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美國工廠》紅遍網絡。這部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擔任出品人的紀錄片,詳細記錄了福耀玻璃進入美國後的得失,資方與工會的尖銳沖突成爲重點。
哪怕是鏡頭在旁邊,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依然態度鮮明地說“工會進來,我們就關門不做了”。那是在2016年,福耀剛剛在美國建廠。
不少員工想要在福耀建立工會。最終,經過各方勢力交戰,員工投票後工會沒能進入福耀。
近十年,大量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北美、東南亞、歐洲…….新加坡的中資企業目前超過7500家。中資企業在新加坡設立了協會
中國企業在新加坡爲什麽沒有像福耀在美國一樣的阻力?新加坡的工會在哪,它沒有存在感嗎?其實,新加坡的工會曾影響曆史,時不時幹出些震驚全世界的事。李光耀步入新加坡政壇正是因爲參與工會運動。上世紀50年代,他曾作爲律師爲百余個工會和協會擔任法律顧問,經常代表工會打官司,義務爲工會爭取利益。1952年,他爲新加坡郵電工友聯合會打贏的那場官司是成名作之一。8名工會領袖被釋放,李光耀(右二)帶隊慶祝,圖源:法新社1955年,新加坡在一年間便發生了275宗罷工事件,幾乎是每一個工作日都有人罷工。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1955年4月的那次福利工潮。警察與罷工工友在福利車廠外對峙,圖源:SBC documentary
警察以強力水筆驅散罷工人群,人群以地上的石子向警方反擊,事件造成不少人受傷。警方移開受傷的民衆,圖源:人民行動黨1954-19791980年,面對震驚世界的新航罷工,李光耀以強硬態度應對,恫言不惜解散新航,也不會接受新航的要挾。
來源:YouGuan 看天下可罷工事件之後並未銷聲匿迹,一直政府官員也牽涉其中。1986年,時任全國職工總會(職總,即NTUC)秘書長的是勞工部前任部長王鼎昌(後來當選總統),在沒有知會內閣的情況下,支持從事油田設備業務的 Hydril Pte Ltd 的工友罷工,讓時任貿工部長的陳慶炎大爲不滿。新加坡最近一次罷工事件發生在2012年。當時,在新加坡SMRT公司工作的中國籍巴士司機因不滿不公平待遇,舉行了大罷工。
司機罷工的原因在于他們不滿馬來西亞司機薪水更高,圖源:法治周末然而,或許是有感于1950年代的工會運動流血事件,上台後的短短幾年,李光耀和新加坡政府對工會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新加坡政府步步爲營,限制工會擴張權力。第一步,新加坡國會在1966年8月17日通過了職工會修正法令。法令規定,罷工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工業行動都是非法活動,除非取得大部分職工會員在秘密投票中的支持。新法令全面杜絕工人在重要行業的罷工權利,也全面禁止其他工會進行同情性的支援罷工。部長有明文權力,阻止工人在重要行業組織工會。
第二步,新加坡政府在1968年設定雇傭法令和通過工業修正法令,進一步規範了職工會權力,和工人的工作條件與待遇。 同時,李光耀之後也一直堅持由政府部長出任NTUC秘書長,由政府掌管工會,淡化工會抗爭的色彩。1963年,時任新加坡領導人的李光耀,在面對護士罷工時耐心向她們解釋情況法令推行起來相當不容易,當時有不少人因違反法令需上庭受審並被判刑。圖片來自莊明淵著作《廿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左派工運遭遇問題探索》
工人的反抗力量也很強,甚至初步發展成暴亂。1969年1月3日,李光耀派遣十多輛鎮暴車和三百多名鎮暴隊員到武吉知馬9英裏二關石廠,驅散正在進行罷工糾察的工人。
圖片來自1969年1月12日《陣線報》第315期
在對待2012年SMRT中國司機罷工時,雖然資方SMRT公司當天正式回應中國籍員工的要求,加薪25新幣。不過,一名中國籍司機卻因積極回應罷工被判監禁6周,29名主動參與非法罷工遭遣送回中國,50人被警告。
此事還引起了香港方面的注意,香港職工會聯盟發聲,遙指新加坡政府在“打壓”中國勞工。(不知道現在的香港……)
新加坡政府在對待罷工問題上,采用的一直是“胡蘿蔔+大棒”的操作理念。一方面,政府強硬的態度,以及略顯“嚴苛”的法令,禁止罷工行動,並收縮工會權力,以便政府有效掌控;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的政治設計,讓勞資雙方能夠充分對話溝通,從源頭上解決罷工産生的原因。197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全國工資理事會(National Wage Council),政府作爲斡旋人將勞資雙方帶上會議桌,定時討論工人加薪、花紅問題,並把這些問題與工人的生産力挂鈎。這樣一來,工人能得到應有的工資,資方也不必因罷工而蒙受損失,政府也能夠吸引外商投資,爲勞資雙方培養提供最適宜的環境。企業的成敗與員工的得失息息相關,勞資關系于是大大改善。全國工資理事會每年都會召開會議並制定年度工資標准,圖源:新加坡人力部
到了1977年,新加坡因罷工所損失的人工作日(man-days),從1960年的129893銳減至1001。
同時,NTUC也在努力在企業和員工之間搭橋,在保證員工利益的同時盡量減少損害企業的利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NTUC作爲代表說服人民接受減薪,協助企業度過難關,從而保住企業,也保住人們的生計。同時,政府也協助被企業裁退的員工另謀出路。這套雙贏的方案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使得新加坡順利度過難關,經濟逐漸好轉。
現在的新加坡政府,在嚴格控制工會影響社會及企業運營的同時,依舊在盡責確保職工的福利。由新加坡人力部(MOM)、全國職工總會(NTUC)和新加坡全國雇主聯合會(SNEF)的勞資政糾紛調解聯盟(TADM),便是專門幫助雇員和雇主解決雇傭糾紛的。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在今年表示,過去兩年中有超過80%的雇傭薪金索償案件都是通過TADM得到解決的。1963年,由左翼人士組建的新加坡工會聯合會(SATU)倒閉後,NTUC就成爲新加坡唯一的工會中心。現在,職總由59個附屬工會,5個附屬行業協會,12個社會企業,6個相關組織以及不斷增長的企業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組成。新加坡超過98%的工會成員都隸屬于職總工會。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很多……NTUC遍布新加坡各大領域,比如超市。NTUC Fairprice 職總平價合作社,它的其中一個宗旨就是降低國民生活成本,服務于工會。還有食閣。
甚至是保險領域,NTUC都有涵蓋。NTUC的權力不比一些西方國家的工會,但仍舊能量巨大。
實際上,工會權力巨大或許也未必是件好事,政府很少管控工會的法國,數萬名火車司機、教師、護士、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等公共部門從業人員曾在2018年3月舉行140余場大罷工。交通系統、公共部門癱瘓,數以萬計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過去100年來國家罷工天數Top10再聯想到最近的香港……國家或地區是否需要工會,各人自有評判。至少,《美國工廠》紀錄下的福耀,繞開了美國工會,使員工得到加薪,企業得到盈利。
至于新加坡1966、1968年的那幾條法令,和李光耀當年的強硬態度存在的意義,現在來看似乎是更加清晰了……
最後,針對《美國工廠》,雖然衆多觀影者認爲這部影片足夠真實,反映了中資企業在美國落地的困難(這種困難可能是因爲政策,也可能是因爲文化差異和建設理念)。但是,新加坡眼有幸采訪到了福耀的一名員工,詢問ta對紀錄片的看法。ta認爲,紀錄片的情況,和現實有些出入。
在ta看來,紀錄片最不真實的一點,在于影片導演只是將短短幾天的了解,以及感悟加進影片中,忽略了所見的不一定真實。
不過,ta卻贊同影片中關于美國員工拒絕改變的解釋。
福耀因爲某些商業原因,不可能迎合這些改變。福耀絕不可能讓步。
在中美兩國的工廠矛盾看似不可調和的情況下,美國高管的“出局”,看來是相當順理成章的。
至于影片中著重談到的工會問題……
或許是美方“高高在上”的態度,才是矛盾迸發的誘因。
所以,雖然輿論上對這部影片諸多稱贊,也提供了世界了解中國式工廠企業的一個機會,但對ta來說,裏面的內容和洞見始終還是不夠的。
什麽都說了,又好像什麽都沒說,主線模糊,是ta對于《美國工廠》的認知。
(注:文末采訪內容不代表新加坡眼觀點,部分敏感內容有所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