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娘惹文化與習俗,一直抱著很濃厚的興趣,或者說我對有曆史感的事物,一直保持著強烈的欲望,所以無論是新加坡,還是馬六甲,只要有機會,我都會遍尋峇峇(巴巴,baba,一聲)娘惹們的足迹,試著去感受這個特殊群體的一切。機緣巧合中,我有幸認識了一個新加坡的峇峇娘惹家庭,不僅是我和家族中的同輩成爲了朋友,老爸老媽也和叔叔阿姨成爲了好朋友,小象也是和他們的外孫女一起玩大的。每年春節,娘惹叔叔阿姨家,就成了我們一家必須要拜訪的地方,這個傳統已經保持了6年。
峇峇娘惹是土生華人的自稱,這陌生的字眼,也帶出了衍生文化的小衆性,如果不是因爲移居新加坡,我對他們也是知之甚少,簡而言之,土生華人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後裔,他們和當地人通婚,後代男性稱爲峇峇(巴巴),女性稱爲娘惹。這些峇峇人,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是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不過現在如果一個華人與馬來人的混血後代,已經不能稱爲峇峇娘惹了,有句俗語叫“三代成峇”,土生華人,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産物。今天就來帶領大家去看看真正的峇峇娘惹家族是如何慶祝春節。
通常的峇峇娘惹家族都比較富有,這得益于他們身體裏華人的勤勞和智慧,早年間遍布馬六甲的各種種植園礦場,幾乎都是被他們所壟斷的,到了現在,新加坡的峇峇娘惹家族也大部分生活的不錯,即便這樣,即使社會已經進展到女權主義盛行天下的今天,娘惹們依舊保持著古老的傳統,勤于操持,煮的一手好菜,特別在華人新年這樣重大的節日裏,她們的重視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
叔叔阿姨和大女兒一家住在這棟三層樓的獨立排屋,其他子女單住,每年春節期間,這棟房子裏都會擠滿了來拜年的親戚朋友,最少的時候也有十幾個人,拜年的親友絡繹不絕,除了問候,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阿姨煮的娘惹菜,因爲已經很難在外面餐館裏找到相同水准的菜色了。
叔叔阿姨以講峇峇話爲主,這是一種大部分福建話+小部分馬來語的特殊方言,他們也講英文,最不擅長的就是華語,不過爲了和老爸老媽溝通,他們也很努力的說著華語,有時也要依靠我們來解釋。阿姨在每年春節前一個月就要開始准備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炊具就是炭火爐,她堅持說炭火煲出來的湯頭才夠好喝,于是這個炭火爐要在院子裏呼呼的燒上整個春節。叔叔阿姨的家裏有福建和峇峇的兩種飲食習俗並行,除了娘惹菜,還要一起來圍爐,就是吃火鍋,可是他們的火鍋卻和我們中國人截然不同,他們的火鍋主要靠湯頭的鮮甜來帶動食材的味道,不使用任何蘸料,乍一看下,感覺有點太清淡了,可是吃起來卻別有一番純粹的風味。
先來看看火鍋,這一鍋湯頭是用雞骨和魚頭,在炭火爐上慢慢熬出來的,上桌的時候再放進芋頭塊,湯頭一翻開,就有濃郁的香味傳來。
這些就是火鍋的涮品,爲什麽我要事無巨細的把這些東西都拍下來呢,如果只是讓大家看看他們的食材與我們的不同,那也太小兒科了,還有一個會讓大家驚訝的原因,也是以下所有驚訝的起點,這些食材裏,除了魚蝦海參鮮貝是不需要料理,直接切來就可以吃的,其他全部的東西,都是阿姨自己做的,對的,你不用驚訝,那些不是超市裏買到的冷凍食品,各種魚丸、各種魚茸釀進各種豆腐,都是親手制作,把嘴巴關上,繼續往下看。
經過炭火高湯洗禮的紅石斑魚頭,讓我吃出了螃蟹的鮮味,從來沒有想象過不加任何蘸料的火鍋竟然如此美味。
看過了火鍋食材,再來看看正宗的娘惹菜,以下的菜品全部出自阿姨的雙手。
娘惹辣椒醬,這是峇峇娘惹們吃飯時不可缺少的調味,除了辣椒,裏面也有其他香料以增加口感,這裏要明確一下“香料”的概念,香料不是那種薰衣服的香水;也不是神秘莫測的植物,比如常見的蔥、姜、蒜,不常見的豆蔻、肉桂、香茅,都統稱爲香料。
這道小涼菜叫做achar,類似我們的小腌菜,它是酸甜微辣口味,主要材料有黃瓜、胡蘿蔔、洋白菜,黃梨、菜豆等,配以各種香料腌制而成,阿姨說,材料處理好後,要經過太陽的曬制才能去除掉水分,保證口感爽脆,而炒制醬料也是關鍵。
咖喱雞,大家都吃過,但是娘惹風味的咖喱,你就不一定吃過,它不像印度人的咖喱那麽濃重,也不像馬來人的咖喱那麽辣,它是多層次而醇厚的味道,這道咖喱是阿姨的招牌菜之一,不需要配飯,我也能吃下一大碗。
Popiah,娘惹薄餅,它起源自福建,被明末移民一路帶到了馬六甲,也一直這樣的傳承下來。娘惹薄餅已經不同于福建薄餅,在內陷裏做了變化,它已經由肉類爲主料演變爲以沙葛這種東南亞常見的根莖蔬菜作爲主料,再配以香料炒制成餡,卷制時加入花生碎、辣椒醬、蝦醬、芫荽。而把餡料加進碗狀的脆餅殼內,就成了另外一道我最喜歡的娘惹點心,kuih paiti。
娘惹五香,用腐皮包裹住以雞肉和馬蹄制成的餡料,放在油鍋裏炸制而成,馬蹄爽脆,雞肉鮮嫩,油炸過的香口,一吃就停不下來。
這是阿姨的又一個拿手菜,也是鎮山之寶,娘惹黑果焖雞,吃過這道菜的人少之又少,更沒有聽說過黑果這種東西。黑果,娘惹稱爲buah keluak,它是一種外殼堅硬的熱帶植物,它的果肉略帶辛辣,有著一種特殊的香味。制作黑果焖雞,大約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首先要把黑果放在水裏浸泡至外殼軟化,然後削掉果殼的一段,把果肉取出,與雞肉碎及提前炒好的香料攪拌在一起,而炒制香料就需要半天的時間,再把果肉混合物塞回黑果殼呢,讓它看起來恢複原樣,處理好的黑果,與雞肉一起焖煮,直到湯汁濃稠,這道菜才算大功告成。是不是脍不厭細?所以阿姨也只在每年的春節才會做這道大動幹戈的硬菜。
這就是黑果。
挖出果肉來吃。
空殼。很多人無法接受黑果的味道,但是我卻喜歡。
沒有漂亮的餐具,也沒有精心布置的餐桌,但是食物的美味足以讓我們低頭狂吃。
吃完飯以後,再來一個小高潮,那就是娘惹甜品,這些春節期間的年餅,每一粒都是阿姨用家傳的秘方和方式親手做的!
其貌不揚的kueh bangkit和娘惹雞蛋卷,前者是入口即化,後者是薄脆濃香。
和超市賣的黃梨塔完全不同,有些人也會自己烘焙黃梨塔,不過黃梨餡大多數是買來的,阿姨的黃梨餡也是自己做的,看著絲絲的黃梨果肉,你應該能想象出它的味道有多麽獨特。
Kueh Lapis 千層糕,要把液體分層來烤,需要花費多少功夫,不言而喻。
這兩樣傳統的娘惹糕是給我們帶回家吃的。
食物介紹完畢,來看看我的娘惹阿姨,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不過依舊能看出年輕時的風采。
最後是我和我的好朋友
每年春節,阿姨都不厭其煩的准備如此豐盛的美食來招待親朋好友,她的廚房很大,東西很多,擺滿了各種香料,也充滿了各種笑聲,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回到廚房的意義,不管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只要能讓愛的人感到高興,自己感到幸福,這就是值得的。謝謝您,娘惹阿姨,帶給我們如此豐盛而溫暖的一餐!
感謝作者波希米亞檬檬授權新加坡眼平台分享。更多文章請查看新浪微博@波希米亞檬檬 和新浪博客@波希米亞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