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加坡,上到內閣議會,下到巴刹小販中心,都在談論一件事,不是特朗普上台惹“一身蟻”,不是金正男被刺,而是:What?新加坡的水費17年沒漲過,這一說要漲,就是30%!!!
從環境和水源部長、財政部長到議員,都就水費上漲一事,發表了個人見解。
至于民間呼聲,也是非一般的大。就連在巴刹買菜,都能聽到安迪抱怨“日子不好過咯,連水費都要漲30巴仙!”,果然是關系到千家萬戶日常生活的大事。
畢竟相比于大概每年都會調整的電費,新加坡的水費近年來都“站得很穩”,貌似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一成不變的水費。現在政府說漲價就漲價,而且一漲就漲那麽多,你有考慮過被“扔炸彈”群衆的感受嗎?
扔下這顆“炸彈”的,是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他在2月21日發布了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新加坡的水費,在17年保持不變後,將從今年下半年起,分兩階段上調。
以家庭用戶爲例,水價
- 2017年7月1日起,將調高至每立方米2.39元(不超過40立方米)和3.21元(超出40立方米部分);
- 2018年7月1日起,再上調至每立方米2.74元和3.69元。
這下群衆不幹了!雖然向來預算案出台,國人最關心的總是~我能從中分到多少錢,但這次變了,雖然總預算高達750億元,但大家對于每天都要喝的、用的水費上漲的焦慮憤怒,遠遠超出了自己能分多少的期盼~
- 水費要分期調漲,最後的漲幅居然會高出3成!
- 那我以後不但在家用水要多付錢,出門就算只是喝杯飲料,怕也要漲價吧?!
- 像我,每天至少要喝兩杯咖啡,要是一杯咖啡多收一毛錢,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塊,政府搶錢呐!
所以一句話:我們對于調漲水費,不理解更不同意。
群衆反應這麽前所未有的強烈,新加坡政府也是足夠重視,內閣議會爲此都討論過了好幾輪。綜合大佬們的意見,無非就這兩點:
衆所周知島國新加坡非常缺乏天然資源,尤其水供方面,一向都非常依賴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1961年及1962年各簽訂了一份水供協議,第一份在50年後的2011年期滿,而另一份,會在2061年到期。
可見來到2017年,已與當年來自馬國的非常廉價的水,源源不斷流進新加坡千家萬戶的情形,不能同日而語。外國來的自來水,已經斷了一部分,眼看不久的將來,就要全斷了,難不成真要新加過新加坡全國上下渴死髒死?
一向未雨綢缪的新加坡,早就關注了這個關系到國家命脈的大事,想方設法利用科技,自力更生産水,比方說海水淡化、又或者汙水處理(就是現在的新生水)。科技的背後,是巨大的經濟投入。
就是考慮到未來的用水成本,一定會有所提高(畢竟全世界範圍內的的海水淡化技術,之前都還很不成熟,淡化而來的水因成本高,價錢真心不便宜;至于新生水,當時甚至都還沒影子呢),于是新加坡在1997年提出了一次大規模的水費調漲計劃。
從1997年6月開始分步實施,最終到2000年的7月1日,新加坡每戶家庭和工業的水費,統一都是1.52新元/立方米(水費:1.17元/立方米;耗水稅:0.35元/立方米);如果家庭用戶每個月的用水量超過40立方米,那超出部分的水費單價,會更高。
要知道,新加坡之前的最低水費,只有0.56元/立方米。可想而知,群衆對那次大規模水費調漲的反彈,比之現在,或許更有過之而不及。
可事實擺在面前~水供一直是懸挂在新加坡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不切實解決這個問題,就一直會被鄰國要挾,日子真心不好過!好幾次因爲兩國外交摩擦,對方閑閑一句“我斷你的水供”,新加坡只有吃癟的份。
好在峰回路轉,也就幾年的時間,不但在2002年誕生了首批新生水,緊接著海水淡化的技術,也取得了巨大突破。建國總理李光耀感慨萬千:打從新加坡成立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活在水的壓力之下,終于盼到了新生水的出現。
▲李光耀(左)欣然試喝新生水
這些年來,新加坡迫切解決水供問題,卓有成效。現有四個“水龍頭”,除了馬國進口水之外,還有蓄水池收集的雨水、海水淡化和新生水
因爲蓄水池收集的雨量實在有限,顯然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將會是新加坡未來的主要水源,由此而來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用水成本從來就不低廉。就拿今年一月建成的新加坡第五座新生水廠而言,造價是1億7000萬元。
至于海水淡化的成本,雖然因爲技術的突破,也變得可控了些(或許就因爲這,才讓水價足足穩了17年),但是綜合考量之下,其實成本也是在不斷漲!比較2005年落成的新泉海水淡化廠,和預料在2020年之前建成的濱海東海水淡化廠,首年成本價分別是0.78/立方米和1.08元/立方米,漲幅高了差不多4成。
目前,新加坡已有5個新生水廠,而在未來3年內,也會建造3座海水淡化廠,才能滿足大家對水源持續增長的需求。和這一切緊密相關的,就是高漲的用水成本。由此看來,連續17年沒有變過的水價,價值真的是被嚴重低估了,水費的大幅調漲,避無可避。
根據曆史資料統計,水價調高後,水費將保持在多數家庭每月收入的1%以內;而在所有家庭用戶中,3/4家庭的每月水費漲幅不超過18元,換句話說,每天才增加大概6毛錢。
事實上,考慮周到的政府,每年都有給予每戶家庭上百元的水電費回扣。今年爲了應對水費上漲,也給了額外的津貼,比方說,家庭比較貧困的一房式和兩房式組屋家庭,每月就能獲得多10元的水電費回扣,而按照官方數據,他們每戶現在的每月水費大概是26元,在水費調高後會要多付8~9元,那其實意味著他們最終的水費,還能少繳1元。
這樣津貼下來,其實每戶家庭真正調漲的水費,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多。
只是絕大多數人對于稀缺水資源所持的漫不經心態度,和政府認定的戰略高度,差得實在有些遠。現任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就曾提及2011年恰逢新馬第一份水供協議期滿之時,他問一些新加坡武裝部隊的軍官,2011年最重要的事件是什麽,答案多是當年大選後的政治新常態、總統選舉……,全場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那份最壞打算真會讓新加坡“渴死”的協議。
連身爲國家公務員的軍官都對水供缺乏危機感,可見大家對龍頭一開,水流就花花流出來的便利生活,看得有多理所當然。
如何扭轉水資源短缺的窘境,無非是開源和節流兩種。
既然求人不如求己,那增加水供最靠譜的做法,就是開源,新加坡通過科技手段,繼續進行海水淡化或是生産新生水。可惜有點難!
以新生水爲例,雖然目前生産的新生水量,已可應付新加坡每日用水總量的高達4成,但如果你以爲可以無限提高新生水産量的話,就是圖樣圖森破了。
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汙水處理系統中,回收更多的水意味著它的肮髒程度更高,顯然會使淨化工作變得更難,工序多成本高。撇開價格昂貴不談,扪心自問,有多少人心理上能過得了這一關?妥妥的閉循環,垃圾、廢水,越積越多啊!
當然,另一個做法—-繼續與柔佛當局磋商,達成新柔雙贏的方案—-也不是沒有可能,可這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嘛,“軟肋”被人拿住的滋味,不想再嘗。
所以關鍵還是要節流,鼓勵大家養成省水的習慣。
省水的事,其實不是第一天說了。可惜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既然水那麽不值錢,應該還好吧。平時就聽不少人說:每個月的水費便宜到才幾十塊錢,說水多麽多麽寶貴,誰信啊!
所以,必須通過漲價,來體現水的真正價值。一般上,大家對有價值尤其是貴的東西,更願意珍惜。說句題外話,爲啥不少家庭主婦覺得郁悶,因爲雖然她每天都很忙,但沒人給她發薪水,就體現不出價值,所以水費必須提高到能體現它的價值,才能讓大家因爲浪費而心疼,繼而逐漸養成省水習慣。
除此之外,議員也強烈建議,要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制水演習,讓大家切身體會到沒水喝、沒水沖涼、沒水進行工業生産的不便乃至痛苦,或許能給大家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從而自發養成省水的習慣。
至于有些人提出來的~水費的定價,可以像電費那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按照成本的上升或下降,相應進行調整,讓大家更有思想准備些,不要一下子漲那麽多嚇人嗎?你們可以一起來說下嘛,一種做法是水費一次過漲3成、捱掉所有的痛, 一種做法是水費年年漲,鈍刀子一下一下地拉,哪種做法會讓你更好過些?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