數看新加坡是橄榄型社會,中産階級占據多數。
普通人的豪宅夢(新型組屋)
新加坡最高大上的組屋,就是Pinnacle@Duxton達士嶺組屋了。不過平日我們都是在外部參觀,還沒有看過內部的結構呢。
“摩天組屋”從2004年開始向公衆預售,盡管其地點優越、設計精巧,但政府爲其定價仍與一般組屋售價相近。有意購買該組屋項目的新加坡公民,需要提前遞交申請,最終購買者由建屋發展局通過抽簽産生。經過多次發售,到2009年最後一批組屋發售時,其價格已經比最初發售時提高了50%,爲每套45萬至65萬元新幣,但這一價格仍在多數家庭的承受範圍之內,並且只有周邊私人住宅的三成左右。2009年12月13日,第一批居民領到了“摩天組屋”的鑰匙。
上下圖:50層摩天組屋一、二層爲停車場。七座樓的停車場連爲一體。三層是幼兒園、活動室、音美陶藝舞蹈室、會議室等。
所有新舊組屋一、二樓不住人,舊組屋通常一、二樓有停車場、食品店、商鋪等,三樓是活動中心、小公司等。但不管新舊組屋,車位是不需要買的,只要交管理費即可。
購買政府組屋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一般首付20%就可以了;五房型的組屋,根據地點不同,價格在30萬新幣到40萬新幣間,首付20%,也就是6萬新元到8萬新元。
我們的房東2004年申請的近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兩衛一廚,主臥內有一衛,另一衛客人用,有專門的洗衣晾衣間,放鞋櫃,屋門口有個儲藏間。總價30萬(相當于人民幣150萬),首付5、6萬,最長可以貸款30年,他們選擇十年,這樣可以少還不少利息。
上下圖:每層樓左右各三戶,共六戶,有三個電梯、兩個逃生樓梯,一個垃圾箱。
高層組屋內電梯,爲了節省管理費和能源,一般只會在部分樓層停,比如1、5、10……層,住戶可以在鄰近的樓層停,然後步行一到兩層回家。
上圖:外出穿的鞋不進屋,均放在門口,不會有人拿走,看來安全系數比較高。門口有儲藏室。
各家的門都是防火的,很重。高層最大的問題是火災和逃生,新加坡考慮的周到。有了防火門,即使有人家著火,也不會影響其他人家,再說還有逃生樓梯、滅火器。當然何時都安全第一。
上圖:洗衣晾衣間,外加放空調外機的非裸露空間。
上下圖:在社區室內活動的老年人(這裏叫民衆俱樂部)。得知每周五上午10點跳一小時交誼舞,每人需象征性交1元新幣。
上下圖:在室外晨練的老年人,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確切地說他們都是新加坡公民。
組屋小區沒圍牆
新加坡的所有組屋都有2個共同的特征,一眼就能分辨。首先組屋區是沒有圍牆的,所有人都能自由出入,裏面的公共設施也是全民共享。組屋的底層沒有住戶,全部設計爲停車場、商鋪和活動區域。
這些特征體現了新加坡的城市精神,他們的社區是包容和開放的,底層無住戶更是務實的設計,這樣就能有更多的空間規劃配套設施。
舊組屋
以下五張照片是40多年前的組屋,基本屬于組屋第一代。與我一個舞蹈隊的一位老師女兒去年博士畢業從美國應聘到新加坡管理大學,租了這裏兩室一廳組屋。春節兩口從上海來,7號晚我們兩家小聚時順便拍了幾張。
新加坡的新舊組屋區別如何?一般來說新組屋設計得更合理、更漂亮。但即使舊組屋,也建得非常有章法,住宅區裏功能同樣完善,以人爲本體現在實處。組屋群之間有回廊連接,下雨淋不著、刮風吹不著。
上下圖:一縱排紅色的很像陽台的地方是晾衣專設區,40多年前就考慮到了美觀實用。上海八九十年代的居民樓橫七豎八的晾衣杆幾乎成了滬上一景,要多紮眼有多紮眼。
上圖:每個倒梯形護欄是各家養花的小空間
上下圖;近距離拍了晾衣服設施,對面樓的養花空間給環境增添了美感。房頂寬寬的紅色遮雨棚考慮的也很周到滴。
第一代舊組屋,每層是一條長長的開放式公共走廊,分別住著五、六戶人家,樓兩邊各有一個電梯,互不影響,走廊顯得安靜又幹淨。
上圖:這棟樓是兩室一廳、一廚一衛外加一個儲藏室,約60多平方米。現在最小的也都在三室一廳兩衛一廚了。
去宜家購物時拍的女皇鎮附近組屋
回廊無處不在,這一組照片主要突出回廊了。
所有的組屋都有供殘疾人、推童車的專用道。
上圖:華人祠廟隨處可見,我所到過的組屋群都設有寺廟。春節期間,正是燒香拜佛祭祖的重要活動期。
新加坡的組屋已有近五十年曆史,但整個城市幹淨整潔沒死角,即使殖民時期建造的店屋也色彩鮮豔。原來新加坡政府對年久組屋的維修非常到位(包括店屋),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小修是指外立面和室外鋪地的更新,大修則是指增加面積或改善功能。無怪整個新加坡建築如百花園中五顔六色的鮮花般奪目養眼。
(文/Ai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