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四大官方語言的現況如何?
這是8月26日下午新躍社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主辦的英語講座:“故事演變中:述說我們的今天與明天”(Storying Change: Narratives of Today and Tomorrow)嘗試要回答的問題。躍大作爲新加坡唯一一所設有英文、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文學和語言課程的本地大學,每兩年都會辦一次有關本地語言的論壇。今年特別請了五位在政界、學界、媒體界和劇場界的人士就四大官方語言在新加坡的狀況提出看法。結果除了英語之外,好幾位主講嘉賓都對各自母語的現狀憂心忡忡。
關于母語現狀的討論我們都聽的很多,但作爲華人我聽到的往往只是華語的情形。私底下偶爾也會和友族的同事了解一下馬來語和淡米爾語的狀況。但在公開場合聽華族、馬來族和印族的雙語精英共同以英語來陳述各自母語的慘狀這倒是頭一遭。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在新加坡大勢不妙之程度不太一樣,但都面對英語的強勢擠壓。
以2015年的統計數字來看淡米爾語的前景最不樂觀,44.3%印度人的家庭用語是英語,只有37.7%使用淡米爾語。華語的狀況稍微好些,有46.1%的華人在家中使用華語,37.4使用英語而16.1%使用方言。馬來語的情況最好,78.4%的馬來人在家庭中使用母語,只有21.5%使用英語。三大母語作爲家庭用語的情形雖不盡相同,但有個趨勢卻是共通的。那就是英語在各族家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
這個趨勢如果持續下去,部分人士擔心新加坡會逐步成爲一個完全使用英語的單語社會。這讓我想起建國總理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一書中提過“我說英語比華語好,是因爲我早年學的是英語。但是,即使千年萬代,我也絕對不會變成英國人”的這番話。同樣的新加坡就算成爲一個完全使用英語的單語社會,即使千年萬代,也絕對不會改變我們是亞洲國家的事實。身處在亞洲,作爲一個主要以亞洲移民及其後代組成的國家,如果連代表亞洲身份的母語尚且不保,甘心成爲自身文化的孤兒,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中會是個怎麽樣的定位?
華文、華語使用率和程度持續下降已經不再只是華社的問題。而是包括馬來文、馬來語和淡米爾文、淡米爾語在內,我國三大種族母語所共同面對的問題。要如何讓母語重新回到我們生活中,讓四大官方語言在我們的社會中都各自有發展的空間? 而不是此消彼長,一語獨大。這個問題不僅考驗政府的智慧和決心,更提醒每一位國人他們所選擇的日常用語不僅界定他們是誰,更界定新加坡是個怎麽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