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六會考PSLE已經在這個月陸續展開。
爲了呼籲家長減輕孩子考小六會考的壓力,有一群家長,聯手推出了一個叫“Life Beyond Grades”(人生不僅限于成績)的活動。想要通過社會各界人士,來呼籲大家減輕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壓力,重新定義什麽是成功。
他們想要告訴大家,得到“A”並不是最重要的,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充滿激情、創新和適應力等特質,才是關鍵。
小學生們早在8月17日,就考完了口試。而昨天(9月14日),他們也剛考完聽力考試。關于昨天的聽力考試,朋友圈有話說…….
對于這樣的考題,元芳你怎麽看?
小六會考剩余的卷子將在這個月27日開始,一直考到10月3日結束。雖然才爲期短短一個星期,但是小學生們面對的壓力卻是巨大無比。
新加坡社會的kiasu(怕輸)性質已經深入人心。許多家長都覺得,任何東西都要從娃娃抓起,從小一定要打下良好的基礎,長大才能出人頭地。
盡管政府常常告訴大家,“Every school is a good school”(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但還是有不少家長費盡心思想讓孩子考上“名校”。
不同于小一入學,學生可以因爲種種因素被送入名校。(新加坡小一入學程序詳解)想要進入一所較好的中學,就必須考好小六會考。會考滿分300分,分數越高越能入讀名校。
因此,新加坡的小學生,幾乎每個都要上補習班,什麽數學、科學、華文、英文,幾乎每科都得補,一個都不能落下。
據統計,現在每年有120萬戶,也就是九成的新加坡家庭,會送孩子去至少850所受教育部認可的補習中心上課,花費高達每年11億元。
但是,這些花費到底值得嗎?成績真的就是一切嗎?小六會考成績真的會決定人生嗎?
“Life Beyond Grades”活動舉辦方提到,在科技日新月異、不斷進步的今天,50%現有的工作崗位,將在未來的15年裏不複存在。因此,是時候讓人們重新定義成功的意義了。
成功是超越考試成績,讓孩子擁有對于學習的熱愛,通過不同的途徑邁向成功和幸福的未來。
這個活動引起了許多新加坡各界成功人士的支持。他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小六會考時的成績,以及自己的心得和親身經曆。
新加坡藝人陳邦鋆在Instagram上發了一張自己舉著“219”牌子的貼文。
“我還記得當年拿到小六會考成績後,躲在房間裏哭了好幾天。219,這個數字告訴了我,我是一個平庸無用的人。這三個數字讓這個結論在我腦海中呆了好多年。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數字根本毫無意義,我們爲什麽要如此專注呢?!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有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我希望他們明白,成功有很多種形式。任何人不能決定你是否成功,除了你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的話,相信我們可以對現有的教育思維方式做出巨大改變,請和大家分享你的小六會考成績和自己的人生故事吧。”
新加坡電影導演陳子謙,也在Instagram上公布了自己小六會考168分的成績。
“當我上小學時,我的老師常常告訴我,如果我不擅長學習,我將成爲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她說,追求藝術是沒有前途的,除非我想在未來給組屋上漆。但是,我認爲學習並不局限于課堂。它是一個終身的過程。這並不意味著學習不重要。無論你做什麽,都必須盡力而爲,並堅信這些付出都會和未來連接起來。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分數和故事吧,期待聽到大家的人生旅程”
SLOWHOUSE的創辦人,也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拿到小六會考成績的那天。那天我覺得自己太讓父母失望了,那天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因爲我將去一所不爲人知的中學,我覺得自己沒有前途了。那是失敗的一天 。 我的父母驚慌失措,四處求著想要讓我進入所謂的好學校。那天我媽媽問了我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你爲什麽這麽糟糕?
他們對我失望至極,在那段時間,我差點就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爲我覺得如果連我自己的父母也看不到我的優點,誰又會看到呢?值得慶幸的是,因爲我恐高,所以沒有從12樓跳下的勇氣……
不過,後來我成功從這段陰霾中走出來,繼續前進。我成爲中學裏的年級前三,就是想向父母證明我不是失敗者。但是,我卻一直對在學校裏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它們沒有讓我兩眼發光、讓我的大腦滿足。之後我轉去了理工學院。我毅然而然地選擇了設計系,它是我的熱情所在。而如今,它在我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畢業後,立刻被3家公司看中。我從未感覺到自己有這麽多的自我價值。
如今,我的父母已經改變了他們對成績的看法,看到我們幾個兄弟姐妹,以各自的方式取得了不同的成就。我相信他們當時如此重視成績,可能是收到了社會的影響。
現在我看著學生們因爲小六會考面臨如此大的壓力,有的甚至才9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知道這種感覺。我知道因爲成績不好而被拒絕的感受。我爲他們感到難過。這就是爲什麽,我想要分享我的個人故事,想讓所有家長,學生,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知道,這些成績毫無意義。
不要讓成績定義你。 讓你的激情,夢想和價值觀做到這一點。 讓年輕人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因爲是時候讓他們定義自己想要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