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組數據,韓國一人戶和兩人戶的微型家庭數量迅速增加中,已超過全部家庭戶的一半。而在一人戶成員中,30-39歲的比例最高,有18.3%,其後依次是70-79歲、20-29歲。至于男性和女性的數量,則大致相當。
這種一人戶獨居家庭的社會現狀,其實並不單單存在于韓國。在新加坡,你最常看見的家庭類型,不是父母+孩子的核心家庭,丁克,抑或三代甚至四代同堂,單人戶同樣越來越多。比方說,老年人喪偶、年輕人出社會工作……,都讓獨居的現象更普及。
其實不單新加坡,世界各地的獨居家庭數量,近年來的趨勢基本都是只多不少。
比方說北歐國家,挪威、芬蘭、丹麥,以及瑞士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有超過1/3的家庭是單人戶,一向是獨居模式最爲盛行的國家。
▲挪威首都別有風情
至于亞洲的情況,獨居老人和獨居年輕人的性別特征很明顯~~
獨居的老年人,因爲絕大多數是因爲喪偶,而女人的壽命普遍高于男性,因此這部分人群多以女性爲主;
獨居的年輕人,主要是因爲晚婚、離婚以及遷徙等,相對而言,就男性居多,因工作遷徙的女性只占很小一部分。
而亞洲和歐洲年輕人的獨居情況,又稍有不同~~
在西方社會,獨居可以看成是中産階級生活方式的標志。的確有一部分亞洲年輕人,因爲經濟獨立又擁有廣泛的社交網絡,自然就更傾向于自由自在的獨居生活。
更爲客觀的獨居原因則是—-相當比例的亞洲年輕人,是外來勞工或者工薪階層,他們主要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才被動選獨居。
▲這樣的集體宿舍,因爲大家是被動湊在一起,其實也是獨居
雖然在亞洲,目前獨居家庭遠不及歐美國家的普及,但專家預計,亞洲增長最快的一種家庭類型,就是獨居家庭。不斷降低的生育率和結婚率、不斷提高的離婚率以及人口遷徙的趨勢,都會讓獨居家庭在未來幾十年裏越來越多。
到2020年,全球獨居家庭最多的十個國家中,就會有四個亞洲國家。其中的中國和印度,因爲人口和家庭的基數都大,顯然會名列前茅。
東亞發達國家和地區獨居家庭的比例比較高。像在日本,有32.4%;至于韓國和台灣,也分別達到了23.9和22%。
難怪以前就有所耳聞,全台灣的年輕人都湧到了台北;也曾看見新加坡明星白薇秀在她主持的節目中,介紹日本的貓島,說島上有100多只貓,只有16個居民,就是因爲年輕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
相對而言,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像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尼泊爾等,獨居家庭的比率遠低于10%,就小了很多。
一起來看新加坡的情況~~
2014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新加坡的獨居家庭,在2007-2008年間有11萬5547個,到了2012-2013年,就有14萬5386個,增加了1/4多。在這五年間,獨居家庭占全國總家庭數的比率,也從10.6%增加到了12.2%。
更加特別的是,新出現的獨居住戶,多屬于受教育程度及收入都較高的部分年輕人,他們普遍傾向于遲婚甚至不婚。
可是,相較于新加坡的獨居老人—-資料顯示,65歲及以上的他們所構成的單人戶,從2000年到2010年期間,在所有家庭類型中的比率,從8%增長到了12%,剛好一倍半—-他們基本都是有房一族。
年輕人就有些郁悶了,因爲之前受限于新加坡的組屋申購條件—-政府鼓勵年輕人以結婚生娃爲目標,規定必須兩人聯名才能申購—-早先他們就算想買房獨居,也不成呐。真要出去租房住的話,又是一大筆費用,若爲自由故,荷包大出血,多少心疼的。
向來比較“歧視”單身人士的新加坡組屋申購條件,終于在最近幾年松動了,允許年滿35周歲的單身人士,可以選購2房式組屋(政府頭腦清醒,不能再大了,一個人沒理由住那麽空曠),終于~~他們可以不用再和父母手足擠住在一起,隨心當屋主了。
▲2房式組屋示意圖
還有一個可以獨居的途徑,就是買小戶型的私人公寓,比方說,由國浩集團推出的Sims Urban Oasis(盛世名園),或者新加坡的小型公寓開發鼻祖發展的 Alexis和Notting Hill,只要房型好,自然會討人喜。
比方說,Sims的2房單位,在空間設計方面,避免了飄窗、花槽等浪費空間的功能,空間使用率就很高了;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雖然只有一個衛生間,卻是雙入口的,這樣既保證了方便性,又保證了主人的隱私性,是不是很棒?