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5日),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舉行了一場關于張愛玲和南洋的講座。
以《視野之外、想象之內——張愛玲筆下的南洋和華僑》爲主題,是少見的以新馬角度解讀中文名著的嘗試,希望籍此爲大中華區尤其是張愛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獨到見解。
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16樓觀景閣(The Pod)可以俯瞰新加坡夜景:
講座原定于晚上7:30開始,6:30左右就有觀衆早早到場。
現場有超過200名觀衆,甚至有人帶著嬰兒一起來。
有的觀衆沒有搶到座位,直接席地而坐。
古有“坐而論道”,今有“席地聞道”
這場由新加坡眼主辦的講座,特地邀請到澳門大學曆史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楊斌教授,擔任主講人。深厚的文史功底,在新加坡十年任教和生活經曆,讓他對張愛玲作品有著得天獨厚的解讀角度。
楊斌教授
任教于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與文化系的孫愛玲博士爲分享嘉賓。她出生于新加坡,香港大學博士,在學術界之外,她小說創作收獲頗豐,獲得過新加坡金獅獎和全國書籍獎。
孫愛玲博士
台下嘉賓,也不乏新加坡的資深學者和作家。如《聆聽• 回望》的作者羅伊菲女士,她是資深作家,出版多本文集,組織的東華音樂合唱團,爲新加坡社會奉獻過不少精彩的演出。
從左至右爲孫愛玲、羅伊菲、郭振羽、王一
郭振羽教授,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新躍社科大學學術顧問。45年前,他從美國受聘南來,輾轉新加坡大學、國大、南大等高校,開拓了新加坡社會基礎研究。
王一畢業于清華大學和倫敦政經學院,一直從業于金融界,跨界寫《紅樓探玉》,趣解“紅樓謎案”,試圖挑戰“主流紅學界”。
晚上7:30,楊斌教授開講,解答了“爲什麽張愛玲可能沒有到過南洋,但是她的作品卻與南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個世紀疑問。
楊教授從張愛玲的家庭出身、成長經曆入手,分析了張愛玲和南洋的淵源。
孫愛玲博士身爲作家和學者,來解讀張愛玲,卻是以“低到塵埃裏”的資深迷妹身份,分享她在香港時,根據張愛玲小說,去親自尋找和體驗書中提到的地方。
楊教授重點分析了張愛玲的生活和婚戀經曆,孫博士則側重于她的教育經曆,兩位學者爲大家勾勒出了一個較爲豐滿的張愛玲的人物形象。
孫愛玲拍下張愛玲在香港生活過的地方,她幽默的講述引發全場觀衆陣陣笑聲~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還紛紛掏出手機,拍下了張愛玲在香港大學讀書時的成績單,妥妥的大學霸!
隨後兩位教授入座與觀衆一起討論。
現場提問環節,觀衆紛紛抛出了自己的疑問,有人好奇男性視角和女性視角的區別,也有人好奇小說裏的“真真假假”……
(現場提問的美女觀衆接受了我們的事後采訪,原來是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的高級助理主任魏嘉)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場以學術爲主的講座會吸引這麽多人,而且很多人都沉浸其中,那些深奧且有創見性的分析,也引人入勝。
講座結束後,觀衆都擁向售書台。
搶到書的讀者,有幸與作者王一、楊斌、羅伊菲、許振義合影,並得到了作者們的親筆簽名。
這位讀者,是第一位買下楊斌教授作品的人,不僅有了簽名,還和作者合影。
作家王一爲小粉絲簽名。
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博士也將自己的作品《布衣南渡——中國民間藝術在新加坡的傳播與變遷》 《義點義見集(續)》帶到了現場,與大家交流。
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到場嘉賓合影留念。
(哎,嘉賓們好像又被誰吸引了注意力)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爲我們中文社交媒體活動免費提供整個圖書館景觀最好的Pod,作爲講座的場地。
參與的學者和嘉賓也爲讀者和網友的熱烈反應深受鼓舞,新加坡的中文讀者能理解高質量的文化講座和作品,也願意爲大家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廣泛的渠道。
還沒有走出圖書館,接下來的幾個話題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歡迎大家關注新加坡眼,我們會持續爲讀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文化活動。
沒能到現場的朋友們也不用遺憾,新加坡眼也爲大家對這場講座進行了全程實錄,點擊閱讀原文 Read more即可觀看講座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