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被爆出,將有一條路以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命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南洋大學,是並列QS“亞洲第一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身,但對于陳六使這個名字就很陌生了……他,是曾經的新馬膠業巨子。他,曾創辦了第一所海外華文大學。他,在李光耀掌權的第二天被褫奪公民權。(陳六使,1897—1972年) 16歲上小學的膠業大亨
陳六使1897年出生于中國福建省集美鄉,他父母早喪,家境貧窮。直到1913年,陳嘉庚出資創辦集美小學,16歲的陳六使才接受教育。但只上了3年學,他就南下到新加坡謀生。(集美小學木質校舍)
在陳嘉庚的謙益公司工作9年後,陳六使與兄弟出來自己開公司,短短10年間就晉升新馬十大膠商之一。1950年他當選爲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會長,這是新加坡華商最高組織。同年,他也成爲了新加坡最大的宗鄉會館——福建會館的主席,他的前任是陳嘉庚。陳六使在華社有著崇高地位,人們通常尊稱他爲“六使伯”。
建一所華人自己的大學
那個年代的華僑領袖,深信“教育興國”的理念,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辦學,陳嘉庚是,林文慶是,陳六使也是。五十年代,福建會館當時屬下有五間學校,其中崇福、光華、南僑的新校舍,皆在陳六使任內興建。(現在的崇福學校)然而,陳六使漸漸發現一個問題,孩子們從這些中小學畢業後,就不能繼續接受教育了啊!華校生傳統的升學途徑是到中國上大學,但1949年之後,英國與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無往來,而當時新馬唯一的大學是馬來亞大學,英文授課,華校生很難進入。于是,1953年陳六使正式倡議集合華社力量,創辦一所華文大學!並即席捐獻500萬叻幣(新加坡幣的前身),作爲建校基金,福建會館也捐了五百二十三英畝土地。(南洋大學動土典禮)一時間,新馬華社的工商界、文教界、勞動界沸騰了!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捐建雙連學生宿舍一座,大華銀行創始人連瀛洲捐款25萬叻幣,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李光前承諾認捐1953-1957五年所有捐款總數的10%,約合100萬叻幣……不光如此,工人、三輪車夫、小販、理發師、舞女、妓女等紛紛加入進來,有錢的捐錢,沒錢的就用義賣、義演等活動以盡綿薄之力。他們自己沒讀過什麽書,只是單純希望兒孫後代,有機會進一所華人自己的大學。 (小販賣花捐款)最終,這所大家捐建起來的海外第一所華文大學,被定名爲“南洋大學”,以紀念先輩南來開荒拓土的功績。
不被承認的大學
南洋大學終于在1956年3月15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儀式,當南大校旗在圖書館前升起時,千余觀禮人群高喊“南大萬歲”!(南洋大學升旗典禮)就在大家還沉浸在南洋大學開學的喜悅中時,現實卻給了夢想一記響亮的耳光,自建校以來,新加坡一直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經過多輪教學改革之後,一直到1967年12月,政府才宣布承認南洋大學學位。隔年5月25日,南洋大學第九屆畢業生才第一次接到受政府承認的畢業文憑。
陳六使被褫奪公民權
然而南洋大學的創辦人陳六使,早在大學學位承認前,就不得不退出學校了……
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處于馬共威脅時期。
由于“陳六使曾經積極與堅持地和南洋大學的反國家的共産黨人合作,包括鼓勵南大校友參加政治活動,並且資助一些人加入社會主義陣線,在大選中與人民行動黨候選人對抗,……抨擊政府,……故意繼續給這些危險的反國家份子掩護”,新加坡政府對陳六使展開調查。
李光耀在《李光耀回憶錄‧山雨欲來風滿樓》寫著:“我們決定對一批知名人士采取行動,以期收懲一警百之效。這批人曾替共産黨人出面做事,他們以爲憑著自身的財富和他們在華社中的地位,可以免受懲罰。在我們的名單裏,陳六使名列榜首。他是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名譽會長,也是南洋大學的創辦人。我心裏早就盤算著,一旦政府具備政治實力,將會找他算帳。”
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聯邦正式成立,9月21日,李光耀帶領人民行動黨贏得新加坡自治政府大選。就在李光耀政府掌權的第二天,政府宣布褫奪陳六使的公民權!政府的調查報告認爲,“陳六使雖未親自發起任何活動,但由于彼之許可,及對南大在籍學生與南大職員中之若幹畢業生成員有礙國家安全之行動未加制止”,所以導致“南大在治安上成爲馬來亞之嚴重問題”。(南洋大學學生和平請願,恢複陳六使公民權)此後數天,馬來西亞聯邦中央政府的保安部隊進入新加坡,逮捕超過20人,包括五名南大學生和七名南大畢業生。南大學生報《大學論壇》的出版准證也被撤銷。1972年9月11日陳六使與世長辭,享年76歲。他出殡之日,南洋大學師生將校旗覆蓋在他的靈柩上,送殡行列多達7000人,浩浩蕩蕩,莊嚴肅穆,沿途成千上萬民衆瞻仰,秩序井然。
最悲壯的大學
《李光耀回憶錄》中寫道:“南洋大學堅持以華文作爲媒介語,後來面對學生來源減少、放寬收生條件導致水平下滑、畢業生出路有限。”
其實南洋大學不是沒有試圖“自救”過,它在學制、課程、人事、教學語言等方面,都進行了變更,甚至成爲一間以英文爲主要教學語文的大學。然而,它最終沒能挺過去。南洋大學理事會于1980年4月5日決定南洋大學應該同新加坡大學合並,成了今天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徽由南洋大學和新加坡大學校徽組成)這所中國大陸與港台境外唯一的華文大學,僅僅存在于世25年,被很多人稱爲“最悲壯的大學”……(南洋大學被關閉時,南大牌坊上面的題詞也被鏟除,淪爲無字牌坊)和這塊牌坊一起消失的,還有早在1974年(陳六使逝世之後兩年),南大理事會鑄造的供人瞻仰的陳六使銅像,在兩校合並後,便被藏于倉庫裏,塵封多年。
也許有些人和事就是用來懷念的……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後來在1991年進行重組更名爲南洋理工大學。從90年代初,馬共走出森林,放棄武裝鬥爭。新馬一帶氛圍輕松了許多。新加坡著名語言學家、時任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主任周清海教授在《人生記憶》一書裏提到,“1994年,中華語言文化中心成立後,我就把塵封已久的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先生的銅像,正式擺放在中心的會客室前”。
(圖源:Jesse W)
兩年後,這個銅像又被轉移到中華語言文化中心所在的華裔館底層的樓梯口正中,非常顯眼的位置。而這個華裔館,也是當年南洋大學的中樞行政樓。
(現在的華裔館)
隨後,南洋理工大學1995年在校園內立起了一個複刻版的南洋大學牌坊,陳六使也跟著這個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大學,重新被人們記起。(位于現南洋理工大學雲南園中的“複刻版”)1998年,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推動籌款,籌得170多萬新元,政府以“一對一”的方式資助,共得340萬新幣,在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設立了“陳六使中華語言文化教授基金”,邀請傑出學者前來南洋理工大學講學。其實這些年來,對于“南洋理工大學”複名爲“南洋大學”的建議,並不在少數。“南洋大學”,區區四個字,蘊含了太多太重的情感。
(位于裕廊西93街和文禮地鐵延伸線相交處的原南洋大學校門)周清海教授認爲:主張複名的大多數是前南洋大學校友,他們對南大難以忘懷,其中有些人不認同與南洋大學合並之後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另有一些懷著政治失落的感情,希望以複名來證明李光耀當時決定關閉南洋大學的錯誤。這些爭論不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或大學名稱的問題,而是帶了濃濃的政治氣息,尤其在馬來西亞的南洋大學畢業生的網站上,政治氣息更爲濃厚,敵意更爲明顯。和南洋大學複名一起被提及的,還有陳六使的公民權。2003年,新加坡多媒體藝術家陳瑞獻在接受南洋理工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而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提出“恢複南大倡辦人陳六使的身份和尊嚴”的建議。一直到2017年,反對黨議員、南洋大學校友劉程強在國會裏提出詢問,政府正式答複:“有關已故陳六使先生公民權,狀態至今未變”(“There has been no change in his Singapore citizenship status since then.”),換句話說,陳六使的新加坡公民權未恢複。 陳六使的公民權尚未恢複,然而,10月13日,南洋理工大學傳出,校內將一條道路將以陳六使命名,另有一棟建築以新加坡福建會館命名!命名儀式將在10月19日下午四點半,在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舉行,由教育部長王乙康揭幕。這是不是也算是承認並正視了陳六使對南洋理工大學以及新加坡教育的貢獻?看來,這頁等于是翻過去了。
據悉這條路並不是大路,更不是主幹道,或許,這也間接說明了新加坡政府的一些姿態……
無論如何,向前看,比起糾結過去,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