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2月14日凌晨,美國央行宣布加息,這已經是美國今年內第3次加息,結果立馬引發全球主要經濟體恐慌。那美國加息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在哪裡,我們又該如何提前做好風險隔離?今天的重磅文章,值得你好好讀一讀。
該來的還是來了,一切毫無懸念。
14日凌晨,美國人又扔了一顆金融核彈,宣布加息0.25%,也就是25個基點,這已經是今年內美國第3次加息,也是自2015年末啟動加息以來的第5次。
很多人以為跟自己沒關係,但這就跟美國要減稅一樣,影響是一環扣一環的,最後還是會波及每個中國普通人。
在當今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們每個人都難以獨善其身,我們都跟金融緊密結合在一起,無論你是山野村夫還是身居廟堂高位。
事實上,現在國內市場已經一片恐慌,金融機構之間的借貸利率也跟著開始飆高。那麼,美國加息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會體現在哪裡呢?
-01-
什麼是加息
加息,意思就是指提高基準利率水平,但是由於各個國家的基準利率參考標準有所不同,所以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這個基準利率指的是借貸(存款)的利率,在借款周期既定的情況下,利率一增加,需要償還的利息也必然增加,也就是說債務會更加沉重,還的錢會更多。
反過來,在存款周期既定的情況下,存款利率增加,存款的利息也增加,收益也跟著升高。
至於美國加息,指的是增加商業銀行從美聯儲借錢的利率,通過影響銀行的借貸成本,意圖迫使銀行主動提高居民和企業的借貸成本。
換句話說美國的銀行要不要跟著抬高借貸利率並不是統一的,完全是市場在博弈。
所以,美聯儲加息後,影響到居民和企業身上的利率,就不是我們看到的聯邦基準利率了。
因為銀行之間的經營情況不一樣,有的利潤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所以不同銀行可能會因為市場競爭的原因,有的跟著抬高給企業或者居民的借貸利率,有的則反過來趁機降低借貸利率,做「薄利多銷」的生意。
而中國的加息,加的是居民和企業在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一般情況下以1年期存款利率作為重要參考基準。但存款利率一增加,貸款利率也會同步跟著增加。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加息的影響上,中美兩國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在貸款的角度上體現得更明顯。
因為美國加息則不一定會增加所有企業和居民的借貸成本,但中國加息會直接增加居民和企業的借貸成本,直截了當。
-02-
如履薄冰的中國央行
上面我大費周章跟大家解釋了美國加息和中國加息的不同點,但無論如何不同,加息這件事都是直接反映在存貸款利率上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存貸款利率同步在增加。
所以美國這次一加息,聯邦基準利率區間就已經上調到1.25%-1.50%了,與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1.50%僅一步之遙。
也就是說美聯儲只要再加一次息,名義上美國的利率就已經超過中國的利率。
如果隨著中美兩國的息差越來越小,原來留在中國的資金,無論是本國資金還是國外來的熱錢,都會更有動力往美國那邊跑,資本天生都是逐利的。
而資金逃出國門,是要換成美元外逃的,這無疑就會削減中國以美元為基礎的外匯儲備。
美元外匯儲備如果逐步減少,那人民幣的印發理論上也要跟著逐步減少,因為人民幣的發行是盯緊美元來發行的。
但事實上人民幣的發行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盯緊美元,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外匯儲備在減少,但人民幣卻在不斷地印發,這就會導致以人民幣來計價的國內資產泡沫越來越大。
因為你沒那麼多美元,卻還印了那麼多人民幣,貨幣實際上在貶值,錢是不值錢的,資產價格價格會越來越高,比如房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現在國內金融系統已經處於危險的邊緣了,中國央行也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所以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強調金融系統去槓桿,也就是減少債務,減少債務的源頭就是避免錢隨便印。
央行為了防止錢繼續這樣下去隨便印,那只能降低商業銀行借錢的動力,降低動力的一個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提高借貸利率。
所以,我們看到就在昨天美聯儲宣布加息後,央行隨後就宣布提高逆回購和MLF的操作利率,把7天期和28期逆回購利率以及1年期MLF分別提高5個基點。
提高這些工具的利率,就等於每次銀行支付給央行的利息會更多,央行收回來的錢會更多,市場的貨幣就會變相減少。
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很眼熟,是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美聯儲加息模式。通過影響銀行的借貸成本,調節市場上貨幣的供應數量,讓錢變得更值錢。
所以,即使是中國的基準利率沒有提高,但是市場利率卻一路走高,也正是這個原因。
而且現在是年底,本來金融機構就挺缺錢,我們可以預期這段時間理財產品的收益會更高,因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為了攬儲,只能提高利率。
-03-
變相加息其實早就開始
你別以為這是央行第一次這麼干,美國今年三次加息,其實央行今年也已經三次悄悄地變相加息了。
第一次在1月24日,提高了操作利率10個基點,第二次在3月16日,提高了操作利率10個基點,第三次就是昨天,在12月14日提高了操作利率5個基點。
這裡面的數字其實很值得玩味,央行今年第一次變相加息,是在美聯儲宣布加息後一個月才跟著加,第二次則是開始同一天變相加息,第三次變相加息幅度則不及前兩次。
為什麼?
從央行的變相加息節奏和幅度來看,說明了受制於國內經濟的實際情況,加息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顯得越來越被動。
央行為什麼這麼干,道理其實很簡單。
如果中國不加息,中美利差就會不斷收窄甚至美國利率超過中國,資本是逐利的,如果美國的利率高,錢就會更多往美國跑。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從美國2014年開始停止QE後,再到2015年末開始加息,中國的資本就一直處於外流當中,外匯儲備從4萬億美元消失了1萬億美元。
好不容易才在今年穩住資本,外匯儲備稍稍回升,如果美國利率超過中國,那資本必然也會繼續外逃。
所以央行不能任由美國加息,卻紋絲不動。但是直接上調基準利率影響太大了,因為中國的債務壓力巨大,哪怕加息一點點每年要多支付的利息都非常龐大,這會讓市場非常恐慌。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總債務244萬億元(不含外債),外債規模估計在1.5萬億美元,中國合計的債務大概是255萬億人民幣。
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帳,如果中國也跟著加息一次,直接提高基準利率,幅度跟美國一樣只需要0.25%,每年光是利息都需要額外增加6375億元。
記住,這只是根據去年的總負債算出來的利息成本,如果按照今年總負債來算肯定不止這麼多。再說了,實際的總負債是不是只有這麼多我們根本不清楚,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大家看到沒有,只需要加息一次,直接提高基準利率每年都要增加這麼多的利息成本,你還能認為央行敢跟著美國那樣一步步加息嗎?
顯然,這是無法承受之「輕」,看起來那麼一點點的調整幅度,但由於總數太大,所以央行很痛苦啊,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如果緊跟美國那樣的加息方式,只要利率加到一個還不起利息的臨界點,就會形成大規模違約潮,大家一起玩完,直接引發金融危機釀成整體性的經濟危機,再變成社會危機……
再說了,哪怕現在是變相加息,提高商業銀行間的借貸利率而不是調整基準利率,從央行今年這三次變相加息的動作來看,我感覺也是強弩之末,央行差不多沒轍了。
但國家一直在強調,不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監管的底線,但局部的違約是允許的。
所以我認為央行是不會也不敢直接上調基準利率的,所以就用了這種變相加息的手段,讓市場自己慢慢擠出泡沫。但由於債務真的太高了,市場擠出泡沫又談何容易。
這就是既加息又不加息的做法。
同時我可以判斷,如果明年美國繼續啟動更大規模的加息潮,央行會進一步鎖緊貨幣供給的水龍頭。
這意味著未來很多承受不起利息成本的中小金融機構,會因為資金鍊條斷裂開始大面積違約甚至引發倒閉潮。
我可以再說一個事情,2015年3月底國務院正式發布《存款保險條例》,該條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根據條例,銀行如果倒閉最高償付限額為50萬元。
此外,銀監會正在起草《商業銀行破產風險處置條例》,正在加快推出銀行破產條例,這其實意味著銀行也可以破產的時代將要到來。
到時就會發生監管層嘴裡說的「允許發生局部的違約」,想想就不寒而慄,你還真別以為上層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04-
留給你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經濟在下滑是事實,容不得我們迴避,無論你再怎麼歲月靜好,對經濟金融的形勢不聞不問,你最終都會被這個時代裹挾而走。
我們已經可以非常清楚看到,留給央行變相加息的政策空間已經很小了,哪怕接下來央行會搞什麼「定向加息」、「定向降准」來調節市場的貨幣供給,但也只是權宜之計。
既然未來若隱若現,那你是不是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努力把風險降到最低呢?
從買房子、投資、理財、消費和做生意等方面,我有10點建議給大家參考,也是我今年一直在強調的幾點。
1、如果你真的很有錢,你也不用天天喊著買房子,除非你全款買房子,不需要背負債務。
2、哪怕你不需要背負房貸,但買了那麼多房子以後也不一定可以套現。因為為了防止系統性金融危機,國家已經開始在逐步凍結樓市,未來肯定是冰封狀態。
一旦冰封,你買的房子哪怕房價漲上天,你賣給誰?你無法賣出去又如何套現,無法套現的投資又有什麼意義?
3、中小金融機構非常缺錢,肯定也會發行債券,如果你想購買這些債券,你要小心這些機構是否真的能還你的錢。
4、市場上又會出現什麼原始股之類的騙局,誘惑大眾去購買,你應該拒絕,因為我可以確定你會血本無歸。經濟越差,騙局越多。騙局多的時候,也是經濟差的時候。
5、如果買銀行理財的話,你要知道現在銀行理財是凈值型的,也就是說不保本保息,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6、如果買的是網際網路理財產品,你要關注背後這些產品的資產端是否比較容易變現或者比較優質。
7、如果你是做實業的,同時你無法短期改變產品的銷售市場(比如是以歐美市場為主的),那就不要一味擴大規模,因為歐美跟我們的貿易戰已經打響,而且歐美市場的需求也在萎縮。
8、過度消費真的不是好習慣,時代變了,你的思維也要跟著變,你需要手頭留足一些現金流,這些錢可以放在貨幣基金。
9、嚴格控制你的債務水平,不要過度負債。
10、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上進一點,多利用業餘時間充充電,千萬別失業。
時間是前進的,但歷史不一定是前進的,未來已來,切莫總是覺得歲月永遠一直靜好。
羅曼羅蘭有一句話,我一直拿來自勉: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看清風險,是為了提前做好準備,但我們依然熱愛生活。不過我認為現在有一種人以後是最沒有生存能力的,那就是一味盲目樂觀而不知收縮的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很多事情已經開始出現變化了,無法講太多,自己好好體會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財經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